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正是因為這樣的影像對照,使我得以把這裡的紀錄片重新理解為一種「與現實協商」(negotiation with the reality)的造影過程,且最終仍得自問:(到底我)要或不要相信對真實的索求是可能的?
文:鄭文琦(數位荒原主編)
紀錄片《大同》(2015)裡的大同市長耿雁波支著額頭沈思的鏡頭【1】,總是讓我想到黑澤明作品《生之慾》裡的市公所課長渡邊勘志。奪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大同》導演周浩,跟著耿市長捕捉山西城市拆遷數多達萬戶的造鎮過程,直到他突然被上級調任他職為止。
看完這部片後,在腦海裡幾乎未留下任何嘶聲力竭的抗爭印象-與本地媒體常見的抗爭畫面相比,該片頂多是不成比例的不平之鳴。而《生之慾》主角渡邊勘志是在生命被告知到終點前,突然醒悟要為鎮上留下一座小公園,鏡頭下的格局和影響力當然無法跟造城巨人相比,但他的影像卻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有20年了。
並不是說《大同》裡關於拆遷的描述有多麼政治不正確,只是,我似乎感覺,就描述主角擘畫一座偉大城市的內心嚮往,與底層人民只求原地居住合法、卻難以撼動官方政策絲毫的卑微心願之間,在觀眾看來仍不構成一種對等的影像配置關係。影片到了最後,耿雁波留下令人咋舌的簇新城牆(和同樣令人咋舌但在銀幕上看不到的地方政府債),某原抗爭戶在最後年夜飯裡的寒酸影像,或許也讓觀眾只能在心裡喟嘆:
啊,至少他/他們算是盡力了!(或者要說,導演也盡力了呢?)不然,到底拍到什麼程度才算得上「真實」?
何者為「真」?這個紀錄片不斷探求的母題,似乎也是在影展裡不斷被耳提面命的探問。儘管不同作者沿著截然不同軌道逼近,卻永遠到不了那個最終真實的極限。如同在實驗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裡,真實的歷史顯然不只是關於史冊文獻、詩歌作品的日治時期文人事蹟,更必須仰賴大量重建的無形時代輪廓,不斷再三商榷該特定時空座標下的知識份子心靈,其所思所見的集體投射影像。儘管只是一種虛構的表演性構成物,卻讓人不斷思考著文學/藝術的真實與虛構。【2】
就個人的興趣而言,從來就不在於追逐那道真實/虛構的邊界。不過,拜紀錄片影展試映之賜,得以一窺今年影展特別介紹的作品系列。其中當然少不了備受期待的雨貝•梭裴「非洲三部曲」,還有「台灣切片|如果紀錄有顏色:綠色小組30週年」單元。

Photo Credit:蔡明德
截至目前為止,先是看了三部曲的《達爾文的噩夢》(2004),劇情描述尼羅鱸魚引進非洲湖泊造成生態浩劫,更戲劇化如木馬屠城記一般成了西方企業走私軍火的關防漏洞。
更好奇的是綠色小組,在今年的特別單元之中:在諸多政治立場或意識型態的次紀錄片類型裡,紀錄片所給出的真實又會是什麼呢?
無論如何,這些紀錄片在銀幕上總是不乏感性而多元的樣貌-它們或是凝視黑暗大陸的人性考驗(「非洲三部曲」)、傾注東南亞紅樹林的膠園童工的《貓狗、家畜、生魚片》,甚至是大量鏡頭跳接的散文敘事手法,從怒海上死生一線到街頭苟且偷生,並看見折射自身的電視屏幕新聞影像,令人震撼無言卻又沒道明任何對其命運負責的政府/對象的《行過天堂之火》。種種觀看的殊異經驗都指向莫衷一是的現實理解,也都從內部到外部不斷進行著影像的鬥爭。
對我來說,最深刻的一幕或許是《達爾文的噩夢》鏡頭捕捉到在魚肉加工廠的小村子裡,流落街頭的貧困病童藉著吸食有毒的熔融膠質溶劑(取自魚肉加工包裝的副產品)以逃避現實的迷幻片刻。或許是類似的多重困境所致(經濟/種族/階級/地理條件),我和工作人員談到這一幕時,不禁聯想起《冰毒》裡洪興被女主角誘惑以身試毒的那一幕(他們克難地用打火機在鋁箔紙上加熱晶體並吸食其氣體)。

Photo Credit:TIDF提供
如果虛構的《冰毒》劇情可與本片的紀實性相提並論,那麼,影展裡其他強調有新聞般客觀性的影像紀錄又該如何對待?儘管現實不會只有一面,關於真實的答案也不會只有一個。
正是因為這樣的影像對照,使我得以把這裡的紀錄片重新理解為一種「與現實協商」(negotiation with the reality)的造影過程,且最終仍得自問:(到底我)要或不要相信對真實的索求是可能的?答案或許正存在於敘事框架的來回刺探之間:那既是從鏡頭向外的覺知,也是從銀幕向內的窺探。
儘管導演和觀眾所見或不相同,但紀錄片仍有那反覆錘鍊的厚度;於是在那反覆窺探之後,似乎又讓人重新看見了真實的可能性。
【1】關於紀錄片《大同》主人翁耿雁波任大同市長的事蹟與引發爭議,在維基百科上皆有記述。但不僅僅是片中主題,本片奪得金馬最佳紀錄片的過程,同樣備受關注。
【2】見《藝術家》第294期特別報導:〈重返風車詩社—「日曜日式散步者」的文學影像意義〉,陳佳琦。
2016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日期:2016年5月6日至5月15日
地點: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
詳情請點擊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闕士淵
專題下則文章:
【TIDF】台灣競賽導演專訪:李念修《河北臺北》踏上外省老兵從未實現的返鄉路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