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青貧世代】《教師大聯盟》重省教師的社會角色

2016/08/29 ,

評論

勞工影展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勞工影展

勞工影展

由臺北市政府勞動局主辦,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承辦的「2019勞工影展:你我她的勞力事」,精選18部來自臺灣、美國、英國、法國、南韓、新加坡、匈牙利等國的影像作品,透過不同行業的案例,探討勞動環境中的性別議題,回顧勞動歷史,呈現性別刻板印象是如何影響你我的職場及生活。自10月26日至11月3日期間,假光點華山電影館、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及師大公館校區等地播映。歡迎民眾免費參加。相關資訊請上官網:http://www.tilff.taipei/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企業勞工組工會不稀奇,教師也可以組工會才是台灣社會亟需正視的事。像教師這樣的心智工作者與傳統印象裡的勞工其實同樣都有「受雇者」的身份,因此應該改變「勞工就是低技術體力勞動者」的傳統刻板印象。

文:詹政道(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社發部主任)

企業勞工組工會不稀奇,教師也可以組工會才是台灣社會亟需正視的事。像教師這樣的心智工作者與傳統印象裡的勞工其實同樣都有「受雇者」的身份,因此應該改變「勞工就是低技術體力勞動者」的傳統刻板印象。

在歐美政經制度與我國類似的國家,教師(包括大學教授)、醫師、高科技工程師等其實都是勞工,可組成工會、行使勞動三權(團結權、爭議權、協商權),和一般工廠、公司的受雇者無異,有同樣的勞動尊嚴並受到勞工法律的規範與保護。

教師大聯盟》講述美國芝加哥教師工會2011年在威斯康辛州為奪回公務員權益、確保工會集體協商權,而發起近20天的佔領議會行動,以及2012年為學生爭取權益進行的大罷工。當時芝加哥市政府為了節省教育經費,以教育改革為名,關閉大量公立中小學,改為「特許學校」,交由民間團體經營,但經教師工會調查,許多特許學校的教學跟公校沒什麼兩樣,有不少更是品質參差不齊。學生如果不想讀學區裡的特許學校,就只能到更遠的公立學校去上學,說穿了,特許學校的政策只是為市政府省了教育經費,卻造成師生家長的困擾,於是教師工會聯合家長,展開罷工行動,阻止特許學校泛濫成災。

CHICAGO SCHOOLS STRIKE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來自威斯康辛州與明尼蘇達州的教師加入2012年由芝加哥教師工會發起的抗議行列。

台灣的「實驗教育三法」在2015年公告實施,由民間或政府興辦的學校或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計畫方興未艾,有些甚至標榜「高收費高品質」,會不會步上美國「特許學校」的後塵,值得我們透過這部影片來持續觀察。

不論是美國的「特許學校」、英國近年大力推動的「公辦民營學校」,或者台灣由民間或政府興辦的實驗教育計畫、學校,都宣稱是為了「增加家長的教育選擇權」和「改善公校教學品質」。方法都是讓這類學校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國家課程綱要的約束,也就是說,學校課程的分科、學習內容和能力指標,不必依照課程綱要的規定。

另外,同時也免除教育人員的資格限制,換成台灣的制度來講,就是不必遵守「師資培法」,從校長到老師都不一定要是經過師資培育機構培育出來的合格教師;更甚者,學校行政體制不必依「高級中學法」、「國民教育法」,一學年也不一定要分兩學期,可分為三或四學期。對政府而言,也許最希望的就是學校經費也由實驗教育的主辦單位自籌,政府只監督不出錢,台灣政府辦教育,老是想做沒本錢的生意。

非教育背景的人也許不會察覺,但教育界的人不能不直覺地懷疑,如果實驗教育所謂的改革是免除各種教育基本法規和課程綱要的限制,那不正代表著這些法規與課綱彈性不足,使得公立學校的品質令人不滿意,那麼,不更應該由此著手改善,讓公立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更有彈性嗎?也許法令再怎麼修正,也會有不完美之處,機構式學習(現代學校)再如何修正,也不一定能符合全部學生的需求,因而才會有「另類教育」存在(例如個人或小團體在家自學),但這些另類教育的需求應該是很少量才合理,像美國那樣大量推動特許學校,或是英國推動公辦民營學校,或是台灣民間及政府蠢蠢欲動的各式實驗教育,都是很吊詭的現象。

AP_140444227613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2012年9月10日,罷工首日,擔任糾察員的教師在校園外駐守。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及所屬的縣市會員工會代表,過去一年來參與縣市政府的「實驗教育審查會」,看過各種光怪陸離的實驗教育方案或學校申請案,吃力地與各個實驗教育民間組織聯手擋下不少「假實驗教育之名,行各種其他目的之實」的申請案。我們希望在審查過程就擋掉想掛羊頭賣狗肉的申請案,以免讓家長更不知如何選擇,教育品質更令人擔憂。更希望有理想性的實驗教育方案和學校(如宜蘭華德福學校)能多多出線,與公立學校形成良性的對比,藉以修正公校必須遵守的各種教育法令,使公校品質再向上提昇,以符合大部分學生的需求。

家長和家長團體應該來看《教師大聯盟》,了解孩子的老師就是「勞工」,被勞工教導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也反思自己或自己的父母也是勞工,有勞工父母並不可恥,而且以父母是認真負責、有勞動尊嚴的勞工為榮,才能教導孩子將來也成為具有勞動尊嚴的勞工。

教育行政官員應該來看《教師大聯盟》,了解教師組成工會,參與教育政策的規畫是正常的事,而這些教育政策其實就是教師的工作條件,也是學生的學習環境,所以教師工會是透過參與教育政策的規畫,維護自己的工作權和學生受教權,這是一體兩面的事,不應一再挑撥教師工作權和學生受教權的對立。

教師和工會的幹部也應該來看《教師大聯盟》,以深思每一個維護教師工作權及工作條件的主張和行動,其社會正當性,也是為了維護學生的受教權。

《教師大聯盟》將於2016勞工影展中播映
名稱:2016勞工影展:青貧世代
時間:2016/08/26-09/04
地點:光點華山、慕哲咖啡、TEDxTaipei
詳情請點擊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青貧世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鑑加拿大的《失業世代》



2016勞工影展:青貧世代:

2016勞工影展由台北市政府勞動局主辦,委託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承辦,於8月26日至9月4日在光點華山電影院、慕哲咖啡以及 TEDxTaipei 進行放映及座談,全程都免費入場!影展期間將播映台灣、法國、日本、加拿大、巴基斯坦、美國等,國內外共十八部勞工議題紀錄片及電影。

本次影展的核心主題是「青年貧窮:全球化下的窮忙世代」,依此展開四個題目來回應主題:「青蘋果失樂園」、「拉開世界生產線」、「無名英雄的冒險旅程」、「面向陽光齊步走」。從新貧世代、非典型勞工、全球化的跨國生產,循序漸進拉開序幕,並且以團結作為解方,引導觀眾深入思考勞動、工會及生活相關議題。本次影展也特別邀請外籍導演來台,與學界、勞工團體及工會代表對談,希望讓社會大眾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勞動、工會與社會運動。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