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一段時間,重建看起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在2014年的一次槍枝自戕後,斯塔布菲爾德幾乎失去了大部分的面容與她的生命。在事件過後,這名少女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手術,當務之急是拯救她的生命,再來便是試圖修復損傷。
文:JAMIE DUCHARME
譯:劉松宏
經歷了4年來超過20次的手術,凱蒂.斯塔布菲爾德(Katie Stubblefield)終於有了新的面容。
去年(2017年)5月,克里夫蘭診所的醫生們幫助了這名21歲的女子,成為了全球第40位接受臉部移植的患者,也是美國史上最年輕的案例。如今,斯塔布菲爾德復原良好(她的故事第一次在國家地理雜誌9月份封面故事被提及) ,並且正適應著伴隨她嶄新外表而來的小說般人生、身分與現實。
「我透過許多方式重新來過。」斯塔布菲爾德透過她的父母(羅伯與艾莉西亞)這麼說道,(經過上個月的下顎與舌頭手術,她的說話能力仍在復原中),「我覺得我就像個再次重新學步的幼兒,我必須重新學習所有的事物。」
布萊恩蓋茲曼,一名隸屬於斯塔布菲爾德照護團隊的克里夫蘭診所整形外科醫師表示,如何擁抱這樣新的正常,將是她故事裡的下一個篇章。
「作為一名臉部移植的患者,你有了新的身分。她將以從前從未用過的方式來影響人們,呈現不同的前景。」蓋茲曼這麼說,「我認為她可以重建一切,而那正是她現在在做的事。」
有一段時間,重建看起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在2014年的一次槍枝自戕後,斯塔布菲爾德幾乎失去了大部分的面容與她的生命。在事件過後,這名少女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手術,當務之急是拯救她的生命,再來便是試圖修復損傷。相較於那些關乎她生死的手術,臉部重建手術就像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蓋茲曼起初這麼說到。但最終,面部重建手術出現了一些些可能,在斯塔布菲爾德情況穩定之後。
醫療團隊知道這是個艱鉅的任務,斯塔布菲爾德受的傷相當嚴重。她相當年輕,這也正意味著她的免疫系統相當健全,也潛在性的增加了移植後排斥的機率。她先前嘗試自殺的行為也增加了團隊對於她心理健康的疑慮。不只如此,找到一名合適的面部捐贈者的機會也微乎其微。(捐贈者必須為女性、並且是相近的年紀與膚色)但經過一段漫長的評估期,也包含了數個月確認斯塔布菲爾德瞭解手術的風險與需求,蓋茲曼與他的團隊準備奮力一搏。
「她正要開始過一名成年女子的生活,開始有自己的孩子,找尋一個適合的伴侶,到大學就讀,得到一份工作,成為一名家庭主婦,諸如此類的事。(如果沒有接受臉部移植)她將不會有任何上述的經驗,她的人生將永遠凍結在這一刻。」蓋茲曼這麼說,「做為一名有相近年紀女兒的父親,我強烈地認為她是個更佳的候選人,考量到臉部移植的潛力與臉部移植對年輕患者帶來的正向影響。」
在2017的5月,經歷了14個月的等待與一次錯誤的開始,醫師們找到了一筆符合的比對,安德亞施奈德,一名來自俄亥俄州的31歲女子,死因為藥物過量,她的父母選擇捐贈她幾乎所有的器官。經過31個小時的手術過程,蓋茲曼與他克里夫蘭診所的同事成功將施奈德的臉部移植到斯塔布菲爾德的身上。
斯塔布菲爾德表示,「一名捐贈者幫助其他人走出來是很重要的」,「還有這麼多人仍在等待捐贈者,還有數以千計的人正在等候器官與組織,每天都有人因為等不到適合的捐贈者而死去。」
6年前,感謝不同的捐贈者,里查諾里斯也同樣得到了第2次的機會。
諾里斯,現年43歲,現居路易斯安那州,2012年在馬里蘭醫學大學中心接受了全臉移植,在經過嚴重槍枝意外的15年後。經過手術後,他表示他的外表與生活品質幾乎立刻出現了重大的轉變。
「15年來,我過著沒有臉孔、帶著手術用面罩,隱士般的生活。經過了移植手術,我現在可以如一般人一樣的走上人行道,這是個重大的改變。」諾里斯說,「第一次走出醫院時,我能聞到剛割過的青草香,我已經15年沒聞過氣味了。」
能夠回歸正常生活的慰藉,已足夠使任何改變外觀的苦痛相形見絀了,諾里斯說,「我不認為我有真正的自我認同問題,因為我已經以外觀受損的樣子活了這麼久,但如果你看起來像個一般人,然後有一天你醒來後發現,你的顏面完全受損,你再也不像從前的你,」諾里斯說,「那才是自我認同危機的開始,每次當我攬鏡自照,我看不到從前的自己,但經過手術之後,我開始看到嶄新的自己。」
席拉喬西格雷古瓦博士,梅約診所的精神醫學副教授,追蹤許多醫院的臉部移植候選人與接受者後發現,這並不是個不尋常的反應,患者如斯塔布菲爾德、諾里斯必須盡力去克服這樣的認同問題,才能重新開始新的人生。喬西格雷古瓦表示。
「通常,這些有臉部創傷的患者都已經經歷過一次的『心態調整』,」喬西格雷古瓦這麼說,「這就是人可以多麼有韌性的鐵證,他們可以克服這樣的創傷經驗,然後去適應它、接受它,然後繼續走下去。」
雖然適應鏡子中的新面孔可能會產生一些自我意識,但喬西格雷古瓦說,建立這種適應性,通常是移植患者要想在手術後改變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儘管如此,患者可以通過廣泛的術後諮詢來緩解過渡期,她表示。)
喬西格雷古瓦說,「不管我們的外表發生了什麼,我們基本上都會保持自己的身份。這些人的核心人格保持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經常需要建立適應力,並且在解決、應對和適應問題等方面變得更有彈性,他們仍然能保持他們原來的自己。」
在斯塔布菲爾德的案例中,這是個致力於幫助他人並善用個人經驗的案例。當從移植手術中恢復,斯塔布菲爾德表示自己期待終於能上大學,並透過必要的培訓來幫助他人,不論是教育、諮詢、或提高大眾警覺,來達到自殺防治的目的。
斯塔布菲爾德說,「生命是珍貴的,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一種禮物」、「無論你走過什麼路,都有人可以和你交談。在你面臨人生的低谷時,總有能夠獲得的幫助,我非常感激能夠站在這裡跟你們分享。」
© 2018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耶穌是王》:肯伊威斯特找到了上帝,卻失去了靈感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