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40歲的奧巴哈・梅・約翰遜(Opha May Jacob Johnson)宣誓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位服役的女性軍官,而今年正是約翰遜於1918年8月13日宣誓服役至今的百年紀念。
文:Olivia B. Waxman
譯:吳舜文
時至今日,女性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已成就許多里程碑。舉例來說,《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一名24歲中尉瑪麗娜・希爾(Marina A. Hierl),經過13週在維吉尼亞州寬提科(Quantico, Va.)的步兵軍官課程後,成為唯二通過的女性之一,現在正在適應身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步兵排第一位女性領導的新工作。
距離本次里程碑約一世紀以前,有另一個重要突破:40歲的奧巴哈・梅・約翰遜(Opha May Jacob Johnson)宣誓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位服役的女性軍官,而今年正是約翰遜於1918年8月13日宣誓服役至今的百年紀念。
約翰遜的生平經歷不難追溯:1878年5月4日生於印第安納州科科莫(Kokomo, Ind.),成長於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並以第二名之姿畢業於伍德商學院(Wood’s Commercial Business College)。1898年12月20日,她嫁給一位名叫維克多・雨果・約翰遜(Victor Hugo Johnson)的音樂家。在此之前,她已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州際商務部擔任公職,為軍需總長工作了14年。
自擔任該職務的某個時間點起,事情有所改變,而工作內容也開始變得模糊。
美國海軍陸戰隊女性協會(以下稱協會)(Women Marines Association)的成員南希・威爾特(Nancy Wilt),自2005年加入該組織不久後便開始研究奧巴哈・梅・約翰遜。根據她的調查,約翰遜是受邀進入海軍陸戰隊的。威爾特表示:「歷史上,女性在海軍陸戰隊的存在十分稀有。」,約翰遜的經歷讓威爾特有所共鳴,她曾在海軍陸戰隊的餐飲部門做幕後工作,同時也是田納西州米靈頓(Millington, Tenn.)基地中唯二女性軍官之一。
但確切地說,約翰遜為何加入海軍陸戰隊,以及她的工作內容為何,至今仍不明確,因為試圖拼湊其故事的人們,均未曾找到她的日記或其他關於個人想法的紀錄。在缺乏個人紀錄的情況下,威爾特和她的同事大多是從過去的新聞文章、法院紀錄、績效評估,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檔案館中獲取資訊,結果顯示優異的績效或許是約翰遜受邀入伍的原因,從她明顯出色的辦公技巧可看出,約翰遜的工作能力堪稱一流。
約翰遜於1918年8月12日通過體能測驗,並於8月13日入伍,從其簽署的入伍文件中可發現,默認為男性的代名詞均被劃去。
當她入伍之時,美國尚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掙扎中,而她是在海軍陸戰隊總部工作的300名女性之一,俗稱為「軍官女」(Marinettes),她們接替辦公室工作好讓總部的男性能被送往法國應戰,同時在1918年流感大流行時輔助照料患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高層軍官才了解女性在戰爭中擔負任務的重要性,至此女性軍官終於得到尊重,而不只是表面上造作的暱稱。正如已故的少將總指揮湯瑪士・霍爾柯姆(Thomas Holcomb)於1944年3月27日發行的《生活》(LIFE)雜誌中說道:「她們是海軍陸戰隊的一員,不需要也不用任何綽號,她們都曾在海軍陸戰隊基地受過軍隊的基本訓練,並繼承軍隊傳統,她們就是海軍陸戰隊。」
約翰遜在1918年9月18日晉升為中士,並一直服役到1919年2月,多數認為她可能轉任至更有聲望的文書職位,之後她便在華盛頓特區的海軍陸戰隊總部工作,直到1943年從政府部門退休。約翰遜於1955年8月11日離世,葬於不具名的墳墓,她與兄弟及表親都沒有留下任何子女。
或許因為沒有子女,即使約翰遜在海軍陸戰隊的任期頗具歷史意義,但在她之後跟隨其腳步的女性卻鮮少有人知道她的存在。
一名曾於佛羅里達州奧卡拉(Ocala, Fla.)擔任20年通訊官的69歲退休少校凱西・謝帕德(Kathy Shepard)表示:「我在海軍陸戰隊任職多年後才知道約翰遜的故事,在南希開始調查前從來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去研究這件事。」
在多年投注於調查計畫後,威爾特始得知埋葬約翰遜的墳墓位置。如今,她與謝帕德同為協會的一員,負責向大眾及其他女性退役海陸戰隊軍官募款,確保約翰遜的故事不會再被遺忘。
2018年8月29日,紀念約翰遜的方尖碑將會在華盛頓特區巖溪墓地(Rock Creek Cemetery)揭幕,這是累積約一年的募款成果。威爾特目前正為了協會兩年一度的大會,策畫關於約翰遜及其同在海軍陸戰隊女性同事生平的展覽,並期望有天能在約翰遜華盛頓特區的老家中掛上紀念牌匾。
對威爾特來說,一百年前約翰遜宣誓入伍時是最適當不過的時機,因為緊接著便是一段女性角色在工作場所抬頭的時期,包含男性主導的領域如軍事等,威爾特相信這對當時平民世界同樣產生共鳴。
威爾特最後說道:「當我挖掘出越多事蹟,就對約翰遜感到越是敬畏。」
© 2018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艾爾多安認為,國父凱末爾把土耳其變成歐洲的「下屬」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