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事實上,民主黨今年取得的些微多數並非因為克服傑利蠑螈造成的弱勢,而主要是建立在紐約、加州和明尼蘇達等州的勝利上,這些地區的選區劃分是在2010年人口普查後由(各州組成的)委員會、分裂的政府或法院所完成。
文:Michael Li
譯:許睿洋
在民主、共和兩黨捱過大選的挑戰之後,2018年期中選舉的結果可能會使所有在意代議民主的美國人感到困擾,而無論他們的政治傾向為何。
這是因為,儘管民主黨在眾議院選舉所獲得的票數大約多出共和黨8%,但席次僅多得到39個。這是對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和其他開國元勳所持構想的嘲弄,因為他們認為議會必須是「人民真實的寫照、是人民的縮影。」
相較2010年茶黨運動(Tea Party)期間,當時共和黨所多出的7%為他們帶來了63個席次。民主黨可能會對現在在眾議院取得的多數感到滿意,但由當代的標準來看,這樣的多數是極為薄弱的。而倘若今(2018)年這種異常活躍的選民參與在下次選舉無法重現,那麼民主黨於2020年也將難以維持這樣的多數。
這般無法反映民意的結果與幾個關鍵州次(北卡羅萊納州、俄亥俄州與密西根州)選區劃分不公高度相關。在北卡羅萊納州,民主黨贏得了過半的選票,卻僅獲得不到四分之一的席次。事實上,2016年到2018年,北卡羅納萊納州沒有任何一個議會席次有黨派上的改變。這樣的情況在俄亥俄州也同樣顯著,儘管兩大黨通常各占一半的席次,但自2012年迄今,共和黨持續維持其12:4的不對稱優勢。
「傑利蠑螈」(gerrymander)的情況從未如此嚴重,但同時也從來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浪潮選舉」(wave election)來檢驗「傑利蠑螈」現象的強度。近10年的四次選舉中,「傑利蠑螈」方興未艾,進而產生罕見的例外結果,但這正是「傑利蠑螈」最初的目的所在。
事實上,民主黨今年取得的些微多數並非因為克服傑利蠑螈造成的弱勢,而主要是建立在紐約、加州和明尼蘇達等州的勝利上,這些地區的選區劃分是在2010年人口普查後由(各州組成的)委員會、分裂的政府或法院所完成。在民主黨取得的39個席次中,僅有19%是由共和黨所控制的州議會所劃定。相較之下,另外有30%是由委員會劃定,而43%則由法院劃定。(後者包含了四個由民主黨取得的賓州選區,因為今年春天法院所劃定、較中立的選區取代了原本不甚公平的選區分配——過去共和黨在18個選區中取得其中的13個。)
相較於為了特定政黨的利益而透過政治性計算所進行的策略性選區劃分,政治因素涉入較少的選區劃分則更著重在社區與政治分支機構間的一致性,同時也更能反映出選民觀點的變動。如果民主黨得到較多選票,他們就應該得到更多席次;反之亦然,如果共和黨贏得較多選票,他們也應該得到較多席次。
這才是我們的民主應該運作的方式。我們本就不應該依靠「海嘯級別」的浪潮選舉才能帶來政治變化。
好消息是,越來越多不分黨派的美國人開始意識到這點。本次期中選舉中,有四個州(科羅拉多、密西根、密蘇里、猶他州)的選民也同意了若干改革措施,這些改革將使未來選區劃分的程序更加透明與獨立。在科羅拉多州,改革法案贏得了逾70%的選票。密西根州與密蘇里州的結果也不惶多讓,均超出民主黨和共和黨候選人的得票率(在密西根州更超越大麻公投)。由公民主導的改革努力更在維吉尼亞州、阿肯色州與奧克拉荷馬州持續發酵。
我們並不清楚法院是否真的理解傑利蠑螈對美國民主所造成的傷害。30年來,最高法院試圖訂定能有效遏止傑利蠑螈的規範,卻都以失敗告終。今年6月,法院不接受威斯康辛與馬里蘭的傑利蠑螈案件,並將其基於技術性原因發回較低階層的法院。今年春天,法院將有機會對北卡羅萊納州選區劃分極度不公的案件進行審理,其他相關的案件也將接踵而至。各州法院也可能會遵循賓州最高法院的前例,在選區劃分情況太過頭的時候予以制衡。
但我們時間緊迫,下一輪的選區劃分將於2021年展開。如果更公正的程序屆時無法到位,法院也不願意善盡其保護美國民主的職責,那麼未來選區中的「傑利蠑螈」現象將會比這10年更加嚴重。但越趨健全的地圖繪製技術與針對選民的大數據科技將能極其精確地劃分選區,這是2011年選區劃定時人們意想不到的。
為了確保國會代表的產生更公平,且更貼近憲法制定者對美國的願景,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我們的努力。然而,時間真的不多了,如果我們想要拯救我們的民主,現在就必須有所行動。
© 2018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公憤」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