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紀念活動中,一群年邁的倖存者於大廳中聚首,緬懷著當初拯救他們性命的善舉,同時也傳遞了一個明確的政治訊息:國際社會必須為難民兒童盡更多心力。在場的還有樞機主教、猶太祭司與伊瑪目,以及各界政要和家屬們。
文:Billy Perrigo
譯:許睿洋
11月16日,一群興奮無比的學童在倫敦中部的一處庭院中開心地玩耍。86歲的英國議員艾爾夫・達布斯(Alf Dubs)正坐在椅子上,從陽台上凝視著這群正開心玩樂的孩子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當他的母親將他獨自送上從布拉格到倫敦的列車時,他的年紀要比這些孩子都小。年僅6歲的他什麼人都不認識。而和他同在列車上的數百名猶太小孩,有超過半數的人無法再見到自己的父母親。他回想道:「我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正在逃離的是如此可怕的處境。」伴隨著樓下歡愉的笑聲。
達布斯與這些庭院中的孩子們是「難民兒童運動」(Kindertransport,亦有人譯為「後送孩童」)80周年紀念活動的嘉賓。這個字在德文上是指「孩童運輸」(children’s transport),這場行動在1938至1939年間靠著火車運輸從中歐地區拯救了約一萬名猶太孩童的生命。許多宗教與人道團體皆大力地遊說英國政府,希望他們能接受上千名的難民兒童。英國接受了,而多數的兒童最終也選擇一輩子留在英國。
達布斯說道,雖然80年過去了,但記住那段時間發生的事比什麼都還要重要。
據聯合國稱,2017年,全球有超過6800萬人被迫離開家鄉,而其中逾半數是孩童。達布斯告訴《時代雜誌》:「我們正面臨一個難民危機高漲的世界,而此刻我們並未善盡我們應盡的責任。」他的捷克口音在他於英國參與公共服務數十年之後僅能依稀聽見。他的翻領上別著一個白色小徽章,上面寫著「安全通過」(safe passage)。
當天活動前,達布斯和其他倖存者發表了聲明,呼籲英國政府汲取當年「難民兒童運動」的經驗,並在未來10年內允許一萬名難民兒童尋求庇護。他表示:「這是一個簡單的要求,我甚至認為數量太少,但這是另一件事。」
而在紀念活動中,一群年邁的倖存者於大廳中聚首,緬懷著當初拯救他們性命的善舉,同時也傳遞了一個明確的政治訊息:國際社會必須為難民兒童盡更多心力。在場的還有樞機主教、猶太祭司與伊瑪目,以及各界政要和家屬們。
今天,這些Kindertransport倖存者都已高齡80或90歲,這場活動可能也是他們見到彼此最後的機會。但在長達3小時的演講與會談中,他們每個人的故事以及從Kindertransport學到的經驗早已進入眾人的共同想望之中,並被列入史冊。Kindertransport不僅一次又一次被視為成功的道德典範,更是在未來幾十年內允許上千名孩童實踐自己潛能的機會。
也不只一次,當舞台上年輕的穆斯林難民操著一口不流利的英文,訴說著他們橫渡地中海時的可怕遭遇,以及他們多麼希望能在英國建立自己嶄新而豐碩的生活,台下的年邁猶太聽眾為他們起身喝采。因為這和80年前,難民列車上的孩童如出一轍。
其中一位是16歲的利達萬(Ridwan),他在2016年從厄利垂亞抵達英國。他的母親與兄弟與他分開前進,但卻因為船隻翻覆而葬身地中海。現在在英國生活並努力學習英文的他告訴聽眾,他的夢想是成為土木工程師來「建造東西,修補東西」。觀眾給予他如雷的掌聲。
坐在利達萬右手邊的是萊斯利・布蘭特(Leslie Brent),現年93歲。身為Kindertransport倖存者的他在定居英國後成為了一名免疫學家,他的研究對196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有著極大的貢獻。利達萬說道:「難民讓英國更好也更富裕。究竟1938年和現在有什麼差別呢?」
許多人在紀念活動上對1938年英國人對難民孩童的歡迎程度,和現在對移民的普遍敵視進行比較,而無論他們是多麼需要援助。在保守黨的執政下,降低移民人數是一項優先政策,而反移民的言論也在2016年6月「脫歐公投」期間甚囂塵上。到了2016年10月,對於那些居住在法國加萊鎮(Calais)臨時難民營中沒有家長陪同的未成年難民,英國政府拒絕賦予他們合法的通行權,使他們毫無申訴的權利。週四的紀念活動不斷抵制近年來相當蓬勃發展的一套說法,即難民只會攫取而不懂付出。
在台上與利萬達和布蘭特進行會談的是芭芭拉・溫頓(Barbara Winton),她的父親尼可拉斯・溫頓(Nicholas Winton)正是當時籌畫從布拉格用火車拯救出這麼多孩子的人道主義者。
她先前告訴《時代雜誌》:「接受難民帶來的結果比人們認為的好得多。難民為國家帶來的東西非常驚人,他們就是有這種衝勁與動力用他們的生命完成這些事。」
活動進入尾聲,司儀請Kindertransport倖存者起身。聽眾之中白髮蒼蒼的一群緩慢起身,而幾位坐在輪椅上的人也高舉他們的雙手。接著,司儀請他們的孩子、他們孩子的孩子都起身站立。霎時間,大廳裡的上百人,無論年輕年邁,都站了起來(筆者按:雖然我是以記者的身分參加,但我無疑是他們的一員。我的祖母也是在Kindertransport行動中從柏林來到英國。)隨著1938年政治決策造成的骨牌效應越趨明顯,原先和諧的掌聲漸漸演變成不和諧的噪音。
最後,一名身材矮小的猶太老婦人向剛發表完專題演說的達布斯背後走去。對於這位Kindertransport的代表人物,她微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並說道:「讓更多難民進來吧!」
© 2018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精靈寶可夢Let’s Go》將寶可夢遊戲推往新時代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