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年度關鍵字:在分裂的時代,「傾聽」特別需要勇氣

2019/01/19 ,

評論

TIME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TIME

TIME

時代雜誌是全球最受信賴的新聞來源,透過卓越報導、文字與攝影捕捉那些形塑我們生活的事件。時代集團旗下擁有100個經典品牌如時人(People)、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時代(Time)、與財星(Fortune)等雜誌,以及其他如英國創立的Decanter、Wallpaper等超過50個各式各樣的媒體品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神學家萊因霍爾德.尼布爾曾說,「在對手的錯誤中找到真相,以及在自己的真相中找到錯誤,才是明智之舉。」真心勇敢地傾聽反對意見可以加深自己的洞察力,磨礪自己的觀點。

文:NANCY GIBBS
譯:劉松宏

我的年度單字是「傾聽」。

這個單字是那些將其含義隱藏在音調中的單字之一。「傾聽」(Listen)是一個安靜的詞彙,念出這個單字時只發出L一半的發音,並且發出一點點的I,再輕輕吐出S。這個單字不同於耳朵接收的喧囂,亦是定義今年的詞語──喊叫、吼聲、爭吵和咆哮。當卑鄙醜陋的語詞充斥我們周遭時,「傾聽」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在分裂的時代裡,「傾聽」特別需要勇氣。期中選舉中的選民關係除了分裂之外只有分裂;76%的人表示我們社會正在分崩離析,只有9%的人認為社會團結。當我們分裂的時候,我們會大聲呼喊以便讓對方聽見自己的聲音,但這種分歧越來越令人厭煩,所以我們逐漸不再互相溝通了。

「傾聽」成為一種形式的顛覆,是對派系分歧的反叛。所以我們拒絕彼此對立。我們曾在校園裡看過這種情況:大學生會將那些與他們觀點相左的講者噓下台。我們也看到了,當《紐約客》編輯大衛.雷姆尼克再也無法在紐約客節上為採訪史蒂芬.巴農而辯護,由於其他發言者威脅要退出整個活動。

即使在私密的場合中,對「傾聽」行為的敵意也在增加。15年前,大衛.義賽創立了公司StoryCorps人聲故事庫,這是一個口述記錄歷史的計畫,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內記錄和存檔人們的故事。該公司現在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類錄音庫。這個有近50萬人參與的國寶級計畫,為其創始人贏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進而獲得了TED演講的機會,還有多項皮博迪獎。該公司設立的目的是:「提醒彼此我們共享的人性......並教導傾聽的價值。」

2018年秋天,義賽先生推出了一項新企畫:One Small Step。這個企劃不是用來記錄家人和朋友間的談話,而是記錄政治立場相左的陌生人之間,人與人的相遇。該任務是為了「提醒我們有更多的共同點,而不是彼此分裂,善待尊重那些與我們不同意見的人,這對於一個運作良好的民主社會來說非常重要。」

在錄音棚裡記錄下的事物──人類歷史中各種發現和探索的時刻──可能會帶給一些人啟發,也可能會激怒某些人。就像義賽先生告訴我的那樣,有些人只能通過輕視別人的稜鏡中聽到他們不同意的聲音。一位在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民眾說道:「在法西斯主義和民主之間沒有任何共同點。」另一名聽眾則說他們拒絕「煤氣燈操縱」(gaslighting),並說:「我拒絕與那些自滿、無知或合理化共和黨蓄意殘忍行為的人成為朋友。」

即使我寫「傾聽者」這個單字時,我也會稍停一下。研究信仰是如何形成的社會科學家發現:在政治包裝的對話中,我們一開始可能會傾聽對方,但一旦我們的固有觀點受到挑戰時就停止傾聽,腦中的警報器就會被觸發。很多政治家往往是讓人們接收大量的信息,無論是關於氣候變化還是犯罪率或疫苗,但卻沒有為大眾創造共同點;若有施行的話,情況恰好相反。黨派關係破壞了互相理解、阻礙思考、使得黨派忠誠凌駕於邏輯判斷之上。

上述這些都讓「傾聽」變得更加困難,但也彰顯「傾聽」更為重要。專家們總是讓我們相信是自己批判能力失誤,這實為潛在的陷阱。正確讓人感到非常安逸,進而讓人留步、不進取。

如果我們不再「傾聽」,我們可能會冒著變得更笨拙、更刻薄、更無趣、更冷漠的風險,甚至──或者特別是──對於那些我們不想傾聽的人而言。

2018年秋天,當我們回到校園時,於我任教的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院長道格.埃爾門多夫將公民對話的健康作為課堂內外的優先項目。這包括與我們覺得令人心煩的想法進行拚搏,然後誠實而嚴謹地辯論那些權衡不同價值觀的政策建議。埃爾門多夫告訴學生們,「勇氣不只是為了你相信的事物而起身,有時候勇氣就是坐下來傾聽你最初不相信的東西。」

並不是說如果我們都學會傾聽,每個人的傷口就會癒合,衝突就會結束。傾聽也不意味著一定要放棄自己的價值觀;這是對謙卑價值的一種戰略提點。神學家萊因霍爾德.尼布爾曾說,「在對手的錯誤中找到真相,以及在自己的真相中找到錯誤,才是明智之舉。」真心勇敢地傾聽反對意見可以加深自己的洞察力,磨礪自己的觀點──特別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搞清楚如何做才是明智且公正的移民政策,抑或是我們於中東的價值觀與利益之間的巧平衡。

在很久以前我們就平息了我們的動物本能。2018年是公開激烈爭論的一年,政治鬥爭已經汙染了我們的友誼和家庭,使我們的溝通能力退化,損害了各級機構,並擾亂我們的和平。我在貴格學校長大,會定期舉辦靜默會議。對於一個9歲的孩子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發現,現在必須提醒世人:如果我們一直聒絮不休,就無法聆聽到內心柔和、健全的聲音,當然,如果我們大吼大叫的話,我們就更聽不到了。

與其大吵大鬧,讓我們選擇傾聽。讓別人的思想給予我們微妙驚喜,並偶而保持沉默。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睡覺為什麼會打呼?什麼情況下應該擔心?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關鍵評論網》獨家獲得時代雜誌與財星雜誌全球中文數位版授權,將每日提供兩大媒體品牌文章的中文譯文,題材涵蓋國際政治、財經、科技、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等各領域。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