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成立的阿富汗政府就如同數十年前美國支持的南越政權一樣,因貪汙問題而裹足不前,同時更在意如何分配美國的援助,而非打擊敵人。
文:David Kaiser(美國歷史學家,曾任教於哈佛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威廉斯學院、美國海軍學院等。著有九本著作,包含近期的自傳《A Life in History》。現居於美國麻州水鎮。)
譯:許睿洋
1954年,當法國放棄了中南半島,美國決定在南越資助與自己關係友好、由吳廷琰(Ngô Đình Diệm)領導的僕從國(即越南共和國)。而一直等到19年後,也是南越陷落於北越兩年後,美軍才正式撤離越南南部。現在,相同的結局似乎可能在美國對阿富汗長達18年的干預中再次上演。
在統治的前幾年,吳廷琰對越南的控制相當穩固,而當1959年越共開啟另一波的游擊戰,這為吳廷琰政權帶來巨大的壓力,並顯示出他在非共產黨員之中也缺乏支持基礎。1963年南越政變推翻了吳廷琰,而到了1965年南越已幾乎要被越共消滅。然而,當時的詹森總統(President Lyndon B. Johnson)並未選擇與之共商解決之道,而是派遣軍隊進入越南;到了1969年,美軍在越南的人數已逾50萬人。
同年,尼克森總統(President Richard Nixon)上任(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為其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他承諾要維持一個非由共產黨統治的南越。但在經過一年的激烈戰事後,他們也發現美國大眾不斷要求降低干預越南情勢的程度。隨後幾年,美國持續下修軍隊的數量,由阮文紹(Nguyễn Văn Thiệu)領導的南越政府局勢似乎也有所改善。但到了1972年,在駐越美軍幾乎撤離完畢之際,北越發動了一場大規模攻勢,並在美軍的空軍有效制止其南侵前便已佔領了國內的重要據點。
也就是這一年,由於國內與國際上的廣泛原因,尼克森與季辛吉決定要結束對越戰的干預。為此,季辛吉也下修了美國原定在越戰中預期達到的目標。
自1969年以後,他便在沒有南越政府參與的情況下,在巴黎與北越代表進行多次密談。1972年秋天,由於越共的攻勢暫緩,雙方均做出重大的讓步。北越不再堅持要立即取代阮文紹總統,而作為回報,季辛吉則是放棄試圖逼迫越南人民軍自南越撤走其15萬的兵力。此外,他也同意稱當時的西貢政府及「民族解放陣線」(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為越共在南越成立的政治組織)為「南越雙方」(the two South Vietnamese Parties),並表態希望雙方在停火之後協議組成新政府。直到季辛吉向北越做出了讓步,被蒙在鼓裡的西貢政府才知道他做了什麼好事。
阮文紹原先拒絕接受任何協議,迫使季辛吉重啟與北越的談話。在北越大幅提高他們的要求後,雙方談判破裂,美國便在聖誕假期派遣數架B-52轟炸機前往河內進行轟炸,卻被蘇聯製地對空導彈(SAM)擊落15架。雙方遂簽訂了幾乎與上一個於10月達成的共識一樣的協議,該協議最終也使美軍離開了越南。
但越南的根本問題仍然存在。南越從未組成任何一個能夠與越共在偏鄉地區相抗衡的有效政府,而無論是南越或是美國皆無法阻止北越的軍隊侵入南越。兩年後(即1975年),也就是美國掌握了南越命運的21年以後,北越發起了另一波攻勢,而這次南越政府與軍隊徹底被瓦解。
越戰的經驗改變了一整個世代、以柯林・鮑威爾(Colin Powell)為首的美國軍事將領對於在海外進行這種國家建構的渴望長達30年,但這樣的觀點在阿富汗的蓋達組織(Al Queda)發動「911事件」後有了變化。
在911事件後,小布希政府不僅決定要捉拿賓拉登(Osama bin Laden)與蓋達組織,更要推翻一直袒護他們的塔利班(Taliban)政府,並以一個較親美的政府取而代之。2000年初期,這樣的努力似乎就要成功了,但近十年後,塔利班又在阿富汗的鄉下地區死灰復燃。而新成立的阿富汗政府就如同數十年前美國支持的南越政權一樣,因貪汙問題而裹足不前,同時更在意如何分配美國的援助,而非打擊敵人。不僅如此,美國三個接續的政府——小布希、歐巴馬(Barack Obama)與川普(Donald Trump)——都持續向阿富汗佈署軍力,以期贏得勝利,或至少免於戰敗。
就現實面而言,確保能控制阿富汗的機率本來就不樂觀。它的人口接近南越的四倍,而美軍與其他北約部隊在歐巴馬時期最多約14萬人,越戰則是派遣了約55萬人。此外,美國也發現,塔利班政權是向巴基斯坦取得庇護所與支援。如同越戰的情況,美國人民最終失去了讓戰爭持續的渴望。在歐巴馬任期的最後幾年,美軍與北約軍隊再度撤軍。據知名記者鮑伯・伍德華(Bob Woodward)揭露,川普在兩年前接任總統時,儘管他原先的國安團隊試圖說服他持續參戰,甚至應該再稍微增加部署於阿富汗的軍力,但他對於整場阿富汗戰爭仍深感懷疑。
然而,現在他原先團隊中的傳統主義份子已不復存在。同時,塔利班持續在阿富汗取得更大的影響力。據《紐約時報》報導,上周(原文發表於2月6日)美國特使哈里札德(Zalmay Khalilzad,作者稱其為「新任季辛吉」)與塔利班政權即將達成協議,川普總統更於周二晚間的國情咨文中對此事件表示讚揚。作為對美國撤軍的回報,塔利班承諾將不讓任何反美的恐怖份子在其控制的領土內活動。如同1972年,美國在未知會其所支持的政府之情況下,與他們的敵人達成協議;也如同阮文紹於1972年所做的,阿富汗總統阿什拉夫・甘尼立即表示抗議。甘尼和吳廷琰與阮文紹一樣,是透過美國的協助才建立起阿富汗的軍隊。儘管他表示自2014年以來已有逾45000人陣亡,但他在國內的地位漸漸遜於塔利班。他也和南越領導人一樣,在沒有美軍進駐的情況下,他似乎沒有維持政權的信心。
長期而言,尼克森與季辛吉1973年的撤軍、福特總統(President Gerald Ford)於1975年讓南越淪陷的決定均未損及美國的國家安全。事實上,44年後,一個重新統一的共產越南對美國展現十足的友誼與善意。同樣地,美國也能安然度過塔利班的重新掌權,但卻能使該政權面對其在阿富汗國內的新敵手——伊斯蘭國(ISIS)。
美國對於阿富汗的干預迄今已近18年,而當年在越南則是待了19年(至1973年)。回想起來,這兩起軍事干預幾乎都不可能成功,因為美國選擇支持的政治勢力太過弱小,以至於他們無法抵禦由鄰國所支持的武裝反對份子。
如同歷史上的許多帝國,過度自我擴張很明顯地存在於「美國帝國」的天性之中。然而,伊拉克與阿富汗的結果又再度使美國軍方對「國家建構」與「反叛亂」等行動感到失望,使得美國在一段時間內不太可能再次採取類似的大規模行動。但只要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實力,想要改變海外國家政治環境的慾望就必定會持續存在。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美國海軍上將:馬杜洛應該下台,但對委內瑞拉動武只會讓情況更糟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