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Uber計畫以「客製化電動滑板車」搶奪市場大餅

2019/03/30 ,

評論

FORTUNE

圖片來源:https://www.uber.com/zh-TW/ride/scooters/
FORTUNE

FORTUNE

財星雜誌是商業財經媒體中的全球領導者,旗艦內容包含全球前五百大企業報導、百大最佳企業雇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Uber還沒公布確切滑板車服務開始的時間,不過也表示大概會在年底。總部位於中國的Ninebot負責生產Uber的滑板車,產品在10月的時候就推出了,現在在美國9個城市已經可以看到人們在人行道騎著他們家的滑板車。

文:DANIELLE ABRIL
譯:彭于庭

Uber寄予厚望在預計年底推出的客製化滑板車,Uber表示該滑板車將會更舒適、更耐用、更堅固。

Uber滑板車部門主管麥可・貝可曼(Michael Beckman)表示,「我們相信在未來滑板車會是城市裡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電動腳踏車和滑板車有大的市場潛力。」

Uber成為載客服務的龍頭公司後,決定賭一把在滑板車業務上,希望在首次公開募股之前找到新的成長動能,但卻面臨著許多挑戰。

首先,Uber要先證明滑板車可以為他們帶來利潤,這對其他滑板車租賃公司而言是個問題。Uber也得想辦法在這個幾近飽和的市場中跟幾家大公司競爭,例如Lyft和Bird。

貝爾德資產分析公司(Baird Equity Research)的資深分析員柯林・薩巴斯汀(Colin Sebastian)表示,雖然Uber和Lyft才剛加入滑板車市場,但是他們本身握有某些優勢。Uber和Lyft資金充沛,因此他們在最需砸錢的初始階段可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他說,「就像我們所知的載客市場,有金源的企業就握有優勢。小公司通常因為資金不足被綁手綁腳。」

對於去年營收達113億美元的Uber來說,滑板車項目只是整體業務的一小塊。Uber的成功要取決於讓更多滑板車租用者選擇Uber,Uber希望在各種適合短程旅途的交通工具中,都取得市場領先的地位。

基本上,越來越多人選擇電動滑板車。去年(2018年)9月,Bird公布從開始營運後近一年來,已經提供超過1000萬次的滑板車租賃服務。而在此2個月前,Bird的競爭對手Lime則報告在前6個月內的滑板車租賃服務達600萬次,到2018年底的記錄則是1150萬次,但是Lime沒有公布租賃時數。

Uber也沒有公布滑板車的數據,但它表示確實還有成長空間。

在過去的60天裡,首次使用Uber滑板車或自行車的人中,只有一半也有使用汽車載客服務,這表示Uber既有的汽車業務還有成長公間,同時還能吸引不同需求的客戶。

貝爾德資產分析公司的薩巴斯汀表示,不管如何,滑板車市場很大且仍有許多開發空間。例如,要達到10億美元的收入,一家公司需要有1000萬用戶每次使用該公司的滑板車10分鐘。但薩巴斯汀也說,市場可能遠不只有1000萬用戶,而且每次可能不只使用10分鐘。

「所以實際數字可能放大100倍嗎?」薩巴斯汀提出這個問題,他指的是營收數字,「是的。」

Uber還沒公布確切滑板車服務開始的時間,不過也表示大概會在年底。總部位於中國的Ninebot負責生產Uber的滑板車,產品在10月的時候就推出了,現在在美國9個城市已經可以看到人們在人行道騎著他們家的滑板車。

Uber認為他們可以設計出比現有的輕型滑板車更好的產品,如果Uber自行開發滑板車的話,他們就可以更快改良產品,以利在競爭市場中生存。

Uber請教的對象是無樁式腳踏車租賃公司的龍頭JUMP,去年(2018年)的營收達2億美元。JUMP的紅色腳踏車騎起來很順也很平穩,但是比起那些酷炫又昂貴公路車,他們家的腳踏車可能沒有那麼好看也比較笨重。

JUMP的創始人萊恩・贊佩奇(Ryan Rzepecki),在談及公司被Uber收購一事時表示,「幾乎沒有任何人因為這起交易被裁員,核心員工仍和Uber合作推動產品創新。」

JUMP的自行車從至尾都是自己設計開發的,很快就吸引到許多使用者,甚至是Uber的注意。JUMP的電動自行車於2017年夏季首次亮相,並於2018年1月正式上市。

僅僅幾個月之後,Uber收購了JUMP並發現一個新興的滑板車市場,決定加入戰局。2018年6月Uber創建了一支「New Mobility」隊伍,在內部它還有個可愛的小名「NeMo」。在Uber的2萬名員工中,New Mobility團隊由數百名負責JUMP自行車共享服務、Uber滑板車、旅程計畫和轉乘的工作人員組成,他們負責研究如何將各城市的交通工具,整合到Uber的app中。

Uber在電動滑板車業務上還是有些財務上的挑戰,例如購買或製造滑板車的成本、維修費用,還要請開著貨卡的承包商來回奔走幫這些滑板車充電。

而對手Bird去年公布的報告則顯示他們需要好幾個月才能回本,因為還要考量到維修費、保險費,且有些城市還需要付城市費。一些高管和行業分析師對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表示,因為滑板車大概只能使用3個月,所以要多久才能回本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與此同時,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文件,去年推出滑板車服務且已經擴張到13個城市的Lyfty,在首次公開募股前公開表示他們的滑板車現在「還很新,歡迎大家來檢驗」。Lyft還表示,滑板車的營收在2018推出的前3個月「不重要」,暗指在他們在前期損失了很多錢。

根據該文件,Lyft表示高昂的成本,來自於他們在2018年投資了687萬美金在房地產、設備和和滑板車上,但是Lyft沒有揭露當中有多少錢是投資在滑板車上。

然而,Lyft認為滑板車最後會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生意。該公司今年初在拉斯維加斯CES技術展上,推出了由Ninebot製造的最新款滑板車,該產品比小米製造的早期版本更耐用、更能抵抗惡劣天氣。

Uber也表示滑板車將是一項賺錢的生意。收購JUMP後,Uber提升了JUMP團隊,結合經驗豐富的員工與新成員共同發展業務。雖然貝可曼拒絕公布公司的財務細節,但是他表示對這門生意很有信心。

他說,「所有的數據每周都持續成長,我們相信這是一個發展性很好的生意,但是我們才剛起步。」

© 2018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為我們生孩子,就放妳走:上百名緬北克欽族婦女被人口販子賣到中國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關鍵評論網》獨家獲得時代雜誌與財星雜誌全球中文數位版授權,將每日提供兩大媒體品牌文章的中文譯文,題材涵蓋國際政治、財經、科技、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等各領域。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