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想像一下你從一架橫越大西洋的班機上醒來,你以為你的機師寡言而稱職,但事實上,一群嘻嘻哈哈、雙手黏糊糊,吃水果軟糖吃到嗨的十歲小孩趁你睡著的時候,控制了整架飛機。
文:Marie Le Conte(政治線記者,現居倫敦)
譯:李宓
2016年6月23日,英國改變命運,決定離開歐盟的一天。在那之前,拉夫・利透(Ralf Little)對英國政治重心西敏寺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一點也不感興趣。但如今,這位英國演員兼足球員表示,他眼界大開。
「想像一下你從一架橫越大西洋的班機上醒來,你以為你的機師寡言而稱職,但事實上,一群嘻嘻哈哈、雙手黏糊糊,吃水果軟糖吃到嗨的十歲小孩趁你睡著的時候,控制了整架飛機。」
脫歐公投對許多英國人來說就像是一記醒鐘。對某些人而言,這是一場勝利,代表政治菁英再也無法忽略某一群人。但對其他人來說,這個結果令他們震驚。他們這才意識到,或許他們不像自己以為的那麼了解身邊的同胞。
但公投只是起點。距離英國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孤注一擲、歷經挫敗、黯然下台至今已將近三年,但脫歐仍是全國熱議的話題,絲毫沒有降溫的趨勢。而確實,脫歐過程也越拖越長。好幾個月以來,脫歐的期限始終維持在3月29日,也就是英國正式啟動退出歐盟程序滿兩週年的日子。但後來,期限延至4月12日。到了4月10日深夜,又延到了10月31日。
投票結果出爐之後的這幾個月、這幾年,我們發現,這道使英國分裂的刀口切得比當初以為的更深。公投選票上的提問非常直接:「英國應該維持其歐盟成員的身分嗎?」但這其實衍生出許多「存在問題」。英國在國際間的地位是什麼?應該是什麼?我們對過去帝國時代的討論夠充分了嗎?還是討論得太多了呢?移民是問題嗎?還是象徵了我們缺乏融合?又或者兩者都是,或都不是?城鄉差距太大了嗎?可以改善嗎?如果可以,誰該踏出那第一步呢?脫歐派的排外程度比留歐派的菁英傾向更嚴重嗎?愛爾蘭的立場又是什麼?
人們在報紙專欄、電視節目、酒吧、咖啡廳、聖誕大餐等所有地方、場合熱烈討論這些問題。父母與子女意見不和、手足相互叫囂、感情備受考驗、友誼就此破碎。政治評論員兼作家伊莎貝爾・歐克夏(Isabel Oakeshott)說:「我對脫歐議題的立場很強硬,也因此傷害了我的家人和最要好的幾位朋友。我經常在直播的電視或廣播上被人嘲笑、倒喝采、惡意模仿。感覺非常赤裸,不會有人覺得這很有趣。」
雖然所謂的「留歐派」輸掉了公投,但至少他們知道自己想看到怎樣的未來,那就是英國繼續待在歐盟裡——不管是靠著國會推翻公投結果或第二次公投都好。
另一方面,每位投下脫歐票的人都對他們的選擇有不同的想像,「脫歐派」必須在這些願景之中取得妥協。有些人支持新加坡模式,希望英國能走進世界,成為一個開放、大膽的國家。有些希望國家關閉國界,回歸自我。有些則希望能拿回原先分配給歐盟的資源,補助國內學校與醫院,讓英國成為保護主義的左派國家。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這些不同的願景當初大多都被掩蓋在脫歐的宣傳活動之下,一方面因為許多支持脫歐的大人物都認為他們沒有贏面,但更自私的理由是,把所有選擇都告訴民眾宣傳起來比較容易(而結果顯示,這招贏了)。
從那時候起,英國國會不斷設法回答英國到底要怎麼退出歐盟的問題。而就算是那些對英國政治毫不關心的人,也看得出來事情並不順利。國會否決了梅伊(Theresa May)的脫歐協議,否決了每一個轉身離開的選擇。現在,他們只剩下:沒有協議、二次公投、不要脫歐。議員們陷入僵局,而且現有的六個月時間也未必足夠讓他們找到出路。
對立法者來說,脫歐本來是民主的堡壘,如今卻成為如地獄一般無法脫身的迷宮。每一天,脫歐的繁文縟節都變得更加複雜,隨之而來的則是毫無止境且毫無意義的法條辯論,以及關於英國未來的討論。無論立法者怎麼做,選民都會大肆批評,Twitter上也會出現大量攻擊。國會裡沒有人知道到底有哪些派系、他們想要什麼,以及他們的下一步為何。所有人都很疲倦、憤怒,而且挫折不已。一位下院議員告訴《Time》:「我像行屍走肉一樣。」
這很重要。因為雖然我們無從知道西敏寺小圈圈和其餘國土究竟誰是雞、誰是蛋,但我們可以確定,只要一方變得緊繃,另一方也會跟著變得緊繃。BBC廣播二台主播傑瑞米・凡恩(Jeremy Vine)清楚解釋:「基本上,國會精神崩潰了,全國上上下下都知道。脫歐的概念或許很棒,但這已經不重要了。公投結果進入國會,就像襪子進了洗衣機,在隆隆巨響和反覆攪洗之後,襪子就這樣消失了。許多聽眾都相當惱怒,問我:『我們到底為什麼還沒離開?』」
他們應該做一次深呼吸,並考慮開始學習瑜伽。幾位歐盟領導人向英國暗示,如果屆時事情還無法解決,他們不需要在10月31日做出最終決定。這場噩夢很可能到萬聖節都還無法結束。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住在普吉島外海小屋,為何被泰國政府認定「侵犯國家主權」?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