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俄羅斯考慮設立與全球網路隔離的「主權網路」,若干政府或將群起效尤

2019/05/06 ,

評論

TIME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TIME

TIME

時代雜誌是全球最受信賴的新聞來源,透過卓越報導、文字與攝影捕捉那些形塑我們生活的事件。時代集團旗下擁有100個經典品牌如時人(People)、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時代(Time)、與財星(Fortune)等雜誌,以及其他如英國創立的Decanter、Wallpaper等超過50個各式各樣的媒體品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干新興經濟體將密切關注俄羅斯的進一步測試。如果俄羅斯真的成功阻斷了域外網路,這些政府或將群起效尤。但俄羅斯當局對於此事件最大的誤解就是:俄國人民會乖乖接受一套即將與中國一樣受限制的網路。

文:Ian Bremmer
譯:許睿洋

俄羅斯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國家將俄羅斯網路與全球網路隔離,創造了前所未見的「主權網路」(sovereign internet)。俄羅斯總統普亭(President Vladimir Putin)預計將立即簽署此法案。

為什麼這件事值得關注?

這件事至關重要,如果(作者對於能否落實抱持懷疑)俄羅斯真有能力隔絕本國的網路,此舉將成為有史以來破壞網路最明確的行為,也將是其他國家群起效尤的前哨站。

該法案將規範網路流量應如何流經重要的基礎架構(infrastructure)。至今(2019)年11月,網路服務提供者需要採用新的路由與過濾技術,並允許政府對它無法接受的內容進行直接監控與審查。然而,真正的創舉是俄羅斯試圖在2021年前建立自己的國家網域系統(domain name system,DNS),作為現有全球網域系統(當前的系統將不同的網域名稱轉化為不同網址)的備案。倘若俄羅斯真建立起可切實使用的國家網域並開始啟用,任何流量均無法進入或離開俄羅斯。這表示俄羅斯啟動了一套孤立的網路,並將與世界其他地方分離。

過去不曾有國家嘗試建立自己的「主權網路」。即便是國際公認的網路審查霸主中國,也是在現有的全球網域系統上建立其「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也就是說,雖然中國審查網路,但它仍屬於相同網域系統的一部分。法案草擬者表示,該法案會使俄國的網路更有韌性地面對外來的攻擊,但其主要影響卻是大幅擴張了政府對網路與基礎架構的控制。這套國家網域系統或許不會被用於日常生活中,但會用於被政府認定為緊急狀況的時刻。對克里姆林宮而言,如2011至2012年間針對政府的大規模示威活動當然能被視為緊急狀況之一,當時更催生了俄國的第一部網路審查法案。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若在益智節目中,這就是價值數兆美元的問題。該法案將經普亭簽署後成為法律,但目前仍不清楚創造一個獨立的網路世界在技術上是否可行,以及在財務上是否明智。俄羅斯曾於2015年的測試中嘗試著阻斷全球網路的連接,但當時外網仍能滲入俄國。而要成功將俄羅斯隔絕於世界之外,將使莫斯科當局或整個電信產業投入數十億盧布的成本,這還不包括系統測試過程中伺服器中斷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無論如何,若干新興經濟體將密切關注俄羅斯的進一步測試。如果俄羅斯真的成功阻斷了域外網路,這些政府或將群起效尤。

俄羅斯網路使用人口日增,迫使政府必須主張「數位主權」?

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稱,俄羅斯的網路滲透率(internet penetration)高達78%且穩定成長中。由於過去數十年以來,俄羅斯政府長期支持網路近用普及化,使得俄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網路使用國家之一。隨著使用網路的俄國人和網路世界中的衝突越來越多,俄國政府亦認為有必要主張所謂的「數位主權」(digital sovereignty),簡單而言,就是一國於其境內控制數據與線上內容的權利。

一語道破俄羅斯官方立場?

俄國參議員艾蓮娜.米祖麗娜(Elena Mizulina)是如此替新的網路法令辯護:「何謂權利?擁有權利就是缺乏自由最嚴重的情況。我敢告訴你,你擁有的權利越多,我們擁有的自由就越少……而禁令象徵著一個人的自由,因為它意味著『除了這件事不可能以外,其他的你想做什麼就做。』」

關閉網路有何利弊?這篇文章值得我們一讀

並非所有國家都能夠透過高端的過濾技術、數據在地化或對網路架構的拼湊來建立自己的網路世界。反之,它們在危急之際會更單純地選擇關閉網路和社群媒體平台,我們在斯里蘭卡便看到這樣的狀況。這篇由GZERO Media的艾力克斯.克萊門特(Alex Kliment)所撰寫的好文,分析了一國在危機時刻關閉網路所帶來的利弊。這篇文章也非常值得克里姆林宮的夥伴們一讀。

對於此事件最大的誤解

那就是:俄國人民會乖乖接受一套即將與中國一樣受限制的網路。事實上,自1990年代以來,中國人並不清楚「防火長城」以外的網路世界長什麼樣子;但俄國人直至2012年左右都擁有完全不受審查的網路空間。這使得莫斯科當局必須謹慎承擔極高的風險,畢竟網路隱私與自由是俄國人少數願意為此走上街頭的議題之一。

還有什麼值得我們注意?

歐盟將數據隱私視為基本人權之一:《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允許用戶檢視自己究竟被蒐集了哪些個資,並能對其加以管理,歐洲人對這項「被遺忘的權利」在立法上開創先河;美國將數據隱私視為科技公司的責任,且只有在重大侵權行為發生時才能有所行動。

然而,中國與俄羅斯卻認為數據隱私與國家監控本就緊密交織——國家乃是網路世界的基本行為者,而用戶附屬於國家存在。隨著網路持續發展並與生活中越來越多面向結合,這些基本觀點的歧見將會更頻繁地碰撞。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脫歐教父」法拉吉回歸政壇,他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看到了機會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關鍵評論網》獨家獲得時代雜誌與財星雜誌全球中文數位版授權,將每日提供兩大媒體品牌文章的中文譯文,題材涵蓋國際政治、財經、科技、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等各領域。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