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達成了和平協議,然而北愛爾蘭內不同政黨及宗教派別的緊張關係仍在持續發燒,令該地區隨時瀰漫著一股緊繃氛圍。新教徒及天主教徒之間一直沒有達成真正的和解,也因此背後留下的敵意憎恨仍無法連根拔除。
文:Mahita Gajanan
譯:曾維宏
4月18日一名記者在北愛爾蘭第二大城市德里的示威遊行中被槍殺,讓這個近期暴力事件層出不窮的地區,終於有了訴諸和平的聲浪。
29歲的萊拉・麥基(Lyra McKee)在北愛爾蘭德里(又稱倫敦德里)的一場遊行中遭槍殺。警方表示,一名戴口罩的槍手向數名員警開槍時,麥基很有可能是在那時被波及射中。來自「新愛爾蘭共和軍」(New IRA)的一名成員承認犯下罪行。而該武裝組織同時也被視為今(2019)年一月汽車爆炸案的元凶。
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末之間,北愛爾蘭長久以來存在著暴力衝突活動,俗稱北愛問題(The Troubles),直到 1998年簽署《耶穌受難日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才回到和平狀態。麥基一死更明確點出了簽署和平協議後遺留在北愛爾蘭地區的紛擾衝突。北愛問題由30年來在北愛爾蘭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成員之間的激烈暴力衝突組成,期間總計送走了3700條人命。1972年發生於德里市的血腥星期天屠殺事件更是後續衝突的導火線,當時英國軍方槍殺了13名人士。
「協議簽署時,萊拉年紀還小,她們這一代並沒有直接體會到北愛爾蘭的政治暴力事件與武裝衝突年代。」北愛爾蘭紐里(Newry)商會負責人派特森(Conor Patterson)如此說道,「長久以來的混沌與亂象正是這場悲劇的背後原因。」
派特森表示,《耶穌受難日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為北愛爾蘭帶來一股平衡和諧之氣。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之間的國界消除之後,不僅兩地經濟發展隨之蓬勃,人民更可在自由地互相來往。開放式疆界以及連接兩地的高速公路某種程度上象徵著該地區來之不易的和平。
儘管達成了和平協議,然而北愛爾蘭內不同政黨及宗教派別的緊張關係仍在持續發燒,令該地區隨時瀰漫著一股緊繃氛圍,暴力衝突一觸即發。專攻和平及衝突研究的杜倫大學教授羅傑・麥可・金提(Roger Mac Ginty)表示,新教徒及天主教徒之間一直沒有達成真正的和解,也因此背後留下的敵意憎恨仍無法連根拔除。他更進一步說明,不斷鼓吹身份認同的當地政黨也要為現今的衝突關係負起責任。
「只要雙方一和好,民族主義政黨可就沒戲唱了。因此他們竭盡所能地阻撓和解發生。」他透過電子郵件告訴 TIME記者,「在現今情況下,暴力分子有著極大的舞臺來表現自己。」
麥基槍殺案之後,北愛爾蘭警方表示他們將反對黨的「新愛爾蘭共和軍」列為嫌犯。該組織於2011至2012年之間成立,由數支武裝團體組成的他們以反對《耶穌受難日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為宗旨。「我們認為這是一場由共和黨分子所發起的恐怖攻擊。據調查結果顯示,新愛爾蘭共和軍嫌疑最大。」北愛爾蘭副警長馬克・漢彌爾頓(Mark Hamilton)4月19日向記者聲明。
新愛爾蘭共和軍星期一向《愛爾蘭新聞》承認殺害麥基,其聲明中表示,「正在我們攻擊敵方時,站在他們身後的萊拉・麥基遭到槍殺」,「新愛爾蘭共和軍對於萊拉・麥基的伴侶、家人和親友表達最深歉意。」
執政黨跟在野黨雙方黨魁均共同譴責這期暴力行為,並訴求和平。「我們無法容忍有人想挑起暴力、恐懼,將我們拉回過去那段歲月。」愛爾蘭共和國總理李歐・瓦拉德卡(Leo Varadkar)如此說道。儘管目前暴力行為的嚴重性仍不比當年北愛問題,然而近期幾起事件卻已引發我們對北愛爾蘭地區的和平穩定有了高度關注。「如同我在一月說過的,連續好幾年以來,北愛爾蘭的危險等級一直都頗為嚴重。」漢彌爾頓說道,「這是當下存在的問題,且仍十分嚴重。」
根據《愛爾蘭時報》報導,警方表示,因涉嫌今年一月德里汽車爆炸案而遭逮捕的四名男子很有可能是異議團體新愛爾蘭共和軍的成員,同時也與造成四名死亡人數的其他隨機爆炸案和麥基一死有關。2016年,該組織涉嫌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汽車爆炸案,當時造成一名典獄官死亡。
麥可・金提表示,數十年來北愛問題所造成的暴力衝突看來是無法回頭了。雖然沒有任何北愛爾蘭分裂組織能有足夠強大的能力執行大規模攻擊事件,但「小型的獨立事件卻已足夠造成傷害。」除此之外,英國脫歐後為北愛爾蘭及愛爾蘭共和國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也使得錯綜複雜的緊張關係及暴力紛擾隨之升溫。警方表示,情況不甚樂觀的脫歐協定有可能會築起兩地區之間的疆界,更讓暴力分子有機可乘發動衝突事件。派特森也表示,當時脫歐公投投出56%贊成、44%反對的北愛爾蘭,如今也更加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認同。
派特森說,脫歐使得英國政府毫無心力處理如房屋或交通相關的政策問題。北愛爾蘭自2017年一月起,因兩大政黨民主統一黨和新芬黨無法達成協議,使得北愛爾蘭無法組織聯合政府。不同團體間所造成的暴力衝突氛圍也逐漸成為一大社會問題。
「在現今錯綜複雜的政治情況下,暴力衝突可謂雪上加霜。」派特森說道,「在任何社會當中,絕對需要一個能正常運作的政府來迎接如此艱困的挑戰,然而我們並沒有這樣的政府。」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基因療法的突破,為「泡泡男孩症」帶來治療曙光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