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究竟理想的螢幕使用時間是多長?儘管這聽起來是個簡單的問題,專家則表示「最理想」的時間須取決於人們盯著的是哪種螢幕、為什麼需要盯著螢幕,以及最重要的是,盯著螢幕的同時人們放棄了什麼。
文:MARKHAM HEID
譯:許睿洋
早在家用網路普及於美國不久的1990年代,研究人員便已經開始把人們花在電腦上的時間,與欠佳的心理狀態進行連結。
一篇於1998年發表於知名期刊《網路心理與行為》(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的研究發現,重度網路使用(該研究將「重度網路使用」定義為從事與工作或學校學習無關之線上活動高於或等於38小時)與「重大的社會、心理與職能損害」有關。作者寫道,這樣的網路使用習慣「造成的有害影響包含學生課業表現不佳、伴侶失和、員工工作表現下降等」。
在我們快轉20年後,研究人員仍持續在找尋重度螢幕使用和負面影響之間的關聯。
一篇於2017年針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研究發現,每天花超過6小時看電視或用電腦,與較高的憂鬱症風險有關。而去年的研究發現,相較那些適度的螢幕使用者,每天耗費逾7小時在螢幕上的年輕人,被診斷出憂鬱或焦慮的比率為前者的兩倍。
花過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上可能尤其危險,一篇2018年由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進行的研究發現,那些將社交媒體使用時間控制在每天30分鐘的學生,在健康方面會有巨大的改善。
同時,許多關於螢幕使用的研究均有所爭議。專家彼此之間對於重度螢幕使用,是否真的就是導致人們憂鬱的原因並無共識,因為也有專家認為憂鬱症患者可能剛好花較多時間在螢幕使用上。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勞倫斯.史坦柏格(Laurence Steinberg)說道:「我認為憂鬱症患者可以在這些『螢幕活動』中找到慰藉,這是完全合理的」
但至少,許多既有的證據指出,每天花越多時間盯著螢幕(不包含花在工作或學校學習的時間)無疑是一個警訊,暗示著一個人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風險日益升高。而根據大部分的統計資料顯示,美國人把大部分的空閒時間都花在螢幕使用上。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8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有26%成年人的上網時間「幾乎不間斷」。一篇近期由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Nielson)發布的報告發現,美國人每天平均花上超過11小時在吸收媒體資訊(這包含非螢幕使用活動,如聽收音機或播客)。
那話說回來,究竟理想的螢幕使用時間是多長?儘管這聽起來是個簡單的問題,專家則表示「最理想」的時間須取決於人們盯著的是哪種螢幕、為什麼需要盯著螢幕,以及最重要的是,盯著螢幕的同時人們放棄了什麼。
現居於奧勒岡州(Oregon)、《Deviced! Balancing Life and Technology in a Digital World》一書之作者多琳.多吉恩-瑪吉(Doreen Dodgen-Magee)表示:「內容與背景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一整天的空閒時間,而你花了8小時搜尋伊波拉病毒的解方,這是非常好的。但如果你不花個幾分鐘時間看個「貢札色情片」(按:gonzo porn,成人片拍攝方法的一種,指拍攝時沒有故事或劇本,演員以其最自然方式演出)就無法去上廁所的話,這樣就不太好了。
多吉恩-瑪吉說道,最終目標在於在螢幕使用與非螢幕使用活動之間找到平衡點。如果你寧願把時間花在螢幕使用而不願理會你的家人或朋友的話,這就是個問題了。她表示,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注意力一直下降,或你發現自己家事總是做一半,這也同樣危險。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資訊科學助理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表示,要問的問題應該是,你從螢幕使用的時間中得到了哪些價值,同時又失去了哪些價值。他說道:「如果你發現你的螢幕使用開始取代一些重要或更有意義的活動時,這可能就是一個你需要重新思考螢幕使用習慣的徵兆。」
紐波特稱,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那種應該和孩子互動的時候,卻一直被智慧型手機轉移注意力的家長。他說道:「如果到了孩子的洗澡時間,你卻一直盯著手機,這就是一個警訊。」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在完成一個螢幕使用活動前就被另一個所分心。「如果你已經期待了《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一整個禮拜,但在觀看的時候卻得一直檢查手機的訊息才能繼續看完,這就是一個你已經漸漸成為中度螢幕使用成癮者的跡象。」
如果你符合上述一個或多個情況,或是你覺得你的螢幕使用習慣,已經某種程度干擾到你的心理健康、人際關係或追求的目標,紐波特建議你應進行「數位清理」,這包含不在空閒時間看電視、打電動和使用網路長達30天。紐波特曾在真實生活就自願受試者進行研究,並將這種犧牲行為紀錄在他的著作《Digital Minimalism》中。
他表示,30天的期限一到,你便能重新打造你的螢幕使用習慣-把你認為重要或有益的習慣加回來,而除去那些有害的作為。他說道:「在斷絕一切科技後,多數人都不敢相信能夠多出這麼多的空閒時間。」
紐波特表示,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將各種螢幕從你的生活中去除,而是為了使花在螢幕上的時間花得更有「意向性」(intentionality)。
他說道:「對於科技,你希望得到的感覺是它正在改善你的生活,而非損害生活的品質。」
©2019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德國內政部支持Alexa、Siri等虛擬助理成為呈堂證供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