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英國政客對脫歐的態度,赤裸裸地向世人展現政治的醜陋樣貌

2019/06/19 ,

評論

TIME

強森的模仿者在彈簧床上跳躍,諷刺其脫歐期間的作為 |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TIME

TIME

時代雜誌是全球最受信賴的新聞來源,透過卓越報導、文字與攝影捕捉那些形塑我們生活的事件。時代集團旗下擁有100個經典品牌如時人(People)、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時代(Time)、與財星(Fortune)等雜誌,以及其他如英國創立的Decanter、Wallpaper等超過50個各式各樣的媒體品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邱吉爾曾在1936年如此描述保守黨的姑息主義政府,「它做決定,只為了不要下決定;決心改革,只為了沿襲舊制;堅定,只為了當牆頭草;堅固,只為了隨波逐流;掌握一切權力,只為了要變得無能。」如法拉吉這樣的脫歐派便是當代的姑息分子。

文:Tina Brown
譯:曾維宏

「英國什麼時候變得如此不受控制?」

身為一個從倫敦搬到紐約的移民,我一直有這個疑問。

在6月6日諾曼第登陸紀念日的這天,美國人或許無法理解為什麼英國政府自2016年脫歐公投之後完全失去理智,無法控制住整個局面。

儘管超過70%的英國人不喜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但當川普造訪英國時,這一場面浩大的外交活動竟然是這三年英國「內戰」以來,罕見地將所有人團結一致的事件。

諷刺地是,川普的現身某種程度上給了英國人些慰藉。因為過去三年,諸多存在於英國的爭論,便被認為與全球狂人政權熱潮有著密切關係。這個國家的經濟衰退及菁英分子的漠不關心,助長了其他國家這股神話般的懷舊之情,以及部落式的威風凜凜。例外主義再也不是例外。

然而,這個既令人緊張又讓人瘋狂的故障國度正以一天又一天的生活小插曲,提醒著英國人他們國家的真實意義。幾十年以來,戰敗的英國恰好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扳回一城。因此戰後一代汲汲營營於建立一個更好的世界、更好的英國。不過,那個光榮時刻已是許久以前的事。英國最後一次愛國式勝利停留在1982年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入侵大西洋南部上的福克蘭群島,自不曾有人在乎過的阿根廷手中奪回該島。如今剩下的徒有脫歐派大將法拉吉(Nigel Farage)腳上的那雙英國國旗襪,以及目前全英國唯一一個深諳社會禮儀的人——女王。

諷刺地是,在梅伊(Theresa May)之前,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發起公投的原因僅僅是為了安撫黨內幾位喪心人士,而當時英國國內根本沒有人在乎這個議題。在針對全國關心議題排行榜的民調中,「歐洲」一詞僅位居第八名。在公投單上的「留歐」一詞所散發的腐敗氣息,卻激起了白人勞工階級的自傲感。當保守黨的緊縮財政政策減少了你的收入、當你的醫院掛號排在波蘭移民之後、當如《衛報》這樣的菁英媒體稱你是種族歧視分子時,誰還願意「留歐」呢?最後當然是投下「脫歐」一票啊!向那些外國人們大大宣示。

保守黨內那些鄙視自由派的花花公子們,最後歡喜鼓舞地與熱愛喧譁的藍領階級一同直搗貧民窟。脫歐引領了一場身份之間的戰爭:國族主義者對上國際主義者、鄉巴佬對上都會年輕人、小英格蘭對上大不列顛。蘇格蘭和愛爾蘭凱爾特人堅決地想「留歐」,最後更引發了獨立公投,而北愛爾蘭人則與英國獨立黨(UKIP)團結一致。

ea23cff90l1mhm48zjcv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脫歐公投那週,當挺歐盟及反歐盟兩幫人馬組成的大批船艦在國會外的泰晤士河上激戰時,一場英國世紀荒謬劇已然上演。下議院議長貝爾考(John Bercow)以宏亮嗓音喊著「秩序!秩序!」的模樣一炮而紅,他的諄諄告誡與議員們的喧譁聲響是國會殿堂的定期風景。有趣的是,今(2019)年稍早他的轎車被發現貼有一張「脫歐是廢話」的貼紙。

在英國喜劇《非常大酒店》式的異性戀男性世界中,梅伊的領導道路命運多舛,而其中她更在保守黨大會跟著ABBA音樂跳起的尷尬舞步中,讓自己更加不堪,就如《每日郵報》記者皮爾森(Allison Pearson)所說,「她像是一隻被雷擊的鶴。」而梅伊以兩次辭職意圖欲換來自身政黨對軟脫歐的支持,套用蘇格蘭首席部長施特金(Nicola Sturgeon)的話便是,「一個國家領導人罕見地要自我了斷,刀卻還是失準了。」

在面對國家逐漸衰敗的情況下,許多主要政治人物卻不看在眼裡。自視甚高的吹牛鬼強森(Boris Johnson)在糜爛放蕩及擺盪不定的忠貞態度中,毫無原則可言。而如今他又再一次成為下一任首相的候選強手,從這點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假使你是伊頓學校畢業生,又深諳以狡猾風格的方言演繹英式諷刺,那麼你便有辦法圓世界上每一則謊言。身材瘦高的英國大鄉紳兼脫歐派人士莫格(Jacob Rees-Mogg)則經常以拉丁文回答外界提問。

另一方面,工黨主席柯賓(Jeremy Corbyn)則是一名頑固守舊的70歲社會主義者,他代表前柴契爾時代參與「不滿的冬天」罷工運動的難民。他那了無生氣的留歐背書和反猶太主義已然消融了他在黨內的支持度。而在這場紛擾戰役中得利者是法拉吉,他為這場了無新意的脫歐劇碼提供了單一新聞故事的循環,並組成了脫歐政黨以懸崖勒馬。

這場文化失智鬧劇每日上演又歹戲拖棚,它讓脫歐後最有可能發生的可怕後果越來越模糊不清。我們幾乎可見一個萎靡不振的國家即將陷入貧窮處境,而這一切背後的原因是名為「君權」的海市蜃樓。目前檯面上鞭辟入裡或談及災難後果的對話屈指可數,英國政治現正赤裸裸地向世人展現醜陋樣貌。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在1936年如此描述保守政黨的姑息主義政府,「它做決定,只為了不要下決定;決心改革,只為了沿襲舊制;堅定,只為了當牆頭草;堅固,只為了隨波逐流;掌握一切權力,只為了要變得無能。」

如法拉吉這樣的脫歐派便是當代的姑息分子。脫歐人士並不是這場「大不列顛」保衛戰的士兵,而是終結者。

©2019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熱門的「除噪助眠機」為什麼不需要急著入手?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關鍵評論網》獨家獲得時代雜誌與財星雜誌全球中文數位版授權,將每日提供兩大媒體品牌文章的中文譯文,題材涵蓋國際政治、財經、科技、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等各領域。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