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帶領盧安達走出大屠殺的卡加米,是民族英雄還是冷酷獨裁者?

2019/07/16 ,

評論

TIME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TIME

TIME

時代雜誌是全球最受信賴的新聞來源,透過卓越報導、文字與攝影捕捉那些形塑我們生活的事件。時代集團旗下擁有100個經典品牌如時人(People)、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時代(Time)、與財星(Fortune)等雜誌,以及其他如英國創立的Decanter、Wallpaper等超過50個各式各樣的媒體品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該國仍屬於貧窮狀態,但卡加米政府正試著要讓它變成一個適合經商的國家,成為非洲傳奇。然而,卡加米政府卻脫離不了世人對非洲政權存有的刻板印象:不自由。

文:Karl Vick
譯:曾維宏

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米(Paul Kagame)六月底來到紐約曼哈頓是為了私人事務。卡加米的女兒剛從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畢業。「我可能再過兩週會再回來美國」,卡加米在中央公園南邊半個街區距離的凱悅酒店接受採訪,「我兒子即將從威廉士學院畢業。」

盧安達正值百萬大屠殺25週年紀念,當時沒有西方國家政府出手幫助的情形下,最後是由卡加米所領導的武裝團體終止這場種族清洗悲劇。卡加米隨後當了六年副總統,並自2000年起就任總統。

這場屠殺事件所造成的創傷仍存於盧安達人心中,卻在外國人眼裡不痛不癢。「我們活在那時的陰影之下。」卡加米說道,接著以抽象詞彙補充說明,「對他們來說,這只是非洲大陸中心一個小國的小小故事,外國人連想要瞭解這個國家在哪、這個國家是什麼的求知慾都沒有。」

即便在大屠殺之前,盧安達已是東非一個非比尋常的存在:整個國家全以山丘組成,擁有1200萬人口, 不同層級的行政區自中心往外整齊而有規律地延伸。屠殺領導者看準此弱點煽動整起事件,挑撥胡圖族的極端主義者與少數族群圖西族之間的關係。這一行政區劃分的方式自屠殺事件以來,仍延續至卡加米政權的今天。

至於他利用它做了些什麼?這取決於你問誰。

「25年來,我們已建立起一個穩定的社會,穩定的經濟體」,卡加米如此說道。「我們正在發展中,所有事都在掌控之中,不過你還是能想像我們曾經如何、而又是怎麽抵達今天這一步。」

這當中的改變令人驚訝。自1990年起,盧安達的平均壽命從48歲增加到66歲,5歲以下孩童的死亡率更從千分之152降到42。雖然該國仍屬於貧窮狀態,但卡加米政府正試著要讓它變成一個適合經商的國家,成為非洲傳奇。盧安達在世界銀行的商業環境排名中,在190個國家中獲得了第29名的成績。除此之外,該國更致力於性別平等:61%的國會議員皆是女性,居世界之冠。世界經濟論壇更表示,全世界只有五個國家大幅度地減少性別差異現象。

另一方面,卡加米政府卻脫離不了世人對非洲政權存有的刻板印象,據第三方監督組織「自由之家」指出,全非洲只有20%的國家可以被稱為是「自由政權」。盧安達一黨獨大的政府由盧安達愛國陣線(Rwandan Patriotic Front)所掌握,而卡加米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該國四年前曾修憲過一次,據現行憲法規定,卡加米得以擔任總統至2034年。

美國國務院從調查報告中引用了一下事例:「國安部隊進行的隨意殺戮;國安部隊造成的『被失蹤』案;窒息凌虐、電擊、模擬處決的等國安部隊促成的虐待事件;國安部隊所執行的隨意關押;政治犯,以及更多行為。」甚至盧安達反對陣營人士更死於其他國家。

美聯社今(2019)年四月曾寫下這一標題:「在大屠殺25年後的今天,人們恐懼,人們讚揚盧安達總卡加米」卡加米讀了前兩個描述後,將標題退回去給記者,「還有第三樣,」他說道,「盧安達的人民知道他們要什麼。」

今年61歲的卡加米,他小時候父母便因圖西族遭迫害而逃往烏干達,他因而在該國一處難民營度過童年。外界認為他的個性孤僻、高冷,因而有了「技術官僚」及「冷酷男人」這兩個稱號。不過在眼前一晚700元美金的酒店房間中,環顧四周不見高檔傢俱,只有數名攝影師及便衣保鏢,而他樂於談論的話題往往棘手艱難。

其中一項是外國支援。在盧安達大屠殺結束之後,外界資金湧入政府國庫。一來是當時急需金源,二來是卡加米政府似乎給外界一種善於運用資金,而非貪污的好印象。然而,卡加米也擁有了當時與金錢隨之伴來的附屬品。

AP_9408200195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監督的工作永不停歇,」他說,「最初我們獲得的資源是重建國度的基石。這也是人民體會到自身尊嚴的方式,如果他們在意的話。」談到尊嚴,卡加米是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屎坑國」(shithole countries)失言風波後,第一位見面的非洲領導人。他當時並沒有對此事多加留心。「如果任何人羞辱盧安達或我本人,那我會試著為對方找台階下。」卡加米說道,「我會試著想,是基於什麼原因才會讓對方這麼想?」

對於延長自己總統任期一事可能傷害盧安達民主,卡加米對此似乎毫不反省。「這些非洲領導人們佔著高位,卻沒有對他們的人民做出正確的事,腐敗的他們甚至連什麼對人民好都不知道。」卡加米說上一個任期結束前他本來想「離開」,但卻被哄騙去參加一個幾乎有99%勝算的選舉。被視為卡加米最強勁挑戰者瑞加拉(Diane Rwigara)先是遭取消參選資格,接著被逮捕入獄。

「我不是一個欺騙大眾的總統,」卡加米說道,「我也做了許多投資,但我並沒有做出違背人權的事,我不是那樣的人。」

真正的危險發生在數十年後結束總統任期之後,而下一個會是誰?卡加米說他所屬政黨並不打算培養下一個總統。「某種程度上那將會變成君主政體,或類似那樣的情況。」乘著灣流G650總統專機,他沒有像其他蠻橫的非洲領導人般前往巴黎度假,而是飛去美國取得了常春藤聯盟大學的畢業證書。

「我為了我的自由奮鬥過,」他說道,在反抗精神中僅存些微的歡快氣息。「我為了我的人民爭取自由。好過那些領導人,他們一來就說『停下你手邊的工作』。不,我知道我自己在做什麼。我知道什麼是對我好的。我不需要任何人告訴我該怎麼做。」

某種程度來說,或許對人民來說,終止惡魔般大屠殺的卡加米應該被英雄式崇拜。但對人權團體來說,每一項罪行都一樣。大屠殺背後的主使者應當面對國際制裁,但發起復仇式殺戮的長官也應當受到懲戒。這項爭論自1994年以來便從未終止,在這段黑暗的歷史中不斷糾結成團。卡加米的軍隊將屠殺犯追殺至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森林中,接著放任約500萬條人命在疾病及飢餓中死去。

「我們的肩上背負著屠殺事件的每一項難題,」卡加米說道。「我們會被責怪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還活著。」「如果我們今天死了,」他笑著說,「他們也找不到責怪的對象了。我想在責難中活著及死亡之間,應當是不難做出選擇。」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莫迪被包裝成全能領袖,但印度自由派已看透他一直以來的政治騙局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關鍵評論網》獨家獲得時代雜誌與財星雜誌全球中文數位版授權,將每日提供兩大媒體品牌文章的中文譯文,題材涵蓋國際政治、財經、科技、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等各領域。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