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把LGBTQ權益當作「外來勢力」,波蘭媒體如何影響反同言論?

2019/07/18 ,

評論

TIME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TIME

TIME

時代雜誌是全球最受信賴的新聞來源,透過卓越報導、文字與攝影捕捉那些形塑我們生活的事件。時代集團旗下擁有100個經典品牌如時人(People)、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時代(Time)、與財星(Fortune)等雜誌,以及其他如英國創立的Decanter、Wallpaper等超過50個各式各樣的媒體品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波蘭執政黨藉由LGBTQ的問題,達到某種政治里程碑。「反恐同陣線」的米蘿拉娃說,她發現該政黨的作為與他們在2015年的選舉方針雷同,操弄社會的反移民的言論。她說:「只是這次他們選了一個新的主題切入。」

文:Madeline Roache
譯:李宓

6月8日,中、東歐地區規模最大的同志遊行活動,吸引了有史以來最多的群眾走上波蘭首都華沙的街頭。成千上萬的民眾遊行、跳舞、歌唱,一邊揮舞色彩繽紛的旗幟和雨傘。遙想2005年,若想在華沙舉辦遊行,同志人權倡議者還得辛苦爭取才得以實現。2004、2005年,時任市長(後來成為總統)列赫・卡臣斯基(Lech Kaczynski)禁止一切同志活動

起先,這只是場針對市長的抗議遊行,參與人數不過幾百人。後來,卻發展成6月份這場吸引了將近5萬人的大遊行,連2018剛上任的新市長也在隊伍之中。2019年6月,拉法・佐薩斯科斯基(Rafal Trzaskowski)成了第一位在人口176萬的波蘭最大城華沙遊行花車上,參與遊行,並對群眾演講的市長。在6月29日至7月6日期間,波蘭各地共有至少20個城市舉辦了平權遊行,其中包括位在西部、參與人數來到史上新高的波茲南(Poznan)。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人表明支持LGBTQ社群的權益,反抗的聲音也隨之增強。5月歐洲議會選舉之前,波蘭的右翼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更是進一步打壓LGBTQ社群,指稱他們「直接傷害」了家庭的價值。法律與公正黨自2015年起開始掌權,他們警告人民,反對黨若在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得勝利,就代表LGBTQ社群的「攻擊」拿下了一勝(法律與公正黨最後也在5月份的選舉中勝出)。波蘭頂尖智庫公共事務研究所(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所長雅薩克・庫查吉克(Jacek Kucharczyk)向《TIME》表示,他認為,在今(2019)年秋季的大選之前,反LGBTQ的聲浪還會繼續增強。

波蘭的LGBTQ社群遇到了哪些挑戰?

波蘭人口共3800萬人,是歐洲天主教風氣最盛的國家之一,約有86%的國民自認是羅馬天主教徒。根據國際LGBTI聯合會(International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 and Intersex Association)分支「彩虹歐洲」(Rainbow Europe)的調查顯示,波蘭的平權與無歧視表現在28個歐盟國家中排名27。

同性婚姻在27個歐盟國家都已合法,但在波蘭仍不被允許。反同攻擊在法律上也不被視為仇恨犯罪。2016年,國會否決了一項法案,該法案若通過,對性別、性別認同、性傾向、失能與年齡的攻擊將有被納入「仇恨犯罪」的可能。公共事務研究所的雅薩克表示,這代表人們「拒絕接受LGBTQ社群需要我們的保護。這一群人被系統性地排除在外。針對性少數族群的仇恨犯罪幾乎無人關注,因為警察並不需要舉報這些事件。」

「反恐同陣線」(Campaign Against Homophobia)表示,在波蘭有12%自認為非異性戀的人,不幸淪為肢體暴力的受害者。但2016年的調查也發現,有大約九成的暴力事件都不為人知。

儘管如此,在2011年出櫃,成為波蘭首位公開出櫃的無神論政治人物羅柏・別德隆(Robert Biedron)說:「人們對LGBTQ社群的態度已大有改變。」現年42歲的羅柏在波蘭北部城市斯武普斯克(Slupsk)擔任市長,直到2018年卸任。他提到同志遊行連年增加的人數,同時也表示,他今日在政治圈或媒體界所受到的反同侮辱比以前少得多。他說:「和幾年前相比,差異非常巨大。」今年2月,羅柏創立了新的親歐盟政黨,並在民意調查排行中,躍居第三名,威脅到當今執政黨的大選選情。

AP_19034613556814
羅柏・別德隆│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波蘭的民粹主義者為何針對LGBTQ權益?

隸屬公民議壇黨(Civic Platform)的華沙市長拉法在2月簽署一份聲明,承諾建立LGBTQ青年旅社、社區中心、地方性危機處置系統,以及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校園反歧視和性教育課程。此舉使得「反LGBTQ權益」成為法律與公正黨的重心。

市長簽署聲明過後沒多久,法律與公正黨黨主席雅洛斯拉夫・卡臣斯基(Jaroslaw Kaczynski)出面回應,直指LGBTQ權益是「外來勢力」,威脅國家的存續。許多議員也對外宣布自己的轄區為「無LGBT地區」,指華沙市長的聲明「違反善良道德價值」。「反恐同陣線」的米蘿拉娃・馬庫霍斯佳(Mirosława Makuchowska)說,議員的公告不但沒有法律效力,還傳遞了「令人不安的訊息」。

其他人則希冀藉由這頗具爭議的問題,達到某種政治里程碑。波蘭第一位公開出櫃的同志政治家羅柏表示,法律與公正黨意圖「尋找代罪羔羊,剝奪人民的安全感。他們想轉移眾人的焦點,讓大家不去注意真正的問題,而專注在想像出來的問題。」米蘿拉娃則說,她發現該政黨的作為與他們在2015年的選舉方針雷同,操弄社會的反移民的言論。她說:「只是這次他們選了一個新的主題切入。」

法律與公正黨的聲勢在去年微微下滑,但在經濟急速成長、低失業率和充足的社會福利當中,他們仍是最受人民支持的政黨。儘管如此,問題還是存在。智庫分析員雅薩克說:「法律與公正黨爆出一連串醜聞,因此擔心可能失去其合法性。」當地媒體指控該政黨經營不正當房地產業,並涉入金管會貪汙案,不過法律與公正黨否認這些指控。

波蘭媒體如何影響反同言論?

反同言論不只出現在政治圈,也在波蘭媒體界廣為流傳。羅柏說:「波蘭人長期接收的訊息是,同性戀是疾病,可能導致腦部病變。」

華沙大學偏見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Prejudice )2017年的報告指出,自法律與公正黨於2015年取得執政權,波蘭人民從媒體接收到的仇恨言論(包括反同言論)比率增加了25%。該報告也說,仇恨言論「對年輕人來說特別嚴重」。他們不僅是最頻繁使用仇恨言論的群體,「對恐同言論的敏感度」也逐漸下滑。超過40%的年輕人表示自己曾經以仇恨言論攻擊同志和難民。

華沙同志大遊行前夕,身兼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和記者的萊法・辛克維茲(RafalZiemkiewicz)在Twitter上寫道:「必須射殺LGBT人士。」接著才補充:「當然不是真的射殺,不過這些人可不是什麼好人,也不是在維護誰的權益,這場運動是布爾什維克(Bolshevik)和納粹的一種最新的翻版。」

AP_19159577263008
參加遊行的華沙市長拉法・佐薩斯科斯基(右)│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還有其他歐洲國家也對LGBTQ越來越不友善嗎?

波蘭的反LGBTQ聲浪也伴隨其他保守派民粹主義者,包括匈牙利總理維克多・奧班(Viktor Orban)。他所屬的「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Fidesz)提倡傳統家庭價值,對抗逐漸興起、威脅國家天主教國本的的外來有害價值(像是LGBT權益)。

經常舉辦同志活動的「驕傲布達佩斯」(Budapest Pride)成員維多利亞・羅德凡(ViktóriaRadványi)告訴《TIME》:「即使參與平權遊行的人數節節升高,政府和媒體的恐同傾向仍在過去幾個月持續惡化。」在3月15日為歐盟選舉而舉辦的布達佩斯論壇上,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的一位成員兼國會主席拉思路・柯凡(Laszlo Kover)表示,同志情侶領養孩子跟戀童癖「在道德上沒什麼不同」。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官員法比斯・宏達(Fabrice Houdart)告訴《經濟學人》:「有越來越多的LGBT人士被以家庭和傳統為由,成為政治角力下的棋子。」他接著補充,LGBT社群的生活品質在性別較友善地區和其他地區的差異「越來越大」且無法比擬。他說:「世界各地的LGBT人士都明白,他們應得的機會和尊重與其他人並無不同。」

波蘭LGBTQ權益的未來在哪裡?

羅柏在2011至2014年擔任國會議員期間遭受多達四次的反同肢體攻擊,他說:「仇恨言論和仇恨犯罪之間的界線非常小。」他認為,對抗反同意識最好的作法是「向大眾解釋,當我們在談論LGBT社群的時候,我們討論的到底是誰。」然而,法律與公正黨反對開辦相關教育課程,年輕人接觸LGBTQ社群相關訊息的機會依然有限。

羅柏表示,在今年秋季的大選之前,反同聲浪很可能只會惡化,但他仍有信心,相信公民社會有能力反撲。「即使那些充滿仇恨和刻板印象的政治人物選擇把LGBTQ人士當作代罪羔羊,但很顯然在這社會上,仍有部分人民不吃這一套。」他說,在十五年前,即使是波蘭「最進步的城市」華沙,同志大遊行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更別提其他城市。他還說:「越來越多人勇敢走上街頭,爭取權益,這就是波蘭的希望。」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如果身邊有人「偏頭痛」,你可以做這五件事幫助他們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關鍵評論網》獨家獲得時代雜誌與財星雜誌全球中文數位版授權,將每日提供兩大媒體品牌文章的中文譯文,題材涵蓋國際政治、財經、科技、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等各領域。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