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過去十年來,替代能源市場已順利地進入了指數轉型階段,現今的可再生能源系統轉型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正如同兩個世紀以前的能源轉型一般。
文:John Brooke, Michael Bevis and Steve Rissing
譯:許睿洋
如今已不再有關於全球暖化真實性的爭辯,它正以一個令人憂心的速度持續發生,它就在我們眼前改變了全球的氣候系統。過去兩百年來石化燃料經濟的崛起——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顯然是氣候危機急遽惡化的主因。但儘管已有99%的氣候科學家意識到當前正在發生的事,但要掌握這樣牽涉範圍甚廣的事物仍然相當困難。
「氣候變遷」本身就涉及了歷史的觀點。周一(編按:原文發表於9月20日),隨著各國領導人在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Climate Action Summit)上會面,我們也必須將近期的氣候事件與歷史紀錄(由人類與地質學的角度)相對照。我們必須思考自然科學家所稱的「速率」(rate)與「狀態」(state),並從深層的歷史觀點來洞察看似是現代問題的議題,如此一來才有助於我們理解問題的範圍與規模,同時也讓人們相信解決危機仍不嫌晚,為人們帶來希望。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種新的「狀態」:一個氣溫更高的世界;一個擁有更極端的氣候、海平面更高、洪水與乾旱更加頻繁的世界;一個承受巨型颶風和狂虐野火的世界。
更糟糕的是,現在的氣候變遷速率遠遠超過近一萬年來觀察到的任何現象。大約自1850年以來,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呈現爆炸性成長,接近數學家所稱的「指數性增長」,人口、GDP和石化燃料的排放也以相似的方式同時加速成長。
在一個短暫的地質年代中,人類從根本改變了地球的系統,帶來了改變生活的後果。
讓我們從深邃時間(deep time)的概念來思考大氣層與氣候。當1958年莫納洛天文台(Mauna Loa Observatory)首度測量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時,當時的濃度為315 ppm,但自此之後數值卻持續上升,今(2019)年已達410 ppm。這30%的增長代表著什麼意涵呢?
我們生活在充滿著各種氣體和水蒸氣的大氣溫室中,這些氣體數千萬年以來都是維持生命的重要條件,而二氧化碳正是其中的一部分。但過去的三百萬年來,我們的溫室系統變得極度不穩定。由被冰封在極地冰層的二氧化碳的相關紀錄我們可以發現,過去八十萬年來,在冰河時期和溫暖階段急遽擺盪的過程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在180和280 ppm之間波動。從最近一次冰河時期到地球快速暖化的期間,二氧化碳躍升至260 ppm,接著在275 ppm左右游移。我們的氣候在此後的大約九千年便相對穩定。農業、文明和國家開始出現,全球人口從上次冰河時期末的數千萬人成長至1850年的12億人。
1850年起,工業的氣體排放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280提高至410 ppm。全球人口如今已逼近八十億人,另外由於工業排放和永凍土融化後釋放出大量長年塵封的溫室氣體,預計2075年時二氧化碳將會比前工業化時期成長兩倍,這會將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推至三千五百萬年來都未曾見過的程度,當時南極甚至還未有冰。而若二氧化碳成長四倍將把我們再次帶入侏儸紀時期(Jurassic era)的極端溫室條件中。
因為二氧化碳能捕捉熱能,我們所排放的工業溫室氣體能導致全球氣溫與氣候急遽而快速地變化。超過一個世紀以來,我們不斷在擺弄地球不穩定的氣候系統與精細的調節機制。直到最近我們都還不理解自己在做什麼,但我們現在終於知道了。
幸運的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非唯一能指數性增長的事物,科技變革的速率為我們帶來一絲希望。石化燃料經濟在地質年代的轉瞬間(過去的兩百年)出現,但過去十年來,再生能源體系以一種更爆炸性的速度發展。藉由取得廣泛群眾共識的強力政府行動,我們或許能找到一條突破的道路。
我們必須以「指數性」的方式付諸行動,一方面重置全球的控制機制,另一方面加速全球的新能源轉型。
其實相關的手段已經掌握在我們手中。太陽能與風力再生科技逐漸於市場上出現,而透過科技進步與經濟規模的提升,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一種審慎的金融投資。由於國家的補貼,以煤炭進行的發電得以持續;但在美國,對煤炭的投資已經停滯且正在崩潰。天然氣的廣泛外洩損害了該能源作為「過渡燃料」(transition fuel)的潛在優勢。確實,有些分析師認為,以天然氣發電正是能源逐漸無利可圖的轉捩點。
在過去十年來,替代能源市場已順利地進入了指數轉型階段,現今的可再生能源系統轉型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正如同兩個世紀以前的能源轉型一般。但像研究人員卡洛塔.培瑞茲(Carlota Perez)所描述的,這樣的轉型和過去一樣面臨著深切的政治掙扎,因為石化燃料挾帶著根深柢固的巨大利益。
我們不能保證這就是萬靈丹,我們也不可能一瞬間就讓氣候與大氣層神奇地回到舊時代的水平。在最好的情況下,殘餘二氧化碳所帶來的影響將需要數個世紀才能解決。然而,地球與二氧化碳的關係過去曾有過急遽的改變,它就能再改變一次。我們仍有希望能避免根本性的文明危機——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展開即刻的、「指數性」的行動。
©2019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我們距離「以血液檢驗預測死亡時間」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