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人們應該少吃紅肉或加工肉品?最新研究提出不同的看法

2019/10/26 ,

評論

TIME

Photo Credit: CNA
TIME

TIME

時代雜誌是全球最受信賴的新聞來源,透過卓越報導、文字與攝影捕捉那些形塑我們生活的事件。時代集團旗下擁有100個經典品牌如時人(People)、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時代(Time)、與財星(Fortune)等雜誌,以及其他如英國創立的Decanter、Wallpaper等超過50個各式各樣的媒體品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少吃肉是常見的飲食目標。 美國飲食指南也建議每周食用紅肉、白肉和蛋的量不要超過26盎司並提醒少吃肉對心血管或整體而言都是比較健康的。但是《內科學年刊》的一篇研究卻打破了以上的結論。

文:JAMIE DUCHARME
譯:彭于庭

營養學研究總在互相矛盾。研究的每個步驟,從研究的設計到資料分析的方式都會影響研究的結論。所以今天證明很健康的食物,明天又變成應該要避免的東西,這種現象很常見,但又讓人不知所措。

但是《內科學年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最新的營養建議則引起了更大的爭議。儘管許多研究指出紅肉和加工肉品可能引起某些疾病,例如心臟病和癌症,而且也有研究支持純植物性的飲食,但這份研究報告則指出不需要少吃紅肉或加工肉品以保持健康。

該研究第一作者,同時也是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社區健康與流行病學副教授的布萊德利.約翰斯頓(Bradley Johnston)指出:「對大多數人而言,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應該繼續吃紅肉和加工肉類。」他補充,對多數北美人士,每周都應該吃3到4份紅肉或加工肉類。

並非所有營養學領域的人都同意此說法。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營養學系主任法蘭克.侯博士(Frank Hu)表示:「他們提出這項建議真的很不負責任。」胡博士最近才在《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與其他人共同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吃紅肉和加工肉類會增加死亡率。在胡博士的研究發表之前,他和同事也分析了《內科學年刊》所使用的數據,他們發現「減少食用紅肉在理論上可以減少7.6%的死亡率(以美國人口來看),也就是每年20萬人」他說:「這個估算數字是很驚人的。」

紅肉是美國人飲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根據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統計,每位成年美國人在2018年平均吃了222磅的的紅肉(約100.7公斤)。根據美國的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在當地消耗掉的肉裡有60%是紅肉。而另外一份6月發表的研究,則指出培根或是香腸等加工肉品占了25%。

少吃肉是常見的飲食目標。美國飲食指南也建議每周食用紅肉、白肉和蛋的量不要超過26盎司(約0.74公斤)並提醒少吃肉對心血管或整體而言都是比較健康的。世界衛生組織也把加工肉類視為致癌物,食用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此建議少吃。

但是《內科學年刊》卻打破了以上的研究結論。這項研究由14人組成,其中有3位反對最終提出的研究結論。這14人來自研究方法學、營養流行病學、飲食學、家庭醫學以及內科領域。該結論是從5種角度去分析過去對紅肉和加工肉品的研究,例如從健康和文化的角度。為了分析這些研究,該團隊使用的方法是將各種研究依照可採信的程度評等。隨機控制變因實驗的分數比較高,例如實驗組要遵行某種特定的行為,而其他就是不須遵該特定行為的對照組;觀察實驗的分數就比較低,例如只是在數據庫裡面試著找出某種特定行為和結果的關聯性。

研究小組也特別關注所謂的吃肉帶來的「絕對風險」,而非「間接風險」,約翰斯頓說「間接風險」會改變某些事情的影響幅度。他解釋說:「如果有2%的人口罹患某疾病,那研究顯示之後降到1%,其實相對風險減少了50%,但是絕對風險只減少了1%。」

約翰斯頓說,因為使用了這種研究方法,該團隊發現「只有採信度較低的證據顯示減少食肉量(至每周3份)可小幅減低癌症或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對於大多數喜歡吃肉的人來說,雖然減少吃肉量,但卻不一定會有健康益處,那這樣不太值得。」(不過研究人員沒有考量除保持健康之外減少食肉量的原因,例如道德或環境因素。)

但是胡博士說,該團隊的研究方法適合用於藥物研究,藥物實驗多是靠隨機變因測試。相反的,大多數營養研究都是觀察性研究,因為從邏輯上和道德上而言,要求人們改變飲食習慣,且時間長度比照隨機變因實驗裡是很困難的。也因為兩種實驗方法的差別,胡博士說:「該研究團隊撇除了很多研究和數據。」

當然要給健康建議不能只根據一項觀察性研究,侯博士也說健康準則通常還是要參考大量的觀察性研究。胡博士表示,如今大家奉為圭臬的健康準則,例如不要抽菸、保持運動習慣等,都是基於觀察性研究給出的建議。他說:「以藥物實驗證據的標準去審視營養學研究,是不切實際也不成熟的。」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營養科學副教授約翰.史分派波(John Sievenpiper)博士在一篇發表於哈佛網站上的評論文章中,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說:「令人遺憾的是,主持研究的人選擇的實驗方法,淡化了所謂採信度低研究的重要性,儘管這些研究結論和現今的飲食準則是一致的,也就是要減少食肉量。」史分派波還補充說,該研究也沒有評估動物蛋白的替代品,例如植物蛋白,通常這會是比較健康的選擇。這可能是關鍵,因為以豆類、堅果類等植物蛋白代替動物蛋白,比起精緻碳水化合物和其他加工食品,為人體補充熱量的效果不同。

美國癌症研究所(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在一份聲明中,也對該小組的調查結果提出異議。副所長耐吉爾.波克頓(Nigel Brockton)在聲明中指出,長期食用加工肉品或大量吃紅肉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而文中的研究聲稱不需少吃加工肉或紅肉可能誤導人民,以至於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讓民眾對於飲食準則失去信心。

不過約翰斯頓仍對自己的研究保持信心。約翰斯頓表示:「如果(健康準則)是根據觀察性研究,就很難建立明確的紅肉與加工食品和健康問題的因果關係,因為有些因素會混淆實驗結果,例如個人的社經地位、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有一些證據顯示紅肉和加工肉品會增加健康風險,不過當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2019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在充滿大數據的「雲端」,其實有個骯髒的秘密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關鍵評論網》獨家獲得時代雜誌與財星雜誌全球中文數位版授權,將每日提供兩大媒體品牌文章的中文譯文,題材涵蓋國際政治、財經、科技、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等各領域。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