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法院重組已成為了下一個「民主黨的大議題」,因為現在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中,有5名是共和黨總統提名,而只有4名是民主黨總統提名的,而民權、移民與槍枝管制等影響深遠的大案子,又要在相當激烈的總統大選年進行判決。
文:Olivia B. Waxman
譯:曾勢喨
在2020民主黨總統初選中,候選人意見分歧的議題之一,就是未來是否應該要增加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數,還是應該要廢止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終身任期。
這個主題在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威斯特維爾的郊區小鎮,星期二的民主黨初選辯論中被直接提及,來自CNN的主持人艾琳.伯奈特(Erin Burnett)問了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若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判例被推翻,他是否願意試著在最高法院增加法官人數來「保護女人的生育權」。
拜登重申了他對法院重組(court packing )方案的反對,「最高法院會失去他們現有的信譽」,而前住房與城市發展部(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部長朱利安.卡斯楚(Julián Castro)則說他對於改變大法官任期的計畫保持開放的態度,印地安納州南灣的市長皮特.布塔加智(Pete Buttigieg)則提出要增加大法官的席次,從現有的9名增加到15名,並指出其中5名大法官的任命必須要其他大法官的一致同意。
如同時代雜誌之前所報導的,法院重組已成為了下一個「民主黨的大議題」,因為現在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中,有5名是共和黨總統提名,而只有4名是民主黨總統提名的,而民權、移民與槍枝管制等影響深遠的大案子,又要在相當激烈的總統大選年進行判決。
憲法並沒有規定大法官只能有9個人,這讓這樣的改革方案擁有可行性,但民主黨過往在試圖重組法院上,也有著複雜的歷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小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總統試圖實踐布塔加智的計畫,也就是擴大大法官的人數到15人的嘗試,但這顯然並沒有成功。
在1936年,小羅斯福剛贏得他的第二個任期而感到所向無敵,認為這場大勝代表了美國人喜歡他採用「新政」(New Deal )來對抗大蕭條的政策,但是,雖然美國人買單了「新政」,但是保守傾向的最高法院並沒有為此買單。在他第一任期的尾聲,大法官認為部分「新政」中增加政府對經濟管制的法律和紐約州規定婦女與兒童基本工資的法律違憲,而撤銷了它們。這樣的情況掀起了大眾對「新政」中的社會立法是否能夠繼續施行的疑慮。
就像他在大蕭條時採取了激烈的措施如「新政」來擴張政府權力一樣,小羅斯福認為他也可以採取激烈的措施來讓他的「新政」持續施行,即使這意味著換掉大法官也一樣。
在1937年2月,小羅斯福支持了《1937年司法程序改革法》(Judicial Procedures Reform Bill of 1937),此法稱因為司法部門的案件量過大以至於其處理進度已嚴重落後,總統可以在大法官超過70歲時為最高法院增加一名法官,而增加的人數以6人為限。小羅斯福尚且指出,增加大法官的人數曾有先例,《1789年司法條例》(Judiciary Act of 1789)設定了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數為6名,但在1807年增為7名、在1837增為9名,而在1863年增為10名,而在1860年代末,大法官的人數則為8名,直到1869年將大法官的人數改回9名,而這個人數也延續至今。
「身體上與精神上的活力減低會讓一個人避免去檢驗複雜與變化的情勢」,小羅斯福在1937年2月5日寄給國會法案草案時的附帶聲明中說到,「逐漸的,隨著老花眼鏡越緊貼一個人的臉頰,新的事實就越模糊,就像現在一樣。假設目前的情勢與過去一樣的老人,停止他們去探索、調查現在與未來情勢的腳步。」
這份聲明對其他政府機構與媒體來說是非常震驚的,時代雜誌在1937年2月15日的刊號形容了各界的反應:
就像他在其他重要政策(而這是目前最大的)上一樣,小羅斯福再一次的驚訝了全國。震驚的國會議員匆匆的衝進國會,發現這個跟流言一樣的消息居然是真的。證券交易所的新聞跑馬燈不斷的撥放這個消息,而股票市場因此而暴跌。這個消息佔據了所有報紙的頭條與所有的看板。美國與其說是很驚訝,不如說是被震驚了。只有最狂熱的「新政」支持者的某些報紙公開讚揚了這樣的計畫,通常支持小羅斯福政府的獨立媒體,如紐約時報,則一反之前的態度,嚴厲的指出「小羅斯福在最高法院案子上所展現的機敏與聰明並不是一般清醒的公民會讚賞的特質」,斯克里普斯霍華德基金會(Scripps-Howard)的編輯則寫道,「雖然這個行為沒有比前總統格蘭特(Ulysses Grant)試圖在最高法院加入兩名成員,以通過他的《法定貨幣法》(legal tender law)的行為來的原始粗暴,但是小羅斯福的提案在政治上來看,是為了達成一樣的目的。正因為這個目的如此的明顯而刺眼,總統必須為這個議題走向情緒之爭而負大部分責任。」
總統的訊息雖然很清楚,也就是為了更好的政府,司法部門需要改變,但是他的提案卻讓人懷疑他有不可告人的動機。讓他更改目前大法官的人數或替換目前的大法官,以為他的「新政」增加法律基礎,這個理由很顯然是相當牽強的。
首席大法官查爾斯(Charles Evans Hughes)寫了一封信抨擊了這份提案,在1937年6月,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將此法案送到參議院大會給全體參議員進行投票,並建議投下否定票,稱此法案是「在美國從未被嘗試過的,對司法權的侵犯」,而「維持我國憲政民主所必須的,就是司法部門完全獨立於行政與立法部門之外」。當年7月,參議院以70比20的比數將此法案退回了委員會,要求將法院重組的條款從法案中除去。
小羅斯福決定另闢蹊徑,試圖「清黨」,支持黨內主要不支持他「新政」部分政策的9位參議員的對手,但這樣的手段也失敗了,這9人都贏得了選舉,這成為了總統要影響國會選舉結果的重要教訓,總統的影響力是有限的,特別是要挑戰那些現任而要追求連任者時。
雖然法院重組的法案被留在委員會,但是保留「新政」的方向已經逐漸被確定了。
當年春天,最高法院的判決支持了華盛頓州的最低薪資法,以及另外兩個「新政」最重要的法律,也就是《社會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與《全國勞工關係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保守傾向的大法官歐文.羅伯茲(Owen Roberts)一開始想投下反對票,但他沒有,他的轉向被稱為「拯救9人席次的即時轉向」,一年後,一些學者如威廉.勞易登保格(William Leuchtenburg)都猜測, 「法院重組的法案所帶來的壓力可能是非常強大而有影響力的」,其他學者則稱大法官歐文早就已經在心裡決定好了,而他的這票也符合他過往的一些決定。
無論如何,增加大法官席次這個想法的污名依然留了下來。
也不是所有民主黨任命的大法官都同意2020民主黨初選候選人擴大法院的想法。露絲.拜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柯林頓1993年提名的大法官,就在7月的訪問中說到,小羅斯福在1937年增加大法官的想法是個「壞主意」,而在80年後這依然是,因為增加的法官會讓最高法院看起來更與政黨政治有關。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拿回自己的時間,五個步驟學會如何「拒絕」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