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哈利波特何以20年來魔力依舊?

2017/07/17 ,

評論

TIME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TIME

TIME

時代雜誌是全球最受信賴的新聞來源,透過卓越報導、文字與攝影捕捉那些形塑我們生活的事件。時代集團旗下擁有100個經典品牌如時人(People)、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時代(Time)、與財星(Fortune)等雜誌,以及其他如英國創立的Decanter、Wallpaper等超過50個各式各樣的媒體品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年過去了 ,這個世界已經與初遇哈利波特的那個夏天大相逕庭,嚴格說來《哈利波特》系列也早在10多年前完結。

文:Sarah Begley
翻譯:張郁笛

在1997年的那個夏天,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甫就任英國首相;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正著手於通過《平衡預算法》(Balanced Budget Act);蒂莫西麥克維(Timothy McVeigh)犯下奧克拉荷馬市爆炸案(Oklahoma City bombing)而被起訴;火星拓荒者號(Pathfinder)登陸火星;吉安尼.凡賽斯(Gianni Versace)在邁阿密海邊被射殺;吹牛老爹(Puff Daddy)的〈I'll Be Missing You〉擊敗韓式兄弟(Hanson)的〈MMMBop〉,拿下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第一名。而在那年夏天,全世界也認識了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早期許多評論家就極有遠見地將J.K.羅琳(J.K.Rowling)和C.S.路易斯(C.S.Lewis)及J.R.R托爾金(J.R.R.Tolkien)等奇幻大師相提並論。她寫作的靈感來源非常多元,包括基督神學理論、民間傳說、希臘及莎士比亞悲劇、亞瑟王傳奇、狄更斯的故事,也少不了20世紀的歷史(尤其是希特勒的崛起與沒落);上述種種形塑了「那個活下來的男孩」的故事,J.K.羅琳更藉這些元素創造具原創性、又富有象徵意義的作品。這一系列的故事明顯地影響了整個寫作世代,許多作家前仆後繼地延續、模仿J.K.羅琳的筆風。

AP_9810170606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J·K·羅琳創造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她曾表示:「我的書與死亡密切相關。整個系列的開始是哈利父母的死,貫穿其中的是佛地魔沉迷於征服死亡,並不惜一切代價來達成這個目標。我非常能夠理解佛地魔對於死亡的恐懼,因為這種恐懼是我們所有人所共有的。」

仔細窺探J.K.羅琳的創作脈絡,她顯然也是對世俗社會知之甚詳的大師。到底如何創造出一間奇異商店、一間舒適的酒吧,還有那刺激的運動競賽呢?她對這些問題提出怪誕的解答,在她對人類道德拋出質疑的同時也孕生出《哈利波特》這頭文化巨獸。如同許多評論家與狂熱書迷所言,此系列高明之處在於主角哈利波特的成長過程中完全不了解巫師世界,因此讀者會與哈利波特一同挖掘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結構。就像我們身處的真實世界,巫師世界亦充滿許多可能性,引誘讀者思索如何置身其中。在閱覽哈利波特的世界時,孩子們會好奇自己若在霍格華茲會被分到哪個學院?拿著哪種魔杖?他們的護法又會是什麼模樣?

《哈利波特》讀來的那份私密感(尤其對死忠讀者更是具有個人意義)然其最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通俗性。哈利波特一路以來的冒險過程,十分接近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英雄的旅途》(Hero’s Journey)的概念,­一路跟著冒險的呼喚直到戰勝死亡。這樣的套路在《聖經》、《星際大戰》(Star Wars)中也都顯而易見。

哈利波特的故事深刻地解釋了一個問題:「在當代世界做個好人的意義為何?」羅琳強調了家庭的重要性,如故事中哈利波特與去世雙親間的聯繫十分重要,尤其是與母親間的連結。但她也承認,家庭也可能是痛苦的來源,就像糟糕的德思禮一家。她稱讚妙麗作為學生的勤勉,但也告訴你少了友情及勇氣而單靠書本的聰明是走不遠的。她更宣揚了對抗邪惡的重要性,她讓讀者得知善良並非一種天性,而是一種「選擇」,你得一遍又一遍地選擇做對的事。哈利波特對讀者來說就如聖經,透過故事學習人性道德。「我們心裡都有黑暗和光明兩面,」就像天狼星布萊克(Sirius Black)對哈利波特說的:「重要的是我們採取怎麼樣的行動。」

AP_17179543403651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20年過去,哈利波特的書迷更延續到了下一世代。

20年過去了 ,這個世界已經與初遇哈利波特的那個夏天大相逕庭,嚴格說來《哈利波特》系列也早在十多年前完結。2016年出版的劇本書《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特別在午夜時刻舉辦派對、正式發售,帶讀者回味過往幾集出版的傳統。但這次許多人選擇待在家,在電子閱讀器按下「下載」按鈕,這樣的閱讀方式是在2007年,也就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後一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發售當年,才正開始普及。

但有些事情依然沒有改變。當第一代哈利波特迷長大並有了自己的孩子,又會有另一群書迷與哈利波特一同成長;他們想像著在霍格華茲宴會大廳吃著晚餐、在葛來分多交誼廳休息,一如過往。新的巫師故事在Pottermore網站上持續發表,接下來幾年上映的4部《怪獸與牠們的產地》(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也將延續《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接下來的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孩子們的奇幻旅程將繼續從這段二十年前印下的文字開始:

住在四號水蠟樹街的德思禮先生及夫人,非常驕傲地宣稱自己是十分正常的人。

謝天謝地,哈利波特才沒有那麼正常。

© 2017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未經書面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面對恐怖份子,我們要有更多想像:如果恐怖攻擊從海上來呢?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關鍵評論網》獨家獲得時代雜誌與財星雜誌全球中文數位版授權,將每日提供兩大媒體品牌文章的中文譯文,題材涵蓋國際政治、財經、科技、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等各領域。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