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任何尋求有意義的教育的學生或關心這個議題的父母,都可以使用「綜合能力」的原則,在即使是最傳統的學校找到自己的一條路。這個原則可以縮減為一句格言:不要看重主修。
文:Cathy N. Davidson
譯:Wendy Chang
Cathy N. Davidson是CUNY研究生中心未來計劃的創始主任,《The New Education: How To Revolutionize the University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World in Flux》的作者。
這個想法存在已久:高等教育永遠不會改變,因為畢竟自蘇格拉底調整柏拉圖學院的內容方向後,有2,500年還沒動過。但有個問題:事實並非如此,過去不是這樣,現在也不應該這樣,特別是此時此刻。
1860年至1925年間,旨在培養神職人員的古老清教徒學院經歷了巨大的變化,成為我們今天所認識的現代美國大學。工業化是主要推手,除了訓練農民成為工廠工人的義務公立學校運動外,還有一批教育工作者和商業巨頭合作,重新設計高等教育系統,塑造出新興的職業管理階層。
哈佛大學任職最久的校長查爾斯・艾略特(Charles Eliot)帶頭進行他所謂的「新教育」。他和他的同事們擴大了課程內容,將結構化的知識打散為一個個專業主修、副修和學科。學術專家建立了入學考試、學分時數、成績、鐘形曲線、班級排名、學校排名等新基礎政策,也建立了制定、評估和認證各領域專業知識的學校認證機構(accreditation agency)。他們建立了研究型大學,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史丹佛大學,率先成立研究所,並開發了學士學位專業學校,確定了新領域的標準和地位。
這套系統在20世紀大致上還可行。然而在我們的後工業和後網路世界中,工作和家庭之間的界限早已遠不清晰,工作本身也是不穩定的,即使對於高收入者來說也是如此。在自動化加速的時代,似乎任何行業都可以在明天「Uber化」,你應如何訓練專業管理階層?
這就變成了是我們現在必須要發明的「新教育」了。先拿主修來說吧。幾乎每一次對職業發展的研究,如全國學院和雇主協會的年度調查,都強調了溝通、協作和基礎文化知識等一般技能的重要性。CEO們常抱怨,即使是具備專業領域知識的優秀大學生,仍缺乏這些基礎知識。不過這也難怪:我們傳承使用的系統視基礎知識為無物,只是由初階或兼職講師開授的一般教育要求課程。學生在深入要求最嚴格、專業領域的主修課程前,基本課程是與他們脫節的,選修課感覺可以事後再考慮,而不是他們的生存技能。
幾間具前瞻視野的大學正在著手改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數學家沙欣偉擔任了新的藝術、媒體和工程學院院長,這個學院結合了基礎的知識以及最新的跨學科思維,挑戰著學生,他們不僅要思考他們學到什麼,同時也要了解自己是如何學到這些知識技能。學生們會學習沙院長所謂的「綜合技能」,將知識與深入了解人事物的洞見結合在一起的能力,包括約束力。
例如,新主修的基礎科學課程中,重要問題是:「機體如何運作?」工程學生和醫學院預備生會與藝術史學生上課,一起分析米開朗基羅的畫作或是卡德爾的動態雕塑,了解生物力學。他們還與中風患者合作,這些中風患者無法從自己的肢體獲得生物反饋訊息,但透過藝術、冥想或音樂學習,他們能夠再次活動。這與查爾斯・艾略特(Charles Eliot)對專業化的重視相去甚遠。然而,中風患者讓學生更能了解身體運作的方式,這不是任何電腦模擬或是生物實驗室後面長灰塵的人形骨骼架能夠給予的,同時也教會了他們怎麼樣克服困難。
大多數學院還沒有經歷到上述的轉變。但是,任何尋求有意義的教育的學生或關心這個議題的父母,都可以使用「綜合能力」的原則,在即使是最傳統的學校找到自己的一條路。這個原則可以縮減為一句格言:不要看重主修。意思是不要讓主修的要求那麼嚴格了,讓學生可以畢業(一個讓學生在找第一份工作時,不會馬上被刷掉的學位),然後專注在能幫助學生成功的綜合技能。
這代表著要把念大學當作是你在國外融入的過程,探索課程和課外活動的機會,跳脫你原本興趣和經驗的舒適圈。如果學校有提供「及格/不及格」的選項,學生可以選擇他們比較有興趣的課程,跟更多不同的人接觸,不管是一個學習Python的程式設計者,或是口語詩人。那中間運作原理是什麼?其實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方式可以磨練與他人互補的能力,而不只是反映自己的技能。
今年秋季入學的學生會一直工作到2065年或2070年。沒有人可以預測那時候世界是什麼樣的,除了我們可以知道它與今天的大學科系幾乎不相似。能夠擁有將所學綜合化的知識是改變生命的課程,即使生活有些變化也能夠有自己的靠山。而且——我們可以預測——生活將會改變。
© 2017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
專題下則文章:
為什麼「另類左派」會是個問題?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