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部分黑人女性也趁機以機會主義論點反擊白人女性:「如果你們真的想感謝我們,何不改變法律讓我們能更輕鬆地參與投票,或是透過加薪表揚我們?」
文:Aric Jenkins
譯:Angela Tsang
派翠絲・庫倫(Patrisse Cullors)有著多重身份;但絕對不是恐怖份子。她是社運催化劑,也是社會運動先鋒,更幫忙創立了「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
34歲的庫倫最近出版了回憶錄《當他們稱你為恐怖份子》(When They Call You a Terrorist),內容分為兩部分:「我們所找到的骨骸」談到她青少年時期的生活;而「黑人的命也是命」則描述年輕時發生的悲劇,如何促使她創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也最兩極的——社會正義團體。
這項社會運動在2013年特雷沃恩・馬丁(Trayvon Martin)槍殺事件的意識覺醒後逐漸成形;但對庫倫而言,卻是源自於美國幾世紀來的歷史以及她自己一生的經歷。
庫倫一開始在共同創辦人艾莉西雅・戈薩(Alicia Garza)的臉書狀態下以「#BlackLivesMatter」標籤留下評論;當時那則臉書狀態是因為殺害馬丁的兇手喬治・齊默曼(George Zimmerman)獲判無罪釋放而感到惋惜。第三位共同創辦人歐珀托瑪蒂(Opal Tometi)加入後,這個運動就成了反對各地針對黑人的暴力行為及全體種族歧視的全國性聯盟。
如同庫倫告訴《時代》雜誌:「『黑人的命也是命』這項運動的訴求、需求與渴望從我年輕時就已經存在。」

庫倫九歲時看到警察毫無必要地將11歲及13歲的哥哥推撞到牆壁上。她生長於1990年代的洛杉磯,住在第八區,由母親獨力撫養她、姊姊和兩位哥哥長大。其中一個哥哥之後患有「分裂情感性障礙」,庫倫說這個疾病讓他多次進出監獄,在裡面也會被揍,甚至被迫喝馬桶水。
至於她的父親—不是那個常常不在卻和藹可親,她曾堅信是自己父親的人—而是她的生父。母親在她12歲時才向她坦白這件事。他也曾在監獄中服刑過幾次,在庫倫認識他前後都有。他的犯罪紀錄都跟持有藥物有關,像是施用藥物或藥物成癮等。庫倫及合作作家阿莎・班代爾(Asha Bandele)描述,監獄刑期就是「我們社會對他使用藥物的做出的回應。」
「我認為剝奪貧窮族群資源是社會的一項危機—尤其是黑人族群;並以警察、刑期、法庭、監獄等當作回報」,庫倫說。
《當他們稱你為恐怖份子》描述了像她父親一樣情形的黑人如何受到監禁並被剝奪公民權,同時也探索了庫倫自我認同—黑人女性、性向及精神世界—的來源。庫倫認同她自己是同志,通常也只對同志族群有興趣,但她也曾經歷過幾段異性感情。她將自己的經驗沈澱後,歸納為宗教團體「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es)信仰,持續虔誠信仰了好幾年,即使被排除於團體之外時也同樣虔誠。
「耶和華見證人」只要認定會員犯下大錯,就會將他們開除。這代表了派翠絲的母親及她的小孩,被該宗教團體及其成員拒絕於門外,因為她母親在青少年時期就懷了派翠絲的大哥。
庫倫在書中這樣的論述中,加入了她的知識影響力:從黑人女性主義作家奧德瑞・羅德(Audre Lorde)、貝兒・霍克(Bell Hooks),到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透過閱讀這些社會哲學家的書籍,「提供新的角度去思考我們經濟制度的其他可能性」,而閱讀羅德和霍克能「幫助我了解自己的身份。」
透過庫倫生命中這些不同面向,「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初步印象也逐漸浮現:黑人女性們為被邊緣化族群建立他們自身無法可及的政治力量。

這個團體擁抱所有性別與性向,並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剝奪有色人種的公民權益,尤其是黑人女性。根據2017年女性政策研究協會(Institute for Women’s Policy Research)與美國家事勞工聯盟(National Domestic Workers Alliance)報告顯示,黑人女性經歷貧窮的比例,遠高於黑人男性及其他種族女性,只比美國印地安人女性的比例低。同一份報告也發現,黑人女性雖然在「美國各層級聯邦及州立政治團體」都缺乏代表人員,卻在「過去兩次總統大選中,投票率比其他種族、性別團體都高。」
「黑人女性替那些最被邊緣化的族群建立起政治力量」,庫倫說。「黑人女性將所有人集結起來—而不是只有她們自己—而這些人都受到現在統治的右翼政府攻擊。」
這個想法最近實現過幾次。民調結果顯示,黑人女性壓倒性地反對川普(Donald Trump),有94%支持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相反地,有53%白人女性投給現任美國總統。在12月時,黑人女性因投票反對以戀童癖與性虐待罪名遭起訴的阿拉巴馬議員候選人羅伊・摩爾(Roy Moore),讓他在特別選舉中與該州的席位擦身而過。
《華盛頓郵報》的凱倫・阿提雅(Karen Attiah)寫著:「我們動員了家人、教會成員和朋友來實行我們的民主權利。」演員馬克・盧法洛(Mark Ruffalo)當時也在推特上面寫著:「上帝回應了我之前的祈禱,祂就是黑人女性。」即使盛讚不斷,一部分黑人女性也趁機以機會主義論點反擊白人女性:「如果你們真的想感謝我們,何不改變法律讓我們能更輕鬆地參與投票,或是透過加薪表揚我們?」《每日秀》(Daily Show)特派員杜爾斯・斯隆(Dulce Sloan)在和主持人崔佛・諾亞(Trevor Noah)對話時這樣說道。
庫倫希望美國大眾了解,黑人女性很有策略頭腦,也積極參與社會議題。「黑人女性反對摩爾,不是因為她們想支持另一個人選,而是因為她們知道這個結果對阿拉巴馬州人民更好,對全國人民來說也更好。」
「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目標也包括擴大影響力。庫倫說她希望這項運動不但能夠影響在地的政治群體,也能將影響擴大到全國各地。她說,「黑人的命也是命」將目光放在幾個將於期中選舉重新選任的重要國會席次,還有政府職位上。
她也點出地區檢察官選舉的重要性,「身處那個位置的人應該要起訴身為兇手的警察,卻決定或選擇不起訴。」在今年共有36席的州長席位中,庫倫說他們將瞄準喬治亞州,因為史黛西・阿布拉姆(Stacey Abrams)和史黛西・艾文斯(Stacey Evans)—庫倫稱之為「黑人史黛西」和「白人史黛西」—將在民主黨初選中進行辯論。
「黑人史黛西非常聰明,也很有可能參選總統」,庫倫這樣評價阿布拉姆。她曾任喬治亞州議會少數黨領袖,也可能成為美國第一位非裔美國女性政府首長。「她具備一切競選首長的資格」,庫倫說,「所以許多『黑人的命也是命』聯盟成員,和此運動背後的大型組織『黑人平權運動』(Movement for Black Lives)都支持史黛西競選。」
接下來還有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庫倫說這是「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組織者的主要目標,他們要阻止川普繼續入主白宮,並「奪回我們族群及國家的主控權。」
「不幸的是,目前的現實是另類右派團體已經引起白人族群的想像」,她繼續說到,「我們必須引起所有美國人民的政治想像力。」
最近,有群新的抗議團體獲得大眾關注。2月14日,佛羅里達州發生造成師生共17人死亡的道格拉斯高中槍擊事件,倖存學生與聲援親友致力於改變槍枝控管政策的努力,受到無數讚揚與捐贈,也包括下個月將在華府舉辦的「為生命而行」(March for Our Lives)遊行;但也有些人提出不一樣的迴響。作家羅珊・蓋(Roxane Gay)在推特貼文說,這群學生所獲得的群眾支持反應,與抗議警察殺害黑人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獲得的支持反應相比,「兩者之間的差異發人深省。」
庫倫也同意這樣的觀點。「年輕的白人學生能夠被視為受害者或英雄—當然他們也實至名歸;然而,我們卻未被視為受害者和英雄,而是一群沒有目的、沒有計劃、太過憤怒而用錯方式的團體」,庫倫繼續,「所以我們無法忽視不同種族為自己生命挺身而出,卻受到差別待遇的這項事實。」
「年輕人必須再度失去生命,才能讓大眾注意到他們的聲音,這是件很不幸的事情」,庫倫補充,「老實說,如果過去五年沒有發生這種事,我們不會看到現在這種程度的抗爭。『黑人的命也是命』確立了我們抗爭的方式,也是我們將抗議化為實質行動的轉捩點。」
《當他們稱你為恐怖份子》的第13章切合地命名為「一場號召,獲得響應」。庫倫在這裡敘述了所有她、戈薩與托瑪蒂在齊默曼無罪釋放時,組織的第一波抗議遊行。繼紐約市及奧克蘭的遊行之後,庫倫將目光轉向洛杉磯閃閃發光的比佛利山莊。那是她在當時計劃過最大型的遊行,也是首次在富裕白人居民為主的社區遊行。

「我說,來吃早午餐的他們今天會看到警察在現場站崗,但這卻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庫倫與班代爾寫道。
被加州州立大學學生及當地社運份子簇擁著,加上直升機在上空不停盤旋的情況下,手持擴音器的庫倫走到了羅迪歐大道。她請求這些餐廳及服飾店業者「暫停一下,為特雷沃恩・馬丁空出時間,也為他飽受悲傷及無以名狀痛苦的父母空出一點時間。」警察這時開始靠近,庫倫擔心他們會開始攻擊。
但她還是再次重複了她的請求,「據我所知,在我聲音所及範圍內的每一個人—我的視野內都是白人—放下了手中的香檳杯、銀色叉子或手機,也停止和別人聊天。他們全部都低下了頭。」
這一章節以這句話總結:「我們是以實際行動響應號召的一代。」
© 2017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當亞馬遜宣布跨足健康照護領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