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同美國在1970年代終於意識到對女性施暴是犯罪行為,而不是家務事,我們必須堅持職場性騷擾也是勞工議題的核心問題。
文:Michelle Nunn
翻譯:Wendy Chang
Michelle Nunn是人道組織CARE的主席和執行長,發起了#ThisIsNotWorking的運動,反對職場暴力和性騷擾。
#MeToo運動的立即效果非常鼓舞人心,但是長期的檢驗重點不是它撂倒了多少有權有勢的美國男人,而是能否提升全球數百萬女性的地位。
度過國際婦女日,我們不能只意識到好萊塢製作人的沙發是個危險的地方,也要想到埃及開羅工廠裡的樣子。
我工作的組織CARE專門打擊貧窮,最近與Harris民調公司合作在八個國家進行調查,我們發現在埃及有62%的男性覺得雇主若要與員工發生親密互動(比如性行為)是完全可接受、或部分可接受的;在印度,有39%的男性覺得對同事吹口哨或以言語挑逗是完全可接受或部分可接受的;在英國,36%的25-34歲受訪者覺得掐同事的臀部也沒問題。
這些研究數字還沒有敲醒大家,每個地方的態度都還要再改變。我們知道性騷擾在人道領域是個問題,沒有任何一個產業或地區能抽身,我們的工作正是在處理這個問題——不管是在美國境內還是全世界。
但是#MeToo運動也正給予我們希望,在離好萊塢、華盛頓特區幾千里外的遙遠國度,許多被遺忘的女性心懷期待,希望今日報導的醜聞能夠為他們的職場帶來正面影響,從越南到印度,女性們希望此時此刻的行動能夠成為全球化的運動。未來的路線圖很明顯,但還需要我們在社區裡開始改變,從基層做起。
我們要如何與全世界的女性堅定地站在一起,尤其是那些在職場經歷性騷擾和歧視的女性?就是深入每個社區,組織女性們為自己的尊嚴反抗,並帶入男性一同努力。埃及的Tuk Tuk計程車司機們最惡名昭彰的就是會騷擾女性乘客或街上的行人,我們募集了年輕男性計程車司機,傳遞另一個訊息給他們:虐待或騷擾他們國家的姊妹、太太、或母親們不只錯得離譜,更是毀壞他們自身的價值。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司機開始支持女性,可謂改變的關鍵。
我們也在厄瓜多透過勞工聯盟和婦女組織召集當地工人,最近我有機會站在第一線看到他們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及尊嚴。愛麗莎從十歲開始當女傭,有好幾年都沒有拿到薪水,還被雇主威脅、迫使與他發生性關係。如今她積極地參與運動,確保她的女兒們可以安全地長大並接受教育,她告訴CARE的工作人員:「我們必須要開始尊重女性,傾聽他們的故事,才能終結暴力和虐待。」
我們知道自己可以在一個個社區裡創造改變,但更需要把這些改變拉高層級,成為全球性的系統改變。
如同美國在1970年代終於意識到對女性施暴是犯罪行為,而不是家務事,我們必須堅持職場性騷擾也是勞工議題的核心問題。拉丁美洲近八成的勞工受到非正式工作條款的控制,讓他們容易成為肢體暴力或是性暴力的受害者,強暴不應該成為任何人的工作內容。問題是我們是否能夠幫助全世界的工人培養能力、要求和行使自己的人權及工作權。
最立即的測試方法是國際勞工組織(ILO)是否會進行全球大會表示反對職場性騷擾,讓全世界都知道免於職場性暴力,就如同上廁所、八小時工時、加班費都是基本權利。要確實處理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先定義職場暴力和職場性騷擾,但目前沒有一個全球共同標準。ILO大會將可以修正這個問題,並填補許多漏洞,讓我們不管是在全世界還是自己的國家不再面臨職場性騷擾。
性別暴力既是貧窮及性別不平等的原因,也是結果,但在許多國家是不見於世人的問題,甚至是禁忌,我們必須改變這點。奧斯卡獎讓我們看到如果好萊塢女性有更多平等的發聲權,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對許多在旅館、農場、工廠默默工作的女性來說,這更是無比大的挑戰和賭注,從肯亞到斯里蘭卡皆是如此。為了他們的未來,#MeToo精神要求我們要站出來講清楚:#ThisIsNotWorking(這不是工作)。
© 2017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