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金恩博士留給我們所有的禮物中,我覺得最了不起的是他讓我們深信社會是能夠改變的,而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都能夠影響那個改變。我只是驗證這個信念的其中一個例子,還有成千上萬的例子。
文:John Lewis
翻譯:Wendy Chang
以下文章摘自《LIFE》雜誌出版的《馬丁路德金恩博士:50年之後》(Martin Luther King Jr.: 50 Years Later)。
第一次聽到金恩博士的演說是在我15歲時,當時他是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牧師,帶領群眾進行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而他每周都透過廣播佈道,我聽到的那次演說是《保羅給美國基督徒的一封信》(Paul’s Letter to American Christians),如同使徒保羅為哥林多人所寫的信中提到:人們可以透過信仰、希望、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金恩博士略所修改以符合美國國內當時的情境。他在信中並未提及促使這次抵制運動發生的羅莎・帕克絲(Rosa Parks),她在公車上拒絕讓座給一個白人,然而這個例子根本不須多做說明,因為羅莎已經實踐了使徒保羅的話:只要出發點是希望和信仰,改變就會隨之而來。
我在阿拉巴馬州的鄉下長大,家裡十分貧窮,在成長的環境不時會看到「白人和有色人」、「白人男性和有色男性」、「白人女性和有色女性」的招牌,我會問爸媽、爺爺奶奶:「為什麼?為何會有那些招牌?」他們回我:「規定就是那樣,不要惹麻煩,不要惹事。」但那天聽到金恩博士演講後,我覺得也許事情真能有所改變。
金恩博士留給我們所有的禮物中,我覺得最了不起的是他讓我們深信社會是能夠改變的,而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都能夠影響那個改變。我只是驗證這個信念的其中一個例子,還有成千上萬的例子。我們團結起來,這個國家就能夠重生。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比50年前金恩博士過世時還要好,我們為正義遊行、為平等遊行,而金恩博士到現在仍每天影響著我們的人生,他英勇的舉止和犧牲的精神遺留在我們身邊每個角落,我們就站在他的肩膀上,頌揚他對和平與愛的奉獻、他非暴力的哲學、他對所有人的尊重敬愛,我們靠的是他的力量和他對歷史精神的信念。
令人失望的是許多金恩博士留下的戰場早該獲勝,但而現在依舊乘載著種族主義、歧視的重擔,充滿著暴力;國會拋棄窮人和沒有權力的人,我們背棄我們的兄弟姊妹,令人十分心寒。但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永遠虧欠金恩博士,我不知道我的人生沒有金恩博士會怎麼樣,但我現在所擁有的人生是因為他。
1957年當我進入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市的浸信會神學院時,金恩博士已經聲名遠播,他協助成立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是美國南方組織動員非暴力抗議以終結種族隔離的教會聯盟,由他和同為蒙哥馬利牧師的艾伯納西(Ralph Abernathy)、主導佛州公車抵制的斯蒂爾(C. K. Steele)牧師等宗教領袖共同組成。他開始爭取投票權,而他華盛頓特區自由祈禱朝聖會的演說《給我們投票權》(Give Us the Ballot)引發了極大的討論,他家遭到炸彈攻擊,自己也被逮捕,然而他成為了民權運動的領袖。
金恩博士在各方面激勵著我,我跟隨他每個步伐,不管在報紙上、雜誌、廣播還是電視,身為神學院的心聲,我決定自己也要採取一些行動、實際改變。我下定決定轉學到阿拉巴馬州的特洛伊大學,挑戰種族隔離政策,因為那是一所白人就讀的州立大學。我把申請書和成績單一併寄出,但從未收到學校的回覆,接著我寫信給金恩博士告訴他這件事,他邀請我到蒙哥馬利會面。
當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我走進房間,金恩博士和艾伯納西牧師正等著我,金恩博士站在桌子後,他問:「你就是約翰・路易斯嗎?你是來自特洛伊的那個孩子?」我們的對話非常非常美好。他說如果我想要到特洛伊大學就讀,他會幫助我,但是我必須要先和父母討論這件事,因為他們可能因此失去土地,他們的家可能遭到炸彈攻擊或焚毀,我遵照他的指示詢問父母,而他們非常支持我,但我母親十分害怕,所以最後我還是決定留在納許維爾,並繼續和金恩博士保持聯絡。
金恩博士不時會來到神學院演講,我則會參與靜坐和自由乘車者運動,乘坐跨洲巴士來抗議公車上的種族隔離,最高法院早已判決公車上的種族隔離違憲,然而在南方各州仍十分盛行,我們就是要改變這點。我們不只計畫乘坐跨洲巴士,同時也使用白人專屬的候車室、洗手間、午餐櫃台。1961年5月從華盛頓特區出發一路走到紐澳良,同時紀念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判決七周年。
一開始的幾站風平浪靜,但當我們抵達南卡羅來納州時,遇到了憤怒的種族隔離主義支持者,這段旅程變得愈來愈暴力。當我們停在蒙哥馬利的灰狗巴士車站時,遭到憤怒的幫派份子襲擊,隨即躲到第一浸信會教堂裡尋求庇護,該教堂也是我第一次遇見金恩博士的地方。他永遠站在第一線,從芝加哥開始加入我們,旅途變得愈來愈危險,群眾威脅要炸掉教堂,因此金恩博士致電給當時的司法部長羅伯特・甘迺迪,甘迺迪不僅派遣聯邦法警到場,也說服當時的州長喬治・瓦勒斯派出阿拉巴馬州的國民警衛隊,日出之前我們就搭上吉普車被轉送到當地一個商人的家裡,我們21個人包含金恩博士、艾伯納希牧師全程都待在一起。
金恩博士和我們相處了四晚,人們不斷湧進、帶來各種食物,我們則一同用餐,最後想到了一個辦法離開蒙哥馬利、繼續自由乘車者的運動。我們席地而坐、手握筆計畫,預計從密西西比州繼續行動,終點為紐奧良。但很可惜還沒走到路易斯安那州就在密西西比州的傑克遜市被逮捕,最後被關進州立監獄。
如果不是金恩博士和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Kennedy),我現在可能就不會是政府官員,這兩位年輕領袖鼓舞著我、激勵著我,我一直認為——不管是50年前還是現在——當這兩位領袖離開人世時,我們心中也有一塊死去,美國有一塊也逝去。也許在某種層面上,他們的人生、所作所為、成就,都鼓勵我去嘗試、繼續他們未完的任務,金恩博士要我們別怨天尤人、別怨恨世界,他要我們懷抱信仰、好好做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能有現在都歸功於他。
© 2018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專題下則文章:
YouTube槍擊案顯示大家對「數位工作」的怒氣加深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