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霍塔:曾流亡海外25年,還二度當選東帝汶總統

TNL+ 2022/05/18 ,

評論

Truston Yu

圖為東帝汶總統霍塔於2022年3月19日到投票所投票。他也在該次大選中勝選,成為現任東帝汶總統。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Truston Yu

Truston Yu

出身印尼西爪哇省,香港大學社科院畢業。著作曾刊登於雅加達郵報、海峽時報和香港自由新聞等媒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霍塔在2007年首次當選東帝汶總統,2012年卸任後,隔年出任聯合國的幾內亞比紹建設和平綜合辦事處的特別代表,扮演「世界公僕」的角色。 2022年,霍塔因不滿時任總統弗朗西斯科·古特雷斯任內違憲,而決定重返政壇,並在4月20日當選總統。

若要盤點現代亞洲偉大的國際政治家(statesman),我們首先想起的或會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甚至是首位亞洲出身的聯合國秘書長吳丹。其實,還有一位亞洲偉人不容忽視,那就是東帝汶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霍塔(José Ramos-Horta),而他在今年4月19日的大選中,又再度當選總統。

出身寒門到晉升外交部長

霍塔(José Manuel Ramos-Horta)1949年出生於葡屬帝力,在家裡十三名孩子中排第三。出身農村的他在回憶錄中表示自己年幼時十分羨慕時而到訪的貨車司機,能夠到遠方遊歷。霍塔在長大之後對傳媒產生興趣,立志當一名記者,並在1969年開始為一家里斯本的電視台報導東帝汶新聞。

霍塔是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FRETILIN)的創始成員之一,並在其後以25歲之齡成為國家的第一任外交部長。當時的他對東帝汶在獨立後與印尼的關係充滿憧憬,曾到訪外交部長亞當·馬力克(Adam Malik)位於雅加達的官邸會面。霍塔在回憶錄中寫道,雅加達方面當時對他態度十分友善,殊不知原來印尼特種部隊早在1974年末便已經滲透東帝汶領土。

霍塔表示,他們在1975年11月28日正式宣佈獨立,希望印尼並不會攻擊一個主權國家。不幸的是,印尼蘇哈托總統(Suharto)在美國總統福特(Gerald Ford)及澳洲總理高夫·惠特蘭(Gough Whitlam)默許下,以東帝汶即將落入共產主義控制為名大舉侵略,代號為蓮花行動(Operasi Seroja)。東帝汶的獨立終究只維持了9天。

浪跡天涯的聯合國代表

在1975年12月4日,霍塔與馬里·阿爾卡蒂里(Mari Alkatiri)一行人坐上帝力往澳洲的包機,希望前往紐約向國際社會傳達東帝汶的訴求。在他們經過雪梨和里斯本輾轉來到紐約之際,印尼的艦隊已展開攻擊。霍塔本以為他們很快便能回到故鄉,但紐約這一趟卻成為了長達25年流亡生涯的開端。

在往後的日子中,霍塔擔任著東帝汶獨立運動在聯合國的正式代表,同時周遊列國向不同人講解東帝汶的情況。他在海牙國際法學院進修,其後曾在雪梨新南威爾士大學、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等地方任教。隨著冷戰落幕,霍塔堅持不懈的精神終於被國際社會認可—他在1996年與卡洛斯·菲利普·西門內斯·貝洛(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主教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AP_96121001222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東帝汶主教卡洛斯·菲利普·西門內斯·貝洛(右)和霍塔,於1996年12月10日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展示他們的獎項。

1999年,東帝汶在印尼哈比比總統(B. J. Habibie,1936-2019)任內進行公投,而支持脫離印尼的佔絕大多數。在這項結果公佈後,當地親印尼的民兵隨即展開了一場焦土行動(Scorched Earth Operation),高達85%的建築物被燒毀。霍塔馬不停蹄地尋求國際支援,連日遊走於紐約和華盛頓之間,最終獲美國總統柯林頓(Clinton)邀請會面。在國際社會的支援下,聯合國成功調動維和部隊進駐東帝汶,結束這場浩劫。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東帝汶被譽為東南亞最民主的國家,那性別平權是最進步的嗎?



陌生的東南亞國度-東帝汶:

一般在談東南亞區域的時候,都會談到「東協」(ASEAN)的十個成員國,而作為「東協候選國」的東帝汶,則是被許多人忽略的存在。 2022年5月20日是東帝汶獨立20週年,為讓更多人了解這國度,本專題將從政治、經濟、文化的層面,讓讀者們了解這東南亞最年輕的民主國家。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