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亞裔的性別是文學的重要議題,卻不常出現在電影中。《那一夜,我在三溫暖》、《北京遇上紐約》這兩部男同志片主角都是移民第二代,都有著無法「同化」美國社會的上一代,受困於種族刻板印象,或者認同困境。兩部片的主題雖不新,但卻發展出和過去不大一樣的脈絡。
美國同志電影中的亞裔很邊緣。日裔同志導演荒木(Gregg Araki)拍同志片,但他的關注點並非亞裔;韓裔喜劇演員趙牡丹是美國同志偶像,她也不會特別談亞裔同志。反倒是台灣的李安拍了一部《喜宴》,創造了一個高帥的亞裔「老公」和一個會煮飯的白種「媳婦」,再以一場台式婚禮「奇觀」開了西方人的眼界;此外就只有辛苦經營的同志導演李孟熙(Quentin Lee)了。
亞裔的性別(Sexuality)是文學的重要議題;卻不常出現在電影中,尤其是同志的部份,然而在近期兩部美國同志電影中,驚見華美文學數十年前就在討論的議題至今依然存在。這兩部男同志片主角都是移民第二代,都有著無法「同化」(Simulate)美國社會的上一代,受困於種族刻板印象,或者認同困境,兩部片的主題其實很老掉牙,卻有著和過去不大一樣的脈絡。

從唐人街到韓國城
韓裔導演安德魯安(Andrew Ahn)《那一夜,我在三溫暖》背景是洛杉磯的韓國城。韓國人在洛杉磯勢力龐大,隨著韓國經濟力提升,洛杉磯許多最酷的吃喝玩樂地都在韓國城,甚至還有專放韓國電影的大型戲院,韓國城可以說是另一個洛杉磯的地理中心。但是,卻有一個無形的邊界,把韓國城和主流的美國隔成兩個世界。
這部片的同志少年,就活在一個封閉的心理空間。他的生活就是家庭,以及一整個韓國社區,包括教會及社區中的同儕壓力;雖然家庭面臨經濟困境,父母依然希望他唸好大學,最好當醫生。他年輕氣盛,唯一的宣洩方式就是健身:每天對著鏡子察看變化中的身體,卻不知該如何「處置」;他會說流利的英語,只要搭20號公車就可以到達西好萊塢的同志夜店,但是很顯然,他從來沒有踏進同志區一步。
洛杉磯韓國城有一點點類似古老的「唐人街」;不一樣的地方是唐人街如今是個觀光客/白人消費觀賞的景點,一種「假的」華人區;韓國城卻是真正的生活空間。即使如此,韓國城的種族生態仍然和「唐人街」一樣,讓他陷入認同困境。這男孩仍然和外界格格不入,國族的衝突不同調,整個壓抑了他的青春和「性」。許多美國的青春同志電影(例如酷兒影展的另一部片《擊出心人生》),年輕同志被困在中西部的保守鄉郊,他們都很想離開家鄉,逃到大城市例如紐約、舊金山、洛杉磯;但是這個少年根本就活在洛杉磯啊,他還可以逃到哪裡去呢?
2015年另一部同志電影《夜晚還年輕》也在洛杉磯,故事地點在東好萊塢,地域上稍稍與韓國城重疊。本片小男主角「亞裔、保守、封閉」的生活圈,和洛杉磯「開放」的同志文化,像是兩個世界。這兩個平行時空之間,卻出現了一個蟲洞:三溫暖。三溫暖是一種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的空間,再保守的人也可以在此名正言順地裸裎相見。開在美國的韓國三溫暖,各種族的人都會來此消費,赤裸身體,彷彿是通往外界的一條密道,終於讓這男孩有了身體/生命探索的機會。為了幫助家計,他跑去韓式三溫暖打工,每天和裸男為伍。
這樣男孩真的從國族邊界中走出來了嗎?三溫暖為他提供了慾望的微小出口;可是三溫暖依然是「傳統的韓式三溫暖」,他並不是去「真正」的同志三溫暖的性愛趴;只是在韓式三溫暖打雜順便偷看男體。困擾他的國族,突然變成了掩護;熟悉的韓國的屬性,反而給他帶來了安全感;讓他可以在國族的「羽翼」下進行某種叛逃,以及「情慾流動」!
根據時間推算,本片中的韓國家庭故事,應該是90年代初,描述的是不甚富有,來到美國追求美國夢的的韓國移民,隨著2008年的全球經濟衰退,他們的美國夢碎。從韓國/朝鮮奔逃至美國/洛杉磯/韓國城,同志再逃到了韓國城內的三溫暖。遷徙,幾乎就是美國亞裔同志擺脫不了的生命史。

從龍大東到李小龍
在華美文學中,美國東岸經常被視為受困在唐人街的年輕華人之逃離地,讓他們可以離開西岸鄉巴佬的貧民窟(ghetto),進入一個真正主流白人的美國社會,同化成一個真正的「美國人」。《北京遇上紐約》的亞裔男主角,就是個很想當「真正美國人」的紐約小gay。他和吳季剛一樣,在時尚圈工作,穿著也時尚,他也只和白人約會,不搞亞裔,甚至不大願意和亞裔一起工作。他排拒自己的種族;但是事業感情或性愛都很不順利。
然後出現了第二男主角。一個非常「中國」的男孩。
這男孩(簡稱中國男二)是中國的大明星,來到紐約宣傳電影。中國男二首度上場的氣勢,簡直就是李小龍上身。《猛龍過江》中的李小龍來到義大利時,不會說英語,也討厭華人取英文名字,他不屑用槍,但是一計旋風腿、一招雙節棍,西方惡徒應聲倒地。李小龍當時為華裔建立了非常正面的民族形象。中國男二也是這樣一個充滿民族自信的男生,他也不喜歡說英語(雖然他會講),看不爽美國人抱怨太多中國製造,處處都在挑釁美國價值;當然他也不願意和美國人(白人)工作。於是一個很想同化美國的小gay,和一個以中國人為傲的李小龍,兩個水火不相容的男孩子,被迫CP(配對)在一起了。
紐約小gay是一個受困於「龍大東」(Long Duk Dong)情結的華裔男孩。龍大東是美國青春電影教父約翰休斯(John Hughes)作品《少女十五十六時》(Sixteen Candles) 中,一個愚蠢笨拙,充滿著種族刻板印象的華裔交換學生。龍大東的出現,徹底毀掉了李小龍建立起來的亞裔男性正面形象,即使到今天依然陰魂不散。今年艾美獎最佳編劇艾倫.楊(Alan Yang)上台致詞時就提到:「『多元』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值得奮鬥的目標,義裔移民有《教父》等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而亞裔卻只有「龍大東」(Long Duck Dong)。」龍大東的負面形象,影響了好幾個亞裔世代。
紐約小gay擺脫龍大東陰影的方式卻是排拒自我,他覺得龍大東就等同亞裔,要擺脫龍大東就必須擺脫自己的亞裔屬性。但是當中國男二脫掉衣服被白種攝影師拍照,進行蘿拉.莫維的被凝視【1】,中國男二臉臭到爆,隨後白種攝影師還利用「龍大東」式的種族激將,不僅努力擁抱美國的紐約小gay被激怒而破功,任何亞裔觀眾都會怒到熱血亂流。
但是李小龍就真的銳不可當嗎?李小龍當年以中國功夫建立了國族優越,今天的中國男二以強大的國力拾起民族自信,但是他的自信也建立在「李小龍」情結上。華美文學專家趙健秀在1980年代(大約龍大東的年代)指出要以中國古典文學(例如關公)恢復亞裔美國人的男子氣概。無論李小龍或關公帶來多堅固的種族自信,他們畢竟都是傳統陽剛的屬性。如果李小龍同時陽剛同時也有種族自信、同時也是個同性戀的話,他該怎麼辦?哪一個會被放優先呢?中國男二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他在滿滿的民族自信背後,也是個愛男生的小gay;而他引以為傲的國族認同,對他的性別認同,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是一種壓抑。

本片的導演楊曜愷從《我愛斷背衫》開始,致力於顛覆了西方社會對東方人的陰性想像。這是亞美研究從事的方向,但是一但扯到同志議題,性別/國族的關係就變得更加複雜,例如「陰性」其實沒什麼不對,但是套在亞裔男性身上變成刻板印象,就是一種歧視。過去亞美研究專注的議題,包括:刻板印象、同化、美國化,認同等,在當代空間、社經結構脈絡下,有了新的面貌。
對於《那一夜,我在三溫暖》中的韓裔少年,國族是一種困惑,後來卻成了情慾的掩護;對於中國男二,嚴格說他並不屬於亞美族群,但是他的國族認同,卻在美國社會受到了挑戰。國族是一種驕傲,但是卻壓抑著他的性別認同;紐約小gay或許比較幸運一點,在電影的過程中,他受困於種族的慾望得到了解脫(開始喜歡亞裔),受困於刻板印象的種族,也透過性的實踐(跟亞裔做/戀愛)而得到肯定。趙健秀幾十年前指出:
族群認同,同化美國,兩者只能取一。
但是與美國同化最重要的是:一個「美國人」要對自己有自信,所謂的自信包括了自我種族的自信;這或許也是《北京遇上紐約》這部同志電影企圖提出的焦點。
《那一年,我在三溫暖》是導演個人生命經驗的回顧;《北京遇上紐約》的故事,帶著虛構的戲劇色彩。虛虛實實之間,亞裔的真相為何?長久以來美國社會中亞裔族群的形象並不是自己生成,而是被「美國人」(白種社會)所建構。在亞美文化中,真實、虛假、刻板印象,難以二元論定,牽涉複雜的文化因素。
對於亞裔同志而言,「可靠的真實」不復存在,刻板印象是真是假也不再重要,流行文化/刻板印象中的亞裔同志都是喜歡白人,很娘、用藥、被老白人包養,當然也都是被幹的那一方,更誇張的說法也偶有所聞。亦「甲」亦「真」、撲朔迷離。族裔形象不是絕對,而是演出/執行、操控而出,而電影,或許會是一種讓亞裔美國同志可以站在主動位置「表演種族」的場域之一。
【1】指的是男性凝視,出自蘿拉.莫維的著作《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
影展資訊
《那一夜,我在三溫暖》、《北京遇上紐約》將於酷兒影展中播映
名稱:第三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時間:2016/10/22-10/30
地點:台北新光影城
詳情請點擊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為愛連結】如果靈魂裝錯了身體「2016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導讀:紀錄片篇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