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CG Band Live」和「脆弱少女組」的觀眾可能還沒準備好接受這麼實驗性的東西,但我覺得那個晚上不知所措的狀態對他們應該是蠻好的,至於具體產生了什麼影響,可能要到之後某一天才會發酵,姚仲涵對觀眾仍然抱持著樂觀的態度。
文:李佳霖
出了捷運雙連站,轉進民生西路、承德路交叉路口附近的小巷弄,耳朵馬上被各種加工金屬的聲響夾擊,機具鑽、鋸、磨、敲著金屬的聲音讓人頓時以為自己正身處實驗噪音的演出現場。「第一次來我們工作室的人走進那條巷子的時候通常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我走錯了路嗎?』,另一種則是『HH的工作室設在這區太適合了』」姚仲涵邊說邊招呼我們,雖然與打鐵街鄰近純屬巧合,不過工作室裡堆放著各式器材、燈具,儼然一間小五金行,和窗外街區相映成趣。
Audio-Visual雙人組HH,由藝術家姚仲涵、葉廷皓組成,前者負責編寫以Techno為主的電子音樂,後者負責即時影像,將聲音視覺化。「2012年在香港的一個展覽,數位藝術中心找我在開幕演出,那陣子我表演LLSP(雷射日光燈聲響演出)的頻率有點多,自己覺得沒新鮮感了,藉那次機會試著做Techno,我知道葉廷皓一直都有在做影像,所以就邀他合作,」姚仲涵說,那場演出促成了他們後續的合作,從現場演出一路發展到2017年發行首張專輯。
兩人皆畢業自北藝大科技藝術研究所(現為新媒體藝術研究所),「每一種科技當然都有它正確的使用方式,」但葉廷皓認為學院的訓練讓他們「對於透過『非正確』使用科技的方式製造意外效果這方面更感興趣。」不論是以日光燈管作為樂器,或讓聲音與影像連動操作,觀察兩人的當代藝術創作都能發現這樣的軌跡,而這股非典型音樂訓練的思考脈絡也一路延續到HH的創作中。

相較於他們各自的聲光、裝置作品,HH對觀眾來說似乎更容易理解成一個樂團,在個人和HH的創作路線上,葉廷皓認為自己個人的作品,內容通常具有戲謔意味,「HH這邊就完全沒有把戲謔帶進來」;姚仲涵則直說:「HH的音樂是讓自己舒壓的」,讓他得以抽離處理個人創作時的思考狀態,打開身體跟著音樂走。
出版實體專輯、在數位串流平台上架,確實讓HH透過原本流行音樂、獨立音樂發展的既有管道,從極小眾的聲響藝術圈慢慢滲入相對靠近大眾的一端,但就音樂內容來說,仍然保留大量噪音的元素,讓原本在電子音樂類型裡已較偏冷調的Techno更添機械感,聽他們的現場演出彷彿和周圍觀眾一同浸在巨大的人工造浪池,規律地搖晃、浮沈,等待不知何時會襲來(或不會來襲)的大浪。
「HH是2013年開始創作,到現在我的曲風其實已經轉變了,不過製作人希望第一張專輯先以我們最有特色的噪音跟節奏去呈現。」提起製作人盧律銘,姚仲涵習慣將他們之間的關係類比成指導教授與研究生,放心把作品交給這位熟悉流行音樂產業的製作人,由他從上百首demo中明確揀選出適合的曲目,再進行編曲。
至於現場演出炫目的影像,卻在這張專輯缺席了,「我們還在努力。」主理視覺的葉廷皓苦笑著說,最理想當然是影像跟聲音一起被看見,但礙於向文化部申請製作預算時,兩項必須分開申請,聲音又相對容易取得補助。「目前設想的方案是,聽眾能根據專輯上的資訊去下載app或連到網站。我們把完整的曲子或處理出幾段無接縫loop,留簡單的參數讓聽眾操縱,可以隨時換段並同時控制影像,有點像互動性的音樂遊戲。」
8月初HH受邀登上大團誕生的舞台,當晚接在他們後面演出的,分別是活躍於動漫展演活動的「ACG Band Live」,和兩位「那我懂你意思了」團員另組的「脆弱少女組」,各有各的目標觀眾,不論是熟練的打藝應援或者對文青唱腔的沈醉都相當熱絡。對比之下,HH開場時的觀眾顯得冷靜許多,「平常表演我都不太看台下,但是那個氣氛是感覺得到的,我試著去瞄,發現台下的人是這樣(呆滯),我就覺得『啊!』」訪談過程中一路談吐沉著的姚仲涵,說起那場在台北Legacy的大團開唱演出似乎有些想法。
「也許不需要去區分舞台上跟下,我們的表演性應該是很低的,也不像其他樂團在歌曲之間有talking。」姚仲涵認為最適合HH的場地是接近The Wall公館、濕地地下室那樣的空間尺度規模,他說道:「在Live house演出很自在,但是因為那是我的舒適圈,或許應該要走出去,多多嘗試。」
不僅是演出者,觀眾在面對不熟悉的音樂類型時的態度也很關鍵,不論是去看電影或欣賞任何類型的演出,事先多少有所期待,才容易產生對話,「ACG Band Live」和「脆弱少女組」的觀眾可能還沒準備好接受這麼實驗性的東西,但我覺得那個晚上不知所措的狀態對他們應該是蠻好的,至於具體產生了什麼影響,可能要到之後某一天才會發酵,姚仲涵對觀眾仍然抱持著樂觀的態度。HH將他們熟悉的噪音聲響融入電子音樂,試圖在實驗與主流間摸索出平衡,觀眾是否喜歡、接受度如何,總是試了才知道。

「有機會希望能在Sonar Festival或MUTEK演出,他們歷來邀請的表演者在藝術跟商業間都拿捏得不錯,」葉廷皓補充道:「有時候不是我們表演得不夠好,而是觀眾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如果是去已經發展成熟的電子音樂祭演出,就能從另一個層面來檢視我們的作品。」如何看待HH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不只是個人對音樂喜好的差異,更是文化狀態的問題,姚仲涵回想起過去舉辦失聲祭,有很多聲音藝術家在嘗試一些非常前衛的東西,前衛到大家無法理解,「但這不是藝術家的錯,而是我們要建立起那段橋梁,失聲祭就是在做這樣的事,讓它更普遍化、讓大家參與討論。」
主流文化之中總有更主流的,前衛實驗之中永遠有更前衛的,要做到「雅俗共賞」反而非常困難。對於這次像是機械白兔闖入大眾叢林的經驗,兩人總認為有好有壞,但一致的想法是姚仲涵所說的那樣:「先在表演現場多準備一點啤酒吧!讓大家放鬆享受節拍。」儘管在HH的電子樂聲裡頭,總讓人等待著「重拍」的來臨,不管是聲光裝置或是流行音樂演出,「重拍」來的倉促或是遲滯,都是永恆待解的謎題。
活動資訊
名稱:The Next Big Thing 大團誕生(開發場7)
時間:2017/09/07 20:00
地點:Legacy Taipei(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詳情請點擊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大團誕生」現場直擊:粗大Band、表情銀行、廢埕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