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小孩子特別容易看見「鬼」?有沒有什麼科學解釋?
文:翁仕明醫師(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著有《青春的滋味:最是徬徨少年時》)
醫學一定就是衛教文、要不就硬梆梆嗎?關鍵評論網與各領域的專家好手合作「關鍵醫學院」,每個月精選一種疾病或醫學現象,與你分享在這個領域你可能從沒想過的觀點。
小孩子容易看到「鬼」、容易被「不乾淨東西」煞到的說法,想來你必不陌生。但是站在醫學的角度,這種現象其實有其背後支持的根據,並和一些幼兒正常的生理反應或疾病具有關聯。本月的關鍵醫學院,我們邀請到小兒神經科學的專家──翁仕明醫師,為我們撰文討論,為什麼小朋友常常說自己看見一些大人們看不見的「好朋友」。
下個月的關鍵醫學院,我們要來討論俗稱「鬼壓床」的睡眠癱瘓症。想知道為什麼睡覺睡到一半人明明醒了,卻仍然可能全身無法動彈,別錯過下個月的關鍵醫學院。
「翁醫師,我們真的很無助,尤其萱萱真的試過很多方法了!」
我端詳著眼前這位天真小女孩清秀的臉龐,後頭用Kitty貓的髮圈綁了個可愛的馬尾;二年級的她,似乎早已脫離小一的青澀,嘰哩呱啦不停地訴說她班上唯一的好朋友小晴,以及他們班的臭男生如何在學校作弄她,聽著聽著我都彷彿退回從前的國小校園……
「醫師,你一定要聽我說……」萱萱媽媽突然間提高了聲調,把還在神遊的我瞬間拉了回來。
「事情的緣由都是今年暑假去泰國玩的時候,也就是一個月前。起初,回台灣都好好的,我們也沒發現任何異常。」
「直到有天,萱萱突然跟我和姐姐說:『媽咪,小玉最近每天都來我們家玩,她可以住下來嗎?』。小六的姐姐急忙問:『小玉是誰啊?她哪時來過我們家?媽咪知道嗎?』,我也很驚訝,因為整個暑假我們都沒邀請她的同學來過家裡。」
萱萱的媽講到這裡,盡是滿面愁容地又說:「她竟然回我:『媽咪,去泰國的最後一天她就來找我們玩,我們都有一起搭飛機啊,你忘了嗎?』聽她說完,我真的差點沒嚇傻!」
「接下來我公婆聽說後,就陸續帶萱萱去了幾次『祭改』,都不見起色,萱萱還是常常說看到小玉來,我們家都快崩潰了……」
萱萱一度好似要插話,我卻感受到背後跟診的實習生和護士眼睛都瞪大了起來,門診內也不知是否冷氣太強,隱約有一絲寒意。
「最後,我先帶萱萱到我們家那邊的眼科診所,他們說妹妹視力沒問題,之後他們就轉介到您這邊。翁醫師,聽說您會『看神聽鬼』?真的嗎?您一定幫幫我們家萱萱。」
各位看官,我可不是「通靈少男」,我當然不會降妖伏魔。套句某位市長大人的話:「It’s Science!」看診絕對是有憑有據。台灣人古早總是說小孩子的靈比較「輕」,動不動就會給那些外來的「不乾淨東西」煞到,真有其事嗎?
若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還真的有「小孩子比較容易看見『鬼』」的說法。
此「鬼」非彼「鬼」
先跟各位說明一個名詞,英文稱為「Psychosis」,中文稱之為「精神症」。「精神症」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精神狀態,可能會涉及感官、認知、行為等等的錯亂。一般來說,常見造成兒童短暫且非精神疾患影響的精神症,多半是兒童中樞神經受干擾相關,例如自體免疫或感染性疾病、基因或代謝性疾病、電解質不平衡、藥物或化學物質影響、甚至是癲癇發作或腦瘤等,都曾經有報導過。
為何強調兒童「精神症」常為短暫且一般由非精神疾患引發?以舊名為精神分裂症的「思覺失調症」舉例,在成年人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中,「精神症」是急性期相對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但由於幼兒時期思覺失調症的盛行例僅約為萬分之一到五萬分之一,即使到了青春期左右,約莫也僅為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因此對於兒科醫師來說,多數的兒童「精神症」反而不是由精神疾患所引發。
若真要判斷兒童的「精神症」是否真有精神疾患或異常,可由其是否在發作前有奇異的信念或認知、發作的頻率、發作後是否影響其行為模式、是否有其他化學物質或藥物影響、以及任何曾經產生過的精神疾患症狀等,來做鑑別診斷。
那麼,兒童的「精神症」一般會有哪些特殊的反應呢?這一點我們可以來看看兒童與青少年的幻覺的相關研究,就能得到一些蛛絲馬跡,也能理解為何台灣人總是說孩子容易被「煞到」。
天天追著小朋友跑的「YAHOO!」
一篇有關兒童幻覺的英國研究發現,學齡與學齡前兒童曾發生過視幻覺或聽幻覺的比例,竟可高達13~17%,接下來到青少年時期約略遞減為5~7.5%,至於幼兒時期,由於評估較為困難(特別是三歲以下受限於其語言能力),因此無法判定這些幻覺是否隨年齡遞減,抑或是在兒童期為人生最高峰。
不過很明確的是,多數此類幻覺(75~90%)為短暫的且易隨時間消逝,僅僅不到一成的兒童可能與未來產生的精神疾患相關(7%)。這篇英國文獻甚至提到,曾有個案例描述一位學齡前兒童的視幻覺,就是有個「YAHOO!」(沒錯就是那個logo本人)會從他身體冒出來、天天追著他跑,並且教他說咒語。雖然活靈活現的,卻把他爸媽給急死了。

接下來讓我們認識幾個當兒童幻覺出現時,較常見且需要兒科醫師協助鑑別的正常生理反應或疾病:兒童的綺想、幼兒偏頭痛、顳葉癲癇、腦部腫瘤、愛麗絲夢遊症候群(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藥物的副作用(抗組織胺)與創傷後症候群。
一、兒童的綺想(Fantasy)
四、五歲到接近國小高年級的兒童,經常有所謂的綺想(接近45%曾經發生)。這類的綺想,多半以玩伴的方式呈現。很多家長對於這類的綺想剛出現時相當憂心,老一輩的家中長者可能以為孩子沾染到任何「不乾淨」的東西,甚至會安排「收驚」等標準程序,而年輕一代的父母則是會擔心其心智發展。
綺想事實上與幻覺相當好區辨,這算是兒科醫師日常的基本功課,多半我們跟孩子深聊後即可判斷。首先,綺想的玩伴並非真的看到或聽到某些「特殊」人物,而是由孩童「自我創造」,同時孩童多半能「控制」其出沒,這一點與「被動」接受到的視幻覺或是聽幻覺,差距頗大。第二點差別則是,綺想的玩伴一般會隨著兒童的正向情緒出現,多半是在歡愉的場景中,而非擔心或受怕。
綺想在歷來兒科醫學的研究中,已被證實為孩童發展的腦部訓練任務,所以不但無害,甚至可能有益!
二、幼兒偏頭痛、顳葉癲癇、腦部腫瘤等
診斷這幾個幾乎專屬於我們小兒神經科的疾病,就是前面故事中萱萱的媽媽說,眼科同事們號稱我們會「看神聽鬼」的技能。簡而言之,我們可謂幫忙抓出這些「鬼」的專家。
首先這個幼兒偏頭痛,許多人可能不相信,多數有偏頭痛體質的朋友,事實上早在幼兒時期就會出現症狀。某些朋友的偏頭痛發作之前,會出現一些「前兆」,這些「前兆」,包含類似看見閃光或是聞到一些特殊的味道等等,因人而異,如在較小孩童的描述中,則與幻覺十分接近。
第二個顳葉癲癇則是所有癲癇疾病分類中,相對容易產生幻覺的。由於顳葉處理我們的一些深層記憶與情緒,當癲癇發作並產生較強大腦部電流衝擊時,可能會勾繪出明確的記憶圖像甚至引發情緒波動。而對於這類病患來說,這些影像甚至清晰到「真實的」呈現在他們面前。
至於最後的腦部腫瘤,更是我們小兒神經科不可不慎的鑑別診斷。即使發生率偏低,偶爾遇到出現幻覺的孩童們,我們總是謹記在心,希望能在腫瘤疾病的初期,藉由影像學檢查防微杜漸。
三、愛麗絲夢遊症後群
愛麗絲夢遊症後群?好特殊的名字。沒錯!早在1955年,一位英國精神科醫師(Dr. John Todd),發現他的某些患者除了產生偏頭痛的症狀外,另外出現了一些短期認知上的變化,例如描述物體開始變大變小,或是形狀扭曲,就好似愛麗絲在奇異世界中的感覺。《愛麗絲夢遊記》正好是英國的世界名著,所以Dr John Todd便以此作為命名。
經過後續數十年的醫學案例呈報,發現這類短暫的視知覺異常現象,最容易出現在「接吻病」(kissing disease)之後。「接吻病」?可是愛麗絲沒跟誰接吻吧?不是,這個「接吻病」是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的俗稱,由一種叫做Epstein-Barr virus(EB病毒)的病毒感染造成。台北馬偕醫院二十多年前,就曾經呈報過類似案例,也是孩童被EB病毒感染後,產生的短暫視覺扭曲現象。
四、藥物的副作用(抗組織胺)
診間偶爾常見的狀況,還包含部分兒童對抗組織胺藥物,容易產生的副作用。除了很多家長們熟知的嗜睡外,某些六歲內的幼兒也會有幻覺產生,即便是第二代的抗組織胺也曾經發生過相關副作用。
五、創傷後症候群
美國兒科醫學會曾公開呼籲,不可小覷「創傷後症候群」的影響。臨床上可將其分為三個等級:當痛苦的經驗為時尚短的時候,歸類為「初級」,這時只要將「干擾物」(也就是痛苦的經驗)移除,加上適當的家庭情緒支持,對未來腦部發展的影響,並不明顯。但是,如果這類的「干擾物」無法迅速移除,就會進入下一階段,提升到所謂的「中級」影響、或甚至發展成「嚴重級」影響。
今(2018)年初美國兒科醫學會就曾針對川普的難民處置政策,包含分離其家庭等,出言警示這類的創傷可能會影響孩童的腦部發展,造成長期頭痛、智力缺損、睡眠障礙或是精神症與幻覺產生等等的後遺症。
所以囉,給各位讀者們參考,孩童雖然常常有機會被「煞到」,還是建議各位家長發現這類的狀況時,勿忘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至於醫師會做哪些檢查協助呢?美國兒科醫學會曾利用「VISUALS」這個排列,說明常見的兒童幻覺處理原則。
VISUALS(醫師通常有哪些方式判斷兒童幻覺?)
- V:視力與聽力,當然如果產生視幻覺或聽幻覺,第一步驟就是檢查視力與聽力,如果這些基礎的感官系統產生問題,孩童就極可能誤會或扭曲他們所看到或聽到的。
- I:想像中的朋友或玩伴(兒童綺想)。
- S:壓力(創傷後症候群等)。
- U:尿液檢查,特別是針對某些藥物,或是不當的物質與毒品濫用(一般特別是青少年族群)。
- A:年齡因素(不同年齡層往往有不同的考量)。
- L:深入問診,疾病史,及一切必要相關的生化或影像功能檢查等。
- S:與入睡或睡眠相關的症狀(睡眠品質也是一項重要因素)。
東方國家由於文化背景,往往將此類的兒童幻覺歸類為靈異事件,所幸多數的幻覺較為良性且短暫。這是否也是個美麗的巧合呢?
參考資料:
- Psychotic~like experiences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8000 children aged 9 to 11 years: an item response theory analysis. Laurens KR, Hobbs MJ, Sunderland M, Green MJ, Mould GL. Psychol Med. 2012 Jul;42(7):1495~506.
- Prevalence of psychotic symptom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Kelleher I, Connor D, Clarke MC, Devlin N, Harley M, Cannon M. Psychol Med. 2012 Sep;42(9):1857~63.
-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psychotic symptoms. Algon S, Yi J, Calkins ME, Kohler C, Borgmann~Winter KE. Curr Psychiatry Rep. 2012 Apr;14(2):101~10.
- Research into hallucinations and psychotic~like symptoms in children: implications for child psychiatric practice. Garralda ME. Br J Psychiatry. 2016 Jan;208(1):4~6.
- Fifteen minute consultation on children 'hearing voices': when to worry and when to refer. Garralda ME. Arch Dis Child Educ Pract Ed. 2015 Oct;100(5):233~7.
看更多關鍵醫學院:
- 關鍵醫學院(一):我不是你以為的那種亞斯──談ASD的標籤化現象
- 關鍵醫學院(二):我一輩子都害怕公共場所──令人寸步難行的「廣場恐懼症」
- 關鍵醫學院(三):讓一集《神奇寶貝》被永久禁播的「3D龍事件」
- 關鍵醫學院(四):找不到病因但絕不是裝的──臨床上非常棘手的「轉化症」
- 關鍵醫學院(五):從《白蟻》剖析「戀物癖」患者的內心世界
- 關鍵醫學院(六):現實中可以像《琅琊榜》、《畫皮》那樣「變臉」嗎?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關鍵醫學院(六):現實中可以像《琅琊榜》、《畫皮》那樣「變臉」嗎?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