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關鍵科學院

【關鍵科學院】請問鄭明典局長:聖嬰現象要來了,會讓台灣的颱風、梅雨變少嗎?

TNL+ 2023/06/15 ,

評論

julia

julia

julia

大學就讀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具備國考醫檢師證照,對臨床醫學知識熟悉。碩士班主要從事斑馬魚、葉酸及阿茲海默症相關研究。曾任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物製藥研究所副研究員,因為追求閱讀及寫作的樂趣來到關鍵評論網。心裡存有「將艱澀的醫學論文咀嚼成鄰里老伯都容易消化的醫學新知」之小小使命感。現為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編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氣象局局長鄭明典在臉書上寫道,接下來數年預期全球氣候將逐漸發展成聖嬰現象,可能讓台灣的颱風數量減少,要靠颱風拯救水情可能要變困難了。但是颱風來不來和聖嬰現象有什麼關聯?如果說過去幾年是反聖嬰年,為何颱風好像也沒幾個繞過來呢?本月的關鍵科學院直接請到鄭局長本人,來為我們解惑。

台灣雖然四面環海,然而水資源很大一部份仍要靠每年的梅雨季和颱風季,才能帶來豐沛的雨量。但就在今(2023)年5月,氣象局局長鄭明典在臉書上寫道,接下來數年預期全球氣候將逐漸發展成聖嬰現象,可能讓台灣的颱風數量減少,要靠颱風拯救水情可能要變困難了。

等一下,這資訊量太大了,颱風會帶來降雨沒錯,但是颱風來不來和聖嬰現象有什麼關聯?還有,近幾年大家熱議的氣象話題之一,不就是颱風似乎都繞過台灣了?如果說過去幾年是反聖嬰年,為何颱風好像也沒幾個繞過來呢?

自己瞎猜無益,本月的關鍵科學院直接請到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本人,來為我們解惑。

什麼是聖嬰/反聖嬰現象?是否出現是可以預測的嗎?

雖然大家可能聽過,但是對於什麼是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實際上卻不一定十分了解。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和嬰兒有關係嗎?鄭明典說:「其實聖嬰現象原來是祕魯地區居民的捕魚經驗上,發現每年到聖誕節前後,區域中比較冷的海水──也就是湧升流──會減弱,造成海水中的養分減少,小魚就不見,吃小魚的大魚也跟著不見,所以當地居明都利用聖誕節前後來做一些捕魚網之類的事情。」

由於當地捕魚是主要收貨來源,沒有魚貨就難以維生,所以當時的居民便將這種現象稱為「哭泣的小孩」,而聖誕節時的小孩指的便是「聖嬰」,藉此將現象與時節連結在一起。到了現代,有比較精準的海洋觀測,科學家才發現這種現象其實有時強、有時弱,雖然每年皆有,但大多時候為時不長。然而偶爾卻會出現大規模、時間拉長的現象,造成魚群整個消失,科學家便以這樣的大規模現象重新定義為「聖嬰現象」。

鄭明典表示:「目前大概知道聖嬰現象與太平洋赤道區的風場有關係,一般來說赤道是吹東風為主,把暖海水從東邊往西邊吹,所以整個太平洋赤道區的海溫是東邊低、西邊高。若東風很明顯地變弱無法將暖海水帶到西邊,就會產生我們現在所定義的聖嬰現象,讓中太平洋到東太平洋的海溫升高。」

後來科學家又觀察到一個更有趣的現象,東風不只可能減弱,有時候還會更極端的偏強,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溫度下降得更多,這樣的現象即定義為「反聖嬰」。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關鍵科學院】看似夢幻卻暗藏玄機,「海洋泡沫」是如何形成的?



關鍵科學院: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問題,其實背後都有大科學!就讓關鍵科學院來為你解答。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