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東奧初登板】

《超級變變變》、ACG次文化等開幕橋段展現東奧文化優勢,但面對病毒的恐慌仍讓人感到有些諷刺

2021/07/24 ,

評論

蔡孟凱

蔡孟凱

蔡孟凱

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揚琴主修,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一個發展不是太成功的音樂人,最大心願是能一手彈琴、一手執筆度過平凡的每一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環境再怎麼艱辛,人們還是需要運動、需要藝術、需要揮汗競爭、需要彼此相擁,而整個開幕式對於有限的表演人數、空曠的空間、影像科技的運用,便表現出某種在諸多限制之下的權宜作法,這樣的妥協與堅持,或許是最能呼應當今世界現狀的。

2016年的里約奧運閉幕式,日本前任首相安倍晉三從《超級瑪利歐》的綠色水管登場。這個名為《東京8分鐘》的閉幕表演裡,哆啦A夢、凱蒂貓、超級瑪利歐在影片中接連亮相,搭配馬拉卡納體育場中充滿賽柏格(cyborg)風格的特技舞蹈和AR投影,這些圖像和符碼完美展現日本貫徹傳統文化與領銜現代科技的既定印象。

同時,這段表演也無時無處不提醒著世界,這個東方島國是如何影響著全世界的次文化與流行風尚,並且宰制著幾乎半個亞洲的文化話語權,也更讓人期待,當時已經舉辦三次奧運(含兩次冬奧)的日本將會在2020東京奧運展現什麼樣的風貌。

當然,那個時候沒有人想到東京奧運後來會因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而如此的狼狽不堪。

在疫情恐懼的籠罩之下,東奧開幕式在大量減少參與選手數,以及不開放觀眾的前提之下,搖搖擺擺的揭幕了。而即便暫時不看疫情局勢對東京奧運的影響,一連串的爭議仍為開幕式帶來不少陰影。

首先是今年二月,東京奧運會組織委員會主席森喜朗在記者會上發表對女性的歧視言論;一個月後,開幕式及閉幕式的籌備負責人佐佐木宏一番對渡邊直美的羞辱發言引發與論譁然;接著是負責開幕式作曲的音樂家小山田圭吾被翻出過去曾有霸凌身障同儕的醜聞;無獨有偶,開幕式導演小林賢太郎一段90年代的表演錄影,則被發現拿猶太人大屠殺的歷史當作笑梗。而前述所有人員皆引咎辭職。

x4gtthjy052bbvfzj2cpyva74gn0ku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幾個月的連環風暴,很難不讓人聯想社會大眾是否是有意識地在奧運相關人士之間找荏挑骨頭,一定程度反映出民眾對於本屆東京奧運的焦慮與不信任

在表演人數因防疫需求而銳減的情況下,東京奧運開幕式的表演節目也少了過往勞師動眾的盛大排場取而代之的,則是簡約而強調對比的畫面呈現,以及大量預製影像拼貼現場表演的互動敘事。

孤獨的運動員在跑步機上訓練、全身素白的獨舞者在空曠的舞台為全球COVID-19病逝者致哀、日本國旗在米希亞寬廣有力的〈君之代〉歌聲中緩緩升起、市川海老藏和上元廣美一段歌舞伎與爵士鋼琴的共舞等等。

AP_21204408704542
Photo Credit: AP / TPG Images
AP_21204403989310
Photo Credit: AP / TPG Images
AP_21204517736017
Photo Credit: AP / TPG Images
AP_21204533358039
Photo Credit: AP / TPG Images

開幕式有許多諸如此類,僅有一或數個焦點的畫面設計,讓這場開幕展演以一個大型活動典禮而言顯得十分獨特,有一種潔淨的唯美。

然而與此同時,幾個表演人數較多的段落,編排反而顯得零散、混亂。譬如以日本傳統「寄木細工」為創作發想,搭配踢踏舞、特技和簡單的戲劇所呈現的木製奧運五環登場,畫面凌亂而缺乏統整,毫無外界一般對日本藝術工整和精緻的印象。

AP_21204419917263
Photo Credit: AP / TPG Images

對比於1998年長野冬奧開幕,御祝祭的表演段落,同樣展現傳統文化圖像而沒有多餘的編排,當時的概念雖較為簡單卻更為有效。

除了致敬傳統文化之外,日本當然沒有忽略自身從上個世紀末至今,對全球ACG次文化的偉大貢獻。選手進場時,手牌設計成漫畫對話框的圖案之外,所有選手入場(同時也是整個開幕式耗時最長的段落)的配樂是《勇者鬥惡龍》、《太空戰士Final Fantasy》、《王國之心》等多首經典遊戲配樂,想必讓世界各地的資深宅男宅女感動不已。

而一段以預錄影像、景片道具、鏡頭借位、及肢體演示詮釋50項比賽項目靜態圖標的趣味表演,則毫無疑問地是致敬日本熱播超過40年的綜藝節目《超級變變變》。

儘管這場開幕式展現了主事者在整體艱難的客觀環境下,調度有限資源的創意和能力,及如何發揮日本自身文化優勢的敏銳度。但整場開幕式看下來,也少不了一連串政治正確的操作。

由混血臉孔的大阪直美擔任點燃聖火的重要腳色,再搭配上五大洲歌手共同獻唱約翰藍儂的〈Imagine〉,就是一場完美的,對世界種族和平共榮的歌頌與讚揚。或是在形象影片中貫穿全場,對於人們如何對抗疫情,在與病毒的搏鬥中如何貫徹運動信仰的意象描繪,都大力傳遞著滿滿的正面能量。

只是在感動之餘,對比大阪直美不久前曾掀起的,日本人對混血國民的歧視議題;以及當下正在發生,日本國民對於奧運可能變成病毒大派對的恐慌和憤怒,仍然讓人感到有些諷刺。

寫到這裡,即便口吻充滿了批判,2020東京奧運的開幕式仍然有其獨特的歷史意義,將會在世界奧運記憶中添上深刻的一筆。它所反映出的,是掙扎疫情之下將近兩年的人們,如何在生活被病毒折騰的變形拮据的同時,讓自己維持必要的彈性。

無論環境再怎麼艱辛,人們還是需要運動、需要藝術、需要揮汗競爭、需要彼此相擁,而整個開幕式對於有限的表演人數、空曠的空間、影像科技的運用,便表現出某種在諸多限制之下的權宜作法,這樣的妥協與堅持,或許是最能呼應當今世界現狀的

至於在超過兩周的賽事之中,東道主將展現如何的風險控管能力,是否能讓這個全球最大的運動賽事平安結束,大概便是全世界除了選手成績以外最為關注的面向吧。

AP_21204547594569
Photo Credit: AP / TPG Images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東奧閉幕表演雖有亮點但欠缺合理編排,2024巴黎接棒的表現也稱不上振奮人心



東京奧運的藝文軟實力:

東京奧運揮別2020年的疫情陰霾,於2021年重新出發。然而,每四年聚焦不同國家的全球性運動盛會,牽涉的絕不僅止於「運動」。放眼本屆東奧,值得深掘「建築」、「服裝」、「動漫」、「影像」、「開閉幕表演」等藝文領域扮演的關鍵角色。因此,本專題希冀在運動競技之外,能探索隱藏在台灣、日本之中多變且深厚的文化底蘊,將散落於東奧的「藝文」氣息一次彙整,盡收眼底。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