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台中鐵道高架化、地下化工程展開、原台中火車站將轉作博物館。但你可知道,其實二十年前西部火車站就面臨過全體拆遷的命運,看洪教授對台中火車站存廢歷史娓娓道來,細觀台灣文化保存的來時路。
文:洪致文(台灣鐵道文化研究者與氣象學家,國立臺灣大學鐵道暨火車研習社和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創始會員,曾任《鐵道情報》總編輯,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著有《台灣鐵道印象》,最新著作《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
2016年10月15日在台中真的是鐵道迷的大拜拜,因為從大慶一直到豐原的這段鐵路就要切換成高架化,而最受注目的老台中火車站也要功成身退。雖然說隨著時代的進步,鐵路的高架化或地下化是臺灣交通改善時,「永續工程」(永遠有作不完工程)思維下一定的宿命,但舊的車站與鐵道之所以會保存,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以台中火車站來講,從大約二十年前的1995年時,就差點被當時的宋省長與台鐵給拆光光,當時也促成了一場台灣南北大串連的保存運動,最後成功搶救下來。大約十年前,台中鐵路高架化定案,二十號倉庫可能不保,也是經歷一場協調的搶救才有今貌。而如今,功成身退的地上段鐵道是否能保存,則又是近年另一場政黨輪替後的文化保存運動。在這個台中車站正在切換的當下,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保存之路是如何走來。
台灣縱貫鐵道沿線的大站,除了台北因為最早地下化改建而被拆除,其餘的新竹、台中、嘉義、台南與高雄,都在一九九五年的一次全臺大串連保存運動亟呼下才得以保留。當時的省府(省長宋楚瑜)與台鐵,並沒有保存老車站的概念,甚至台鐵還想要一個站一個站拆除商業開發,讓民間許多文化保存團體發覺事態嚴重,不得不南北串連抗議。


二十年前的 「推動台灣火車站保存再生行動聯盟」
在一九九五年的十月一日,由鐵道文化協會、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古風史蹟協會、都市改革組織……等十二個文史團體組成之「推動台灣火車站保存再生行動聯盟」所主辦,以及另外十六個團體所協辦的「行過鐵枝路,相逢火車頭」,台灣西部老車站保存與再生活動,盛大地在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火車站串連展開。
這個活動之所以有這麼多非鐵道研究團體風起雲湧地一同來「鬥陣」舉辦,主要的原因是這些老車站實在與民眾有太密切的關係與感情。當台鐵因為推動鐵路地下化而要順勢把老車站拆掉做商業開發,自然引起各界共同關切。因為都市的發展,鐵路的地下化,不一定代表老車站就一定得拆掉。外國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像是日本的東京車站,都可在兼顧文化的考量下,在車站增建或擴建的同時,把民眾最熟悉的老車站留下來。所以這次的活動,主辦單位並不是一味地反對開發、反對進步。他們希望做到的是老車站的「再生」,因此藉由活動的帶領,讓民眾了解這些車站之美,進而宣揚鐵道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成為全民的共識。
整個活動分為台北團與高雄團兩部份,所有參與的民眾最後則於台中站大會師。台北團八點半由台北車站出發,於新竹車站下車,欣賞玉米田劇團及竹塹舞人的表演,與大家畫火車站、建築導覽……等活動。十一點四十五分會合了新竹在地的民眾,再搭火車抵台中,約於下午一點半抵達。沿途中,主辦單位之一的鐵道文化協會,提供了車上的導覽,介紹途中的風景與鐵道典故。大約在同時抵達的高雄團,則也已參觀過台南站,又坐火車同抵台中站。
有著鐘塔的美麗台中站,外觀富麗堂皇、雕琢精美。卻因當時的省長宋楚瑜主張要拆除,所以引起了大家的關切,才有這個活動的產生。在台中站前廣場,由建築學者賴志彰與筆者,共同做了車站導覽的活動。接著由鐵道文化協會策劃,鄭銘彰主講的幻燈片發表會,亦受到相當大的好評。活動最後在「擁抱台中站」,發動大家寫信給李登輝總統表達保留老車站心聲中落幕;台北團與高雄團分別搭上火車賦歸,結束了這極有意義的整個串連活動。
因為當時的省長宋楚瑜主張要拆除台中車站,促成了「推動台灣火車站保存再生行動聯盟」的成立,並且舉辦「行過鐵枝路,相逢火車頭」活動,才讓台鐵與相關文化單位對於西部這幾棟老火車站有了保存的概念。如今,儘管各地都有地下化或高架化的規劃或建設,但老車站的保存幾乎已經是大家都有的共識。如今回想,如果時序回到一九九五年,如果台中車站當時真的就這樣被拆了,恐怕骨牌效應下,西部幹線上的這些老車站都將無法屹立至今。
十年前的台中段鐵道高架化協商
雖然,二十年前的行動搶救下了老車站,但在政府「永續工程」的施政下,台中鐵路高架化還是被政府核定了。我一直記得,大約在2005年某一天,一手催生台中二十號倉庫的劉舜仁老師,一大清早把我叫醒說,二十號倉庫有危機了,因為政院版的鐵路高架化,把站場與高架橋墩直接壓在二十號倉庫上面,這麼一來,倉庫就得拆了。
那時候的文建會主委是陳其南,鐵道藝術網絡也正在各地串連,但作為起頭的二十號倉庫,卻可能要拆了。於是,跑到當時還在華山的文建會,我跟劉老師,還有沈老師及許多文建會同仁,攤開整個計畫圖想東想西來解套。最後的建議就是,不要讓站體直接與現有站場完全重疊,而是北移一些。北移一點的結果,可以讓高架新站的南端,是從越過二十號倉庫與後站之後才開始展開,這麼一來二十號倉庫的一整排就不用拆,後站也可以完整保存。
這個建議後來被採行,因此台中車站往北移一些,留下了整排的二十號倉庫。
現在進行式的台中地上段鐵道保存
很快的,十年又過去了。政黨輪替又轉了一輪。在KMT執政時代,搶救與保存台中火車站地上鐵路的訴求一直不被重視,直到換DPP執政,才重新被拿出來討論。在一群在地的台中文史復興組合民眾的努力下,守護著台中城市起源之地的台中車站與地上段鐵道,並要求保留因鐵道而生的城市文化資產,拒絕抹除式規劃。這樣的訴求,在今天地上段走入歷史後,更長更久的另一段鐵道文化再生之路正要開始。在鐵道起飛走入高架,地上段鐵道文化歷史的列車,才正要出發。大家繼續努力!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下最後一天的台中段地上鐵道最末日記錄:
- 豐原站北端切換點(翁社公園)

- 豐原車站 一樣面臨拆除的命運

- 台中火車路空(編按:火車路空是指火車經過鐵橋時轟隆隆的聲音)

- 台中車站內的風景

- 大慶站與南端切換點

本文經洪致文教授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黃郁齡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台中車站專題】未來:二級古蹟台中火車站 古今比一比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