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今年(2016)十月台中車站鐵路高架化第一階段完工,豐原、潭子、太原、台中、大慶等五個現有車站改建後同時啟用,台中市區人車在平交道等火車通過的畫面將成歷史。在新舊站交接的這段時間,許多周邊的交通系統仍未轉換完成,台中火車舊站徒留一身古蹟美名,目前的面貌卻只能用「悲慘」兩字來形容。
隨著今年(2016)十月台中車站鐵路高架化第一階段完工,豐原、潭子、太原、台中、大慶等五個現有車站改建後同時啟用,台中市區裡人車在平交道等火車通過的畫面將成歷史。在整體計畫完成前,仍可由舊站入口進出,因為周邊包含公車、客運系統仍未完整搬遷,還是有許多民眾會利用舊站入口轉接到新站,過程約需步行三百公尺。
在新舊站交接的這段時間,許多周邊的交通系統仍未轉換完成,後站腹地不足,前站多處調動,實際走訪台中車站周邊,會發現交通大打結,自用車、公車、BRT、機車堵成一團,人流也不順暢。許多人在找路、問路。
為了了解當前台中車站新舊站交接與正在進行的「台中大車站計畫」「台中鐵路高架化計畫」,我們也訪問了長年關心台中都市規劃,實際參與許多再生計畫的東海建築系蘇睿弼教授,希望藉由他的經驗,給予我們一些改善現狀的方向與建議。


Q1 目前台中市火車站正在面臨新舊站轉接的交通陣痛期,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目前台中車站的鐵路高架化工程,新站已經完成第一階段開幕,目前進入第二階段的施工,原本鐵路還在地面時,跨越前後站的新站設計無法同時施工,因此才有第二階段的工程,新車站前站規劃有個大階梯,二樓是剪票口,穿過剪票口再上到三樓月台,第二階段預計2018完成,第二階段完成後,整個車站的動線規劃才會比較完整,現在車站的出入口主要是利用第一階段完成的後站出入口來進出。
此外,原有舊站的國光客運,已經搬到新站旁做臨時轉運站。後站沒有比較大的空地,因此移至拆除後的台鐵舊宿舍區,舊的國光客運站也即將拆除。舊的國光車站拆除後,騰出的廣場將會成為新火車站的入口。這樣的交通陣痛期估計約要持續兩年。
Q2 就現在觀察來看,台中市周遭目前的交通出了什麼問題?
台中新車站的鐵路高架化,牽涉到的不只是一棟新車站建築的建設而已,整個計劃其實含括了周遭區域發展及交通系統的調整,因此建設期間勢必會有所謂的交通陣痛期,除了台中車站的出入口位置調整之外,原有的巴士站也搬遷,市民們如果走原先熟悉的搭車動線,可能找不到要如何搭車,因此交通陣痛期最重要的補救措施就是完善的標示系統,之前民眾找不到客運站牌的事,議員也在議會質詢過市府,這些事情說明了公部門各局處業務分工的問題。
因為交通局主要是處理道路的,他們所重視的標示系統是汽車的標示系統,今天民眾找不到如何搭車,像這樣以步行角度為主的標示系統,其實是不在交通局的業務內(據說是觀光局的業務),而明明這是因為重大的交通建設必須要有的配套措施,然而各部門缺乏橫向溝通,老實說,台灣的官僚行政體系就是遇到問題才會想解決方法,不像日本的行政體系都會先想好整套對策,事先完善的規劃是需要時間的,由於台灣許多地方政府推動政策講求時效,因此要先計畫好通常也很難。
Q3 對於火車站未來即將進行的台鐵開發案、大台中計畫給予什麼建議?
台中火車站估計完工後每天會有6萬使用人次,但我認為這樣的估計還太保守,如果從周遭的整體發展來看,我估計台中車站新站完工後,每天應該會有10萬左右的使用人次。新車站在規劃階段就沒考慮商業設施的共構,因此原本在旁邊的新民街地區,有規劃BOT的商業大樓,然而由於新民街的舊倉庫群被指定為文化資產,因此這一部分的商業開發,預計將整合到未來市政府與台鐵、國防部聯合開發的「台中大車站計劃」整體開發。
對於一些地方文史團體來說,車站周邊的許多鐵道相關設施,具有文化資產的價值,然而,當鐵路高架化已經是既成的事實,每天近10萬人進出的新車站,其使用強度相對的也會提高,來往的人潮也是可以預期的,因此周邊居民對於新車站帶來的地區發展也有相當的期待,民眾之間有些是屬於傾向開發派,因此文化資產與地區發展如何取得平衡,將會是一個重點。並不是所有歷史建物都一定要保留下來,重點是留下來要如何搭配整體地區發展來活用。
文資團體希望保留的建築物,其實陸續也都已經被指定為歷史建築或古蹟,新民街原本預計要拆除的鐵道倉庫群,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和古蹟,台鐵原先預計要在那個地區委外興建的BOT商業大樓,因此就作罷,市府目前正在與台鐵進行協調,將原有的容積移轉到大車站區域。都市的發展其實是需要許多不同價值觀的溝通與協調,協調過程中各方應該都要適度地妥協,以爭取整體都市的公共價值。
目前台鐵規劃鐵道文化園區將進行對外招商,由於本地區屬於台中舊城區的門戶,同時也是台中市民非常重要的公共場域與城市記憶,市府在這過程中,不應該置身世外,任由台鐵逕行招商,市府內部應該成立一個小組直接跟台鐵溝通,我個人認為台中車站是國定古蹟,屬於台中市重要的文化資產,不應該全部成為委外經營的空間,民眾們也會希望未來到台中車站時,不是付錢進入商業空間,而是應該讓古蹟保有公共的價值。
每個城市都應該要有不同於其他城市的特色,如果以鐵道周邊的日式宿舍來說,台中車站旁的舊宿舍區,在好幾年前已經被台鐵拆除了,相較之下,彰化車站旁的鐵道宿舍區,可能更有潛力作為日式宿舍的保存活化對象,再加上彰化還有扇形車庫,那更是台中車站所沒有的。台中車站建築本體(國定古蹟),周邊的倉庫群以及因應地形而產生的鐵道立體交叉(路空),可以說是台中車站的特色,國定古蹟的台中車站,加上原本就是歷史建築的20號倉庫,新指定的新民街倉庫群,以及保留立體交叉駁坎的綠空計畫,相信在未來應該會成為台中車站地區周邊的特色與亮點。
我認為台中車站周邊地區,其實沒有必要背負上「鐵道文化」這麼龐大的包袱,鐵道文化園區更適合在已經被指定全區保留的台北機廠,或是像彰化車站旁的扇型車庫和鐵道宿舍村,如果在台中要談鐵道文化的話,可能必須放到廣域的大台中地區來審視,包括山海線各車站周邊的鐵道文化資源,以及不同站區之間的區域整合,至於台中車站地區,應該定位在百年前縱貫鐵路通車時,縱貫鐵路沿線各車站的地域文化復興,以及新的大眾運輸時代即將到來,一個推廣大眾運輸生活文化的「台中車站文化園區」。
高架化後的台中新車站,估計2018年會全部完工,而綠空計劃和台中車站文化園區,後車站糖廠舊址的公園、產業館估計也需要5~10年的時間,加上台糖土地區段徵收後的住宅區開發,大車站計劃、干城開發區等,保守估計也大約10~20年,也就是在2030年代中,順利的話,我們將可以目睹整個台中車站周邊計畫的實現,一個新舊並存的台中車站地區,每個時代的人們努力下,共同完成的美好都市空間。
相關文章:
- 【台中車站專題】借鏡: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的車站改建─CU2030
- 【台中車站專題】未來:二級古蹟台中車站 古今比一比
- 【台中車站專題】過去:洪致文教授談台中火車站的保存來時路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台中車站專題】過去:洪致文教授談台中火車站的保存來時路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