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沒被接住的眼淚:各國「被害人保護制度」的悲與憾

回想台灣歷史上的重大刑案,你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名字是誰呢?犯下罪行的「壞人」,我們總是能夠輕易指出,但有誰還記得被害人的名字?有誰知道家屬現在過得好不好?被害人保護的討論總隨著命案而起,兇手遭制裁而落。然而從經濟賠償、心理治療到生活重建,懲罰加害者後,等待被害人的仍是漫漫長路。在復原路上,國際上的被害人遇到了哪些阻礙,各國的制度是否能接住他們呢?藉著台灣今年推動《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之際,讓我們飄洋過海,看見世界各個角落的被害人。

TheNewsLens 自製專題

沒被接住的眼淚:各國「被害人保護制度」的悲與憾

專題目錄

5


TNL+ 2023/08/11 | 張博丞

台灣——專家意見:我國犯保制度能否成為支撐家屬的「鷹架」?

吳佳臻點出:「台灣人都會對被害人家屬有一個既定印象,就是他們應該要在鏡頭前大哭、哀痛,指責加害者。」不符合這個「模範標準」的家屬,就會遭受社會質疑。「但每個人處理傷痛的方式、時間都不同,為何被害人須因不同的傷痛方式遭受歧視?」洪文玲以犯保專員的經驗分享:「很諷刺的是,與我們成為朋友、關係越好的家屬,通常也代表著他們擁有較複雜的過去。」

TNL+ 2023/08/10 | 張博丞

日本與德國——犯保制度模範生,如何將兇手奪走的幸福還給被害人?

日本被害人在訴訟中,可以向檢察官聲請親自詢問證人或訊問加害方,也擁有主動陳述相關意見的權利,包括個人遭受犯罪侵害的苦痛心情、對加害方處罰意見的主張等。這些陳述都會在法官裁量刑罰輕重時,被納入參考。德國考量到死者家屬可能缺乏自理能力,一次性給付無法照料到他們的生活。因此賠償制以「年金式補償」為主,用「退休金」的概念,每月撥款給受害者或遺屬。

TNL+ 2023/08/09 | 張博丞

美國——在種族歧視下被消音,警察與黑人互不信任造成惡性循環

庫欣指出,社會容易將嚴懲兇手與捍衛被害人權利劃上等號。但其實在兇手落網後,被害人尚須面對,在司法體系中沒有發言權、心理輔導、經濟賠償、安全缺乏保障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政府積極處理,以及民間持續監督。若國家僅僅專注於懲罰兇手,則被害者的權益反而會更容易被忽視。另一個兇殺案被害人家屬羅溫斯坦也直言:「僅關注加害者的行為,根本是在『榮耀兇手』。」

TNL+ 2023/08/08 | 張博丞

韓國——拿不到賠償還被網路霸凌,梨泰院被害人家屬的持久戰尚未結束

許多家屬不僅沒有獲得國家所承諾的賠償,反而還須面對民眾在網路上的言語攻擊:「又不是戰爭英雄、也不是為國犧牲,為什麼要用我的稅金,為什麼要去補助吃喝玩樂而死的人,真的不能理解。」民間百姓該如何安慰家屬,給予倖存者與家屬力量?或許正如倖存者李善敏所說的:「面對倖存者與死難者家屬,我只想對他們說:『發生的這一切,並不是你的錯。』」

TNL+ 2023/08/07 | 張博丞

英國——被害人家屬:我不想「置身事外」,修復性司法帶來一線曙光

遺體被處理完畢,驗屍官、警官、調查人員都收到了完整的報告及文件副本。僅有遺屬漢森,是在電子郵件中,被告知他兒子遺體的處理進度,並且沒有收到任何文件。英國各地方法院加總有34萬7820起刑事案件,尚未被處理完畢。上訴到英國皇家法院的案件,也有高達6萬2766件懸而未決。被害人沒有參加犯人假釋委員會的聽證會,並且在會中提出問題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