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總統李登輝於2020年7月30日辭世,他在政期間廢除萬年國會、結束動員戡亂與開始民選總統,以平和改革方式使台灣民主化,也被稱為「寧靜革命」。本文整理他在政時期的經歷與各項大事,帶我們快速回顧這段他與台灣民主化的歷程。
1923|生於淡水
李登輝於1923年1月15日生於淡水,成長過程曾受日本皇民化教育,並有日本名字「岩里政男」,後獲取獎學金到美國專研農業經濟,回台後在農業相關的政府單位工作。

1972|最年輕閣員
1972年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院長,李登輝以農業專業身份擔任政務委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內閣成員。

1978|台北市長
蔣經國任命李登輝為台北市市長,3年後由台北市長升任台灣省政府主席;任內他提倡「八萬農業大軍」,並培養「核心農家」,致力於改善台灣的農產品產銷。

1981|省政府主席

1984|副總統
1984年,蔣經國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候選人,並經第1屆國民大會會議選舉,當選中華民國第7任副總統。

1988|繼任總統
蔣經國於1988年逝世後,李登輝繼任為總統,並於隔年成為國民黨代理黨主席,後正式出任黨主席,成為首位台籍國民黨主席,也是中華民國史上第1次由台灣本省人擔任總統

1990|2月政爭
1990年2月,所謂「2月政爭」爆發,國民黨內部簇擁時任參謀總長郝柏村的「非主流派」希望拉下李登輝政權,最後無疾而終,郝伯村後來也被升任為國防部長、行政院長,遭抨擊是「軍人干政」。

1990|廢萬年國會
1990年7月,李登輝召集朝野各黨派召開「國是會議」,徵求各界意見作為憲政改革參考,配合當年野百合學運之學生運動的要求,解決第一屆「萬年」的資深民意代表,包括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退職等問題。

1991|終止動員戡亂
1991年5月,李登輝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開展第一次修憲,使各中央民意機關得以換屆改選。修憲後台灣的民主改革即快速進入深化階段,在1994年7月召開的國民大會,決定自下屆(第9任總統)開始,實施正副總統直接選舉。

1996|首位民選總統與飛彈危機
國民黨在1996年提名李登輝以及連戰搭檔競選正副總統,以54.0%的得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9任總統,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首位公民直選的國家元首。

1997|修憲凍省

1999|兩國論 1999年7月,他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的時,明確提到海峽兩岸的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這也就是著名的「兩國論」。

2000|卸任總統
李登輝在2000年卸任總統和國民黨黨主席職位,結束12年的總統和黨主席任期;2001年,成為新政黨「台灣團結聯盟」的精神領袖,並正式離開國民黨。隔年,成為新政黨「台灣團結聯盟」的精神領袖,並正式離開國民黨。

2001|台聯黨精神領袖

2020|辭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