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2014/10/27 | 精神科醫師的異想世界

台北市市長真正該用的口號:安心的家鄉、創意的都市

人要有希望,不能墮落;都市則要有願景,變得更好。在政黨的初選階段,曾經被一位競選人諮詢,我建議用的標語是「安心的家鄉、創意的都市」。看看現在的食安風暴,還真的驗證了當初的想法,人民首要之務是活的安心。

2014/10/27 | 張忘形

看完《控制》,你還會想要控制你的情人嗎?

這是個劇情誇張的電影,但這些橋段都存在我們身旁。男女主角的相遇、相愛、到結婚與背叛,都在我們的身邊不斷上演。在 《關係花園(The Relationship Garden)》書中,提到關係的發展循環,並具有五個階段─浪漫期、權力爭奪期、整合期、承諾期和共同創造期。而在這部電影中,想談論的是浪漫期和權力鬥爭期。

2014/10/27 | eoiss

教育欠缺人文素養,結果是災難性的:頂新就是惡果

欠缺人文素養,結果將是致命的,而現在我們正好開始面對這種結果。這反映在我們的社會上,不論是政客還是商人,這些年我們已經看得夠多了。

2014/10/27 | 好房網

買房子要等最低點?只要不是亂借錢,你該試著一鼓作氣

其實,說穿了,買房子就是一股氣,如果只想等房價跌到滿意的低點,我保證你永遠等不到,因為人心就是如此,怎麼低都嫌不夠。

2014/10/27 | 大人學

如果父母不放心你轉職或創業,你該從這三步驟下手

這陣子我和Joe勤跑校園演講,發現現在的年輕小朋友對未來確實充滿著焦慮。我感覺現在的大學生面臨了比我當年更難搞的挑戰:一是職場遊戲變得更複雜多變,二是大學教育與現實又更脫節了。

2014/10/27 | MBAtics

當牧場追求利潤最大化,背後犧牲的代價真的跟你我無關?

當台灣養豬產業隨著歐美國家一樣,透過提高飼養技術與大規模飼養降低成本時,豬隻就已經不再被當作是一種生命,而是一個產品。這種經營理念在企業追求高效率的產出時,會在初期就淘汰先天有病或是感染病情的豬隻,並且透過科學的方式育種與計算如何達到效益最大化。

2014/10/26 | 吳象元

這本書紀錄了當時的台北,改變了五個年輕創作者:聽黃威融談《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

1998年,不到三十歲的黃威融,與好哥們馬世芳、姚瑞中、許允斌、陳光達寫下《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成了當年的話題之作,其不按牌理的內文編排、化立體為平面的美編,是台灣出版業90年代很特殊且具代表性的出版創作。 16年過去,如果咖啡館、捷運、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是書中談及九零年代的台北符號,2014年的此刻,我們又會用什麼形容詞去描述這座城市?而黃威融又會如何重新詮釋這本著作?

2014/10/26 | 麟左馬

讓旅行更好玩的小實驗:少拍照,多聊天

目前還沒有一座城市讓我住膩過,不管是臺北、曼谷、烏蘭巴托、布宜諾斯艾利斯,要住膩,都沒那麼容易。

2014/10/26 | 歐北來

教師不只是志業,還要能夠開「符合當地現狀」的課程

對於教育懷有熱情是一件好事,除了教育基本的專業技能之外,培育「敏銳的觀察力」與開創「符合當地現狀」的學校本位課程是更重要的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