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一個中國

一個中國(英語:One China)是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政治論述和國際外交政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BBC專訪美前眾院議長裴洛西:美國堅持一中政策,未因我曾訪台而改變立場

主持人接著詢問,儘管一中政策不變,但拜登政府似乎已放棄「戰略模糊」立場,因為當拜登被問及,一旦台灣遭受攻擊,美國是否會動用武力保衛台灣,他回答「是的,如果台灣遭受前所未見的攻擊」,但這並不符合美國的政策。

2023/06/06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新加坡媒體評論:為什麼東南亞應該關心台灣2024年的選舉?

對於台灣大選對東南亞的影響,Dylan MH Loh和江懷哲表示,雖然目前東協10國成員都堅持並尊重「一個中國」政策,但任何台灣突發事件都可能會導致人道救援事件。根據台灣勞工部2023年4月統計,台灣約有25.6萬名印尼籍、25.7萬名越南籍和15.4萬名菲律賓籍移工,而要如何安全迅速地撤離在台灣的東南亞同胞就非常重要,也是這些東南亞國家的首要考慮對象。

2023/06/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一中」緊箍咒限制台灣國際參與,美國另闢戰場破除中國對「聯大2758號決議」詮釋

事實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2758號決議,僅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聯合國內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並未提及台灣,也未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或許是認知到不能再放任中共在國際上大打認知戰,美國推動台灣國際參與的策略在約一年半前出現重大轉變,開始公開挑戰中國對2758號決議的論述。

2023/05/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凌友詩任中共全國人大代表遭罰50萬元,陸委會:若不服可提行政救濟

凌友詩說,如果民進黨政權承認「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可以考慮回去繳款;即便如此,這種背叛性質禁令,受限對象應只能是自己政權的軍隊公務人員。她還說,台灣宣稱自由民主,卻保留這種如鐵幕式的懲罰機制,限制人民的思想自由和選擇職業自由,到處限制言論、排擠愛國人士,實際上是一個最為專制地區。

TNL+ 2023/05/21 | 柳金財

作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口中的「維持現狀」會不會漸變成「法理台獨」?

2016年蔡英文總統執政宣稱主張「維持現狀」,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事實上,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依然保留「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從憲政法理層次來說,「兩岸一國」、「一國兩區」及主張兩岸統一是基本國策。

2023/04/07 | BBC News 中文

馬英九訪中行接近尾聲,各界如何看待他的新角色和引發的口水戰?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在社群媒體發表評論指,馬英九想凸顯的是「一中兩府」,一個中國有兩個政府,這個中國的主權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互重疊的,但中國卻認為一個中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獨享,「所以馬根本是一廂情願,反而落入中國的『一中』圈套。」

2023/02/08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專訪】瑞士國會友台小組聯合主席:背景敏感,為何選擇此時出訪台灣?

瑞士聯邦議會代表團訪問台灣,在中國看來,這無疑是一種「挑釁」。台北機場甚至因此收到了炸彈威脅。瑞士議會國民院社會民主黨議員莫麟納(Fabian Molina)接受了瑞士德語電視台的採訪,解釋了他為何認為「本次訪問是正確的決定」。

2023/01/26 | TNL 編輯

美國18位眾議員共提決議案,敦促拜登政府屏棄過時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獨立

提案的議員強調,事實上,中國、台灣和美國三邊關係的背景在「一中原則」製定後的近半個世紀裡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台灣擁護民主和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之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大多數台灣人現在認為自己與中國大陸及其人民截然不同。

TNL+ 2023/01/07 | 魯汶的袋熊先生

【黑域計畫】完結篇:中共就算佔領了一百個台灣,中華民族也是不會復興的

「台灣」不只是一個國家,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態度、一種價值觀。我相信在「一個中國」的框架裡,最後被逼死的會是中國共產黨:君之視民如土芥,則民視君如寇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如果最後還是打起來了,我們也願意為了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死。

TNL+ 2022/12/21 | 魯汶的袋熊先生

【黑域計畫】5:「反向統戰」很重要,無論防守再強,進攻做不好一定不會贏

我們要怎麼跟自己的小孩解釋,因為爸爸想要台灣獨立,所以成功爭取到了兩岸統一?急獨必然等於急統,第四次台海危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果獨立是容易的,我們也沒有必要在這裡做出如此迂迴的論證。

TNL+ 2022/12/07 | 魯汶的袋熊先生

【黑域計畫】4:《三體》的設定,剛好可以推導出台灣抗中的三個選項

台灣目前的的選擇,同等於自動給予中國「開戰合法性」,而「黑域計畫」的防禦方式是進攻,是發動文化戰爭,是利用瓦解中國共產黨統治合法性的方式來保衛台灣,從而使其武統台灣的理由受到質疑。

2022/11/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學者分析:北京企圖干預2024台灣總統大選,但台灣社會面對假訊息抵抗力愈來愈強

紐約艾德菲大學(Adelphi University)文理學院院長王維正表示,北京向來被視為台灣選舉的影武者,可能偏愛中國國民黨。但鑑於香港近年局勢、習近平限縮九二共識定義,國民黨很難維持支持兩岸統一的立場,台灣政壇將只剩「親現狀」政黨。

2022/11/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習會談3小時:學者分析「護欄」成為關鍵詞,需定義「到什麼程度不會出軌」

紐時報導形容,拜登與習近平「謹慎承諾」嘗試改善美中處在數十年來最充滿敵意的關係,但兩人發言顯示台灣仍是最有可能引爆兩國衝突的因素。拜登警告習近平,中國對台咄咄逼人的姿態威脅區域穩定,最終可能危及全球經濟。習近平則回應,北京希望看到並始終致力於保持台海和平穩定,但台獨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

2022/11/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習會談3小時:拜登表明反對中國脅迫台灣,習近平稱中美關係不該是零和博弈

拜登在隨後的記者會談及與習近平的會談時表示,他們兩人就雙方的意圖與優先事項進行公開坦誠的對話。習近平清楚美國將捍衛美方利益與價值觀、促進人權、捍衛國際秩序,並與盟友與夥伴同在。在談到台灣議題時,拜登重申美方「一個中國」政策不變,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將致力於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TNL+ 2022/11/11 | 柳金財

賴清德稱台獨的現代意義是「台灣不屬中國一部份」,這樣的兩岸路線會走得比蔡英文更遠嗎?

普遍中方學者認為,一旦選上賴清德擔任總統,兩岸關係幾乎更形惡化。但賴若採取激進台獨路線,則恐引發中共武力威懾,若賴以總統身份提出「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務實台獨工作者」,則將引發比裴洛西訪台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甚至有些悲觀論點以為,選上賴清德等於形同選擇戰爭的說法。

2022/09/27 | 吳尚融

「一個中國的兩岸關係」類似於兩德、兩越以及兩韓,卻不能說是一樣,為什麼?

只能說1945年台灣光復,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剛從日本脫離統治剛回歸中國的台灣,最後會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政治中心,也揹上中國統一的政治責任問題。不管現在的總統、政客多想要推掉這個責任,都是推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