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英語: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簡稱一帶一路(英語: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標準英文縮寫:B&R),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2013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投資近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7 | 精選書摘

《中國斯坦》:北京正在歐亞大陸鋪一條新絲路,而且是人造纖維之路

在中亞,習近平首度提出宏大的「一帶一路」倡議,打算建造通往西邊的新絲綢之路。要了解中國的新外交願景及其造成的後果,我們應該到歐亞大陸心臟地帶探究。

2023/1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義大利政府證實將退出一帶一路,中國:反對抹黑破壞製造割裂

梅洛尼政府已正式告知中國,義大利將退出「一帶一路」倡議,這對北京當局擴張這項大規模投資計畫的雄心造成新衝擊。據報導,義大利外交部長塔加尼(Antonio Tajani)6日於義媒Adnkronos在羅馬主辦的活動上表示,這項協議「沒有產生預期效果」,並且不再是「優先事項」。

2023/12/06 | BBC News 中文

中國開發商在馬來西亞建造的「鬼城」碧桂園:「這裡很孤獨,只有你和你的思想」

中國開發商碧桂園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贏得了「鬼城」的綽號。在荒蕪的海灘上,有個破舊的兒童遊樂場、一輛生鏽的老爺車,還有一個白色的混凝土製成的「不知通向何處的樓梯」。夜幕降臨時,森林城市變得漆黑一片,高聳入雲的巨型公寓樓裡有數百間公寓,但亮著燈的不超過六盞,很難相信這裡真的有人居住。

2023/11/29 | BBC News 中文

中國在給邦交國分三六九等嗎?盤點北京如何將外國對中關係分門別類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高敬文認為這些分等沒有多大意義,但對於中國來說,卻是限制伙伴國家自主的方法。他說,當習近平提出「新型大國關係」描述時,歐巴馬政府幕僚也認為當中有「陷阱」。

2023/11/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國外相卡麥隆:世界已改變,國家安全是對中政策重點

卡麥隆說的「世界已改變」是指自他在2010至2016年期間擔任首相以來世界發生的變化。他在首相任內與財相歐斯本(George Osborne)合力推動英中關係「黃金時代」,卸任後則曾為涉中資及北京「一帶一路」倡議投資建設案奔走,引發部分英國國會議員質疑。

TNL+ 2023/11/27 | 橫議拉美

中國「一帶一路」十週年,「自然延伸」拉丁美洲卻遭遇到「大國瓶頸」?

今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十年來,中國與五大洲152多個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其中包括22個拉丁美洲國家。2017、2019及2023年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南美洲智利及阿根廷總統均親自出席。

2023/11/17 | 德國之聲

研究:中國看似在拋售美國國債,但對投資美元的興趣絲毫未減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近期已降至14年來的最低水準。不過,有研究認為,北京並沒有失去對美國債券市場的興趣。

2023/11/17 | 吳象元

評日首相岸田文雄的菲馬行:現在是日本在東南亞的「新黃金時代」

日本在東南亞的角色,從二戰期間具侵略的野心到戰後轉為援助要角,如今因中國崛起和美中關係的變化,日本宣布進入「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而這樣的改變也體現在本次的訪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之行。

2023/11/16 | BBC News 中文

英國前首相卡麥隆復出擔任外交大臣,但中英「黃金時代」已一去不復還?

如今卡麥隆「回朝」,但曾銳生認為英中「黃金時代」不可能重臨。「北京並未在『黃金時代』期間顯著提升對英貿易或經濟聯繫,那憑什麼認為卡麥隆獲任命為外相便會讓此重臨?」世界持續觀望中國能在以色列-哈瑪斯戰爭中擔任什麼角色,包括能否協助促成停火。那麼,卡麥隆就任後會否趕緊為此遊說中國?

2023/11/14 | BBC News 中文

拜習會:台灣問題、俄烏戰爭、以巴衝突、重啟軍事對話,時隔一年美中元首再會晤有哪些看點?

分析人士認為,這次領導人會晤更多是為了管理競爭和穩定雙邊關係,防止對抗升級,產生對雙方都不利的負面影響。但不要期望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對所謂「重啟」雙邊關係不應抱有期望。其中一部分重要原因是,美中雙方目前仍是競爭對手,雙方都試圖在軍事、經濟、貿易等方面的牽制對方的影響力。在人權問題、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上存在根本分歧。

2023/11/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一帶一路」承建機場被爆品質不佳,尼泊爾反腐單位調查是否涉貪

尼泊爾第二大城市波卡拉(Pokhara)耗資2.16億美元(約新台幣70億元)的國際機場於今年1月開放,卻未能吸引任何定期國際航班,這引發了人們對它是否能產生足夠的收入來償還向中國貸款人提供貸款的擔憂。尼泊爾官員已要求北京將貸款改為贈款,以減輕財政負擔,但中國尚未同意。

2023/11/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法規趨嚴經濟放緩,疫情後多所國際學校走向沒落,面臨關閉或合併

COVID-19疫情3年被認為是行業的轉捩點,一方面英、美、加等國家的家庭期間大量離開中國,同時雙邊關係緊張也影響了這些國家的公民到中國,導致外國生源減少。美國駐北京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上個月在一場會議透露,在中國的美國學生人數已從2015年的1萬5000人,降至目前的350人。

2023/11/07 | 美國之音

菲律賓放棄與中國商談三項重大鐵路建設,日韓印有意願資助50億美元

分析表示,「一帶一路」在疫情和中國經濟問題雙重打擊下近年進展急劇減緩,甚至名存實亡,而中國希望藉由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重振該計劃,而就在高峰會結束的幾天後,菲律賓便正式宣布放棄與中國商談三項重大鐵路建設項目的貸款融資。

2023/11/05 | BBC News 中文

馬克宏為何此時出訪中亞?背後有能源、地緣與對抗中國的戰略考量

法國一直以來從法國公司在尼日營運的礦山進口其大部分鈾(雖然不是最多)。但是,自從尼日在夏天發生軍事政變,推翻親法政府後,法國政府憂慮於這種供給是否還能持續。當時,巴黎方面表示政變對其能源供應沒有短期威脅,法國的鈾庫存足夠維持約兩年。但馬克宏的中亞訪問,卻凸顯了巴黎對尼日政治動蕩帶來的影響,日漸不安。

2023/11/04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岸田文雄訪菲律賓|佐科威出席新都機場動土典禮|中柬2024年人民交流年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3日到4日出訪菲律賓,會晤總統小馬可仕等要職。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指出,日本與菲國正處軍事協助議談的最後階段。菲方則指出希望與日本洽談「相互准入協定」,此協定簽署後將簡化雙邊聯合軍事演習的手續。

2023/11/02 | BBC News 中文

中國在以色列與哈瑪斯面前的三個問題:想要什麼、能做什麼、顧忌什麼?

衝突爆發後不久,曾參與1989年北京天安門學運的楊建利博士在《外交家》雜誌撰文說:「一個開放、自由、強大且繁榮的以色列並不符合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要是哈瑪斯的襲擊,其背後的更大企圖是要強行破壞以色列-沙烏地關係正常化,那麼中國將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2023/11/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成立「新疆自貿試驗區」強化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學者:對吸引中亞外資打問號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表示,新疆自貿試驗區的建立旨在加強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的陸路聯繫,但能否起到吸引中亞外資的作用則令人質疑。莊嘉穎指出,中亞國家能對外投資的資本應該少於中國很多,他們更希望吸引中國在他們境內投資。

2023/11/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澳洲智庫:南太平洋島國對中國貸款興趣下降,北京改策略不再「大撒幣」

太平洋地區政府明顯對中國貸款、特別是基礎設施貸款的興趣已經下降,這顯示中國已在援助的競爭中被其他國家擊敗。據表示,中國對南太平洋島國的援助在2016年達到頂峰後就一直呈下降趨勢;而貸款支出的下降主要反映了太平洋島國的需求下降,以及傳統發展夥伴在提供替代融資方面的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