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
《時間怪獸》:大英帝國主義的出發點是良善的,但是卻具有破壞性
一九二五年的《勛章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of the Medal)試圖推翻英國人長久以來的論述(說印度人對於英國人完全慈愛的存在展開了惡魔般的攻擊),確認了叛亂者所表達出的真實的政治抗議,以及英國人自己挑起的暴力行為。
2023/01/19 |
《改寫人性的人》:二十世紀美國人稱為「種族」的分類,根本毫無遺傳根據
鮑亞士來到世上時,剛好是一八四八年歐洲一系列革命失敗、專制政權重新掌權的時代。如今已屆中年的他,在第二祖國感受到了類似的變化,但不是因為他的猶太人身分,而是因為他是德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的兩大歐洲移民社群(一個是不列顛群島移民,一個是德意志移民)漸漸發現他們是這場國際戰爭中的敵對陣營。
2022/12/01 |
《世界一分為二》導讀:「天才為何成群地來?」論現代主義四大家
一九二二年是新舊文學的分水嶺,本書作者比爾.戈斯坦透過當時人物往來書簡、記事與著作的旁徵博引,重構四位傳奇作家——吳爾芙、T.S.艾略特、E.M.福斯特、D.H.勞倫斯——在這一年的軌跡,也觀見寫作者如何轉化自身的困境與過往,從而淬煉出四部永垂不朽的經典:《達洛維夫人》、《荒原》、《印度之旅》、《袋鼠》,促成「現代」的發生。
2022/07/28 |
《焚書》:只要世人還有一絲絲的溫情,就不會原諒德軍焚燒魯汶大學圖書館的罪行
英國重要知識分子湯恩比(Arnold Toynbee)覺得德國人是刻意攻擊魯汶大學的知識心臟,因為沒有了心臟,大學就無法繼續運作。
2022/01/31 |
【電影】《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金士曼宇宙」追求的,正是鞏固歐洲大一統的英國情懷
金士曼表面上雖然以為全人類服務自居,但終究還是如MI6一樣為英國的利益服務。只不過金士曼的抱負更大,追求的不只是英國好,而是要鞏固全歐洲的統一(在英國的領導)之下。
2022/01/15 |
【電影】《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中登場的歷史大人物,與他們的真實事蹟
《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已經上映,當然,因為配合戲劇效果,劇情當然與史實有很大出入。不過,電影中發生的歷史事件和登場人物卻是真有其事,現在就替大家梳理一下,好讓不熟悉這段歷史的讀者可以有個概念。
2020/02/23 |
《1917》:一鏡到底與劇場式調度衝擊感官,但在故事表現上十分扁平
《1917》跟《敦克爾克大行動》選擇了呈現沒有個性、毫無背景身世的一般士兵,在戰場上因為情勢所展現的純粹人性反應。而《1917》在這裡做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