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一次大戰,或稱歐戰;英語:World War I;法語: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德語:Erster Weltkrieg;俄語:Первая войн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9/02/06 |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

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匈牙利,為何曾被一個「海軍上將」統治24年之久?

匈牙利是個內陸國,但它卻曾經被一個「海軍上將」統治了24年之久,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這又是什麼奇葩組合啊?不過這件事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一切的一切,還得從故事的主人公──霍爾蒂開始說起。

2019/02/03 | TIME

美國一戰後在凡爾賽宮面臨的挑戰,與現今處境毫無二致

法西斯主義在一段時間內被摧毀,共產主義受到遏制並最終消失。但是,新的「修正主義」勢力已經出現,對伍德羅威爾遜在100年前的巴黎和會上首次提出的美國價值提出了挑戰。

2019/01/14 | 精選書摘

《通往天國的階梯》:一戰時證明,要穿越西奈沙漠出埃及幾乎是不可能的

韋弗爾將軍的《巴勒斯坦戰役》一書,是描述英軍在西奈戰役的回憶錄。他坦承,英國最高統帥估計敵軍無法在中部平原找到足夠的水資源,供五千多人和2500隻駱駝使用。

2018/11/19 | Han Way

【國際大風吹】當「美國優先」遇上「法國價值」:馬克龍與特朗普的民族主義之爭

一戰終戰已滿百年,但民族主義情緒又在全球蔓延開來,馬克龍怒斥民族主義不愛國,不只勸特朗普,更是說給露出右傾跡象的歐洲各國聽。

2018/11/19 | Han Way

【國際大風吹】當「美國優先」遇上「法國價值」:馬克宏與川普的民族主義之爭

一戰終戰已滿百年,但民族主義情緒又在全球蔓延開來,馬克宏怒斥民族主義不愛國,不只勸川普,更是說給露出右傾跡象的歐洲各國聽。

2018/11/16 | 黃溢華

所謂一戰、五四屈辱,是中國自己一盤散沙、錯失黃金機會

作者回顧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五四運動上的過錯,認為當中種種問題,包括中國在內各方面均有責任。

2018/11/16 | 黃溢華

所謂一戰、五四屈辱,是中國自己一盤散沙、錯失黃金機會

作者回顧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五四運動上的過錯,認為當中種種問題,包括中國在內各方面均有責任。

2018/11/16 | 《思想坦克》

《不曾結束的一戰》書評:百年後的今天,為什麼還要談一戰?

重新回顧這段歷史,對當前的臺灣有什麼啟示呢?橫亙在書中的三個主要軸線,一是戰爭經驗的延續與轉移,二是對「民族國家」理想實踐的暴力性格的反省,第三則是國際政治與人民主權的難以調和。

2018/11/15 | 黎蝸藤

中國對一戰貢獻少又佔便宜,才是「國恥教育」背後的真相

既然一戰和中國沒有太大關係,勞工貢獻確實「拿不出手」;中國既在一戰中佔了便宜,又要宣傳自己受辱;又有否定北洋軍閥的必要,於是對一戰歷史不熱情,囫圇吞棗也就不奇怪了。

2018/11/15 | 黎蝸藤

中國對一戰貢獻少又占便宜,才是「國恥教育」背後的真相

既然一戰和中國沒有太大關係,勞工貢獻確實「拿不出手」;中國既在一戰中佔了便宜,又要宣傳自己受辱;又有否定北洋軍閥的必要,於是對一戰歷史不熱情,囫圇吞棗也就不奇怪了。

2018/07/09 |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

一戰時英勇,二戰時龌龊:德國帝國元帥戈林的光輝前半生

赫爾曼・威廉・戈林的一生與德國軍事航空的興衰環環相扣,但在兩次世界大戰的評價卻天差地別。很可惜的是,現今歷史研讀者總是著重戈林在二戰時期的龌龊,而不是前半生的光輝,今天就來和讀者們說說他的前期生涯吧。

2018/07/09 | TNL特稿

《不曾結束的一戰》書評:百年前遺留下的毒種至今仍在發芽

上個世紀的氛圍不時籠罩在「會不會有第三次大戰」的討論之下,而這場赤色與藍色的對峙直到世紀末,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與蘇聯解體才暫時畫下句點。但戰爭結束了嗎?答案是否定。一戰直到今天都不曾結束。

2018/07/01 | 精選書摘

白天冷酷無情、晚上縱情性樂的俄共「女射手」

日耳曼志願軍為自己的經歷做了一番身歷其境的描述。當時,他正和手下搜索一棟由兩名拉脫維亞婦女佔據的房子,他們找到「五名日耳曼士兵遭人殘殺的屍體。他們的眼睛、鼻子、舌頭與生殖器都被割掉了。」

2018/06/29 | 精選書摘

《不曾結束的一戰》:《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要求,簡直是赤裸裸的犯罪

許多德國人在1918年用熱情歡迎民主制度的降臨,誰知道不到一年,這份熱情就轉變為深深遭到背叛的感覺,以及對和約條款的憤怒,並說和約才是威瑪共和國「真正的憲法」。

2018/06/29 | 精選書摘

《不曾結束的一戰》:白天冷酷無情、晚上縱情性樂的俄共女射手

日耳曼志願軍為自己的經歷做了一番身歷其境的描述。當時,他正和手下搜索一棟由兩名拉脫維亞婦女佔據的房子,他們找到「五名日耳曼士兵遭人殘殺的屍體。他們的眼睛、鼻子、舌頭與生殖器都被割掉了。」

2018/06/10 | 精選書摘

「美國空軍之父」懷才不遇的一生,和超前時代的「空權理論」

《空防論》出版後一個月,美國海軍「謝南多厄」號飛船發生空難,很快引起米契爾的怒氣。他召開記者會表示「這些事故是海軍部和戰爭部的失職、過失和幾乎構成叛國的結果」。而米契爾因公開指責戰爭部、海軍部無能和失職,受到軍事法庭審判。

2018/03/17 | 精選書摘

《好兵帥克》小說選摘:好兵帥克以他可愛又動人的方式干預了世界大戰

故事從斐迪南遇刺開始說起,幾乎忠實記錄了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身為文學史經典反動角色,帥克的自嘲反映官僚的腐敗墮落,直批國家搖搖欲墜的前景早已凌駕人命之上。

2018/03/17 | 精選書摘

《好兵帥克》導讀:為一戰下了個「捷克式注腳」的經典反戰文學

整部作品藉由帥克這麼一個平凡小人物,反映出一段歷史的面貌:奧匈帝國的崩壞、帝國主義國家的相互殘殺、軍隊的墮落以及教會的貪婪腐敗,並且成功地嘲諷了整場戰爭,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下了個「捷克式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