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上帝

在中華文化信仰中,上帝是中國君主(天子)所祭拜的至上神,又稱為天帝、皇天上帝或昊天上帝,民間俗稱為上天、老天、老天爺、天主、天公、天公伯。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肯亞邪教稱「挨餓致死可以上天堂」,警方持續挖墳已發現89具遺體

警方在收到有關邪教的舉報後,已在肯亞東部海岸城鎮馬林迪(Malindi)附近的沙卡赫拉森林搜尋多日。這個邪教由瑪肯西(Paul Mackenzie Nthenge)領導,向信徒宣教如果「挨餓致死」,就能上天堂「和耶穌相見」。這件駭人的案件嚴重衝擊肯亞社會。

2022/09/02 | 精選書摘

《不馴的異端》:斯賓諾莎對被猶太教會驅逐一事處之泰然,他對教派宗教產生嚴重的懷疑

對阿姆斯特丹葡萄牙裔猶太社區的成員來說,這是有史以來所發出之最嚴厲的宗教和社會驅逐令。那時猶太領袖們在委員會裡深入研究許多文獻,只為了在譴責斯賓諾莎時找到適當的文字。此外,不同於當時所頒布的其他禁令,這個禁令從未被廢止。

2022/08/21 | 精選書摘

《愛迪生傳》:愛迪生對自己引發的神學流言大驚失色,幾乎沒有自由思想家力挺他

「憐憫? 善意? 愛?我沒親自見證過。我們知道大自然的存在,但實際上不認識各種宗教的神。大自然的本質並不友善,不仁慈,也沒有愛意。如果真的是上帝創造我——我指的是有憐憫、善意、愛這三項特質的虛構上帝——照理說,祂也創造了我捕捉和吃下肚的魚。那祂對魚的憐憫、善意和愛到哪去了?」愛迪生說。

TNL+ 2022/07/03 | 魯汶的袋熊先生

西方哲學「上帝已死」邏輯史(下):上帝玩你,誰叫你一出生就自帶原罪呢?

實用主義的觀點認為,無論我們是被上帝創造的,還是由原子組成的,人生都是這樣過。至於人類所有的罪惡,上帝可能在乎,也可能根本就不在乎,有祂很好,沒祂也很棒,這樣沒有上帝也罷,有差嗎?

TNL+ 2022/07/02 | 魯汶的袋熊先生

西方哲學「上帝已死」邏輯史(上):針尖上不能站兩個天使,那能站一個上帝嗎?

中世紀的最高水平的神學家證明了半天,但他的上帝卻像是一個負責寫程式跑演算法的工程師,甚至還為這個系統留下很多Bug不來處理,和《聖經》裡那個每天與摩西進行Skype熱線通話、一言不合對法老降下天罰的那個上帝,似乎不是同一個人。

2022/04/19 | 方格子vocus

主耶穌什麼時候說過:「服事」就等於是「親近上帝」?

《聖經》裡寫的「先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好,那我們再一次翻開《聖經》,主耶穌什麼時候說過:「服事」就等於是「親近上帝」?「參與聚會」就等於是「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

2022/04/18 | 精選書摘

陳鼓應《悲劇哲學家尼采》:尼采的超人,乃是對於古希臘悲劇英雄的憧憬

哲學大家陳鼓應深受尼采啟發,結合自身的時代與感觸,以尼采的生平為脈絡,講述尼采從希臘悲劇中感悟,對當時停滯不前的學術發出吶喊,關懷人類的處境,發揚人文精神,重視生命價值,以境遇內化為自己的哲學。特別附錄作者選譯尼采兩部重要作品的精彩章節。

2022/04/07 | 精選書摘

程天縱《創新有理》:對服務業來說,顧客是「上帝」,還是「資產」?

本書聚焦於「創新」。可以說,從「想像力」開始,激發了「創意」,動手做出新的「發明」,加以商業化之後,創造出新的產業,這就是整個「創新」的過程與結果。

2021/10/17 | 方格子vocus

【書評】赫曼赫塞《徬徨少年時》:全書以意義結構取勝,但在敘事結構有三個明顯缺失

面對外在的現實世界,人們難免感到迷惑。《徬徨少年時》的主角辛克萊要真正的尋找自己、成為自己,探索自己的路,乃有甚多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以及心靈的探索。自我追尋是艱辛的,需要智慧與勇氣。

2021/06/16 | 精選書摘

《老子:年代新考與思想新詮》:「道」與基督教的上帝有很多相似之處,又有一些根本不同

本書以概念的深層剖析和體系的有機重構為主要方法,力求逼近老子哲學的本來面目,同時探討老子哲學的現代應用或現代意義。作者認為老子哲學體系是以自然為中心價值,以無為為實現中心價值的原則性方法,以辯證法和道分別為自然和無為提供經驗性和超越性的論證。

2021/05/27 | 精選書摘

《找到我的歸屬感》:我沒辦法忘掉「愛滋病是來自上帝的審判」這句話

在尋找歸屬感的同時,我們要找到「真正的自己」,而非成為「全新的自己」。唯有誠實面對自己需要什麼,不犧牲自我與自身重視的事物,才能感受到被需要與接納,獲得真正的幸福與滿足。

2021/04/21 | 精選書摘

吳爾夫《普通讀者》:《魯濱遜漂流記》的每一頁,都毫不客氣地與我們的預期相牴觸

《魯濱遜漂流記》或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它是一部傑作,而它之所以成為一部傑作,主要原因就在於狄福自始至終堅持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審視一切。由於這個緣故,他處處讓我們受到挫折和嘲弄。

2021/04/01 | 讀者投書

考據七個版本的《聖經》,論證上帝到底有沒有反同性戀?

人類這個受造物種很重要,是上帝創造出來幫它管理其他受造物種的,祂也最為珍視。但同性性行為達不到生養眾多的功能,這會破壞他這個最珍視之物種的延續。所以為了保護人類這個物種的延續祂當然會極力反對。

2020/08/21 | 精選書摘

《街角遇見哲學》:「鐘錶」是魔鬼的傑作,還是純淨理性的樂園?

因為齒輪機械是種全才機械(就像我們今日的電腦),它從一開始就被理解為普遍秩序原則也就不足為奇。甚至可以說,中古世紀的思想家把親愛的上帝重新培訓成鐘錶匠,畢竟從那時起,任何上帝存在的舉證都會提及齒輪機械的卓越。

2019/12/10 | TIME

《耶穌是王》:肯伊威斯特找到了上帝,卻失去了靈感

知名饒舌歌手肯伊威斯特推出全新專輯《耶穌是王》,眾所矚目中誕生,但是其成績卻差強人意,這張專輯的概念看似崇高,但這也是他最沒有野心的一張專輯。

2019/11/17 | 精選書摘

河合隼雄《神話與日本人的心》:猶太基督教文化與日本神話的「原罪」與「原悲」

「美」的事物其意象背後,流動著深沈的悲傷情感。日本人非常重視這種情感,將它們概括稱為「哀憐」。對日本人來說,不僅是《源氏物語》,許多故事都讓他們體會到這種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