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上癮

成癮(英語:addiction)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即使這些行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續重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25 | 讀者投書

從2022英國電子煙高峰會,反思台灣在「菸草終局」面臨的難題

時至今日,儘管各國在菸草控制和減少吸菸危害做了許多努力,人類與「菸草終局」(Tobacco Endgame)的距離卻令人沮喪。在鼓勵吸菸者轉用危害較低的產品時,也可能造成青少年嘗試,進而增加對傳統菸品上癮的可能。在美國,電子煙的販售就因此陷入了爭議與僵局。

2022/05/21 | 吳秉霖 |會敲鍵盤的擬刺尾鯛

台中市警局稱「大麻成癮性僅次於海洛因」,甘安捏?究竟影響成癮的因素有哪些?

警政機關時常到學校與公家機關等場合進行反毒宣導,這些宣導往往搭配誇大但朗朗上口的標語來達到其嚇阻目的,如同這次台中市警察局被炎上的臉書貼文:「大麻是第2級毒品,成癮性僅次於海洛因」或「一朝涉毒,一生皆輸」,這樣的訊息會使大眾不滿甚至留言嘲諷,是因部份資訊錯誤且並無實證背景支持,更與使用者經驗不相符,有過於去脈絡化之虞。

2022/01/26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在家種植大麻獲准,泰國有望成為東南亞首個大麻全面合法化國家

泰國2018年成為東南亞首個醫用大麻合法化國家,如今即將通過大麻全面合法化條例,衛生部表示此政策將有助於發展國家農業。

2021/09/13 | 健康010

咖啡因知多少?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這樣算是過量嗎?

一杯超商販售的中杯(12oz/約360cc)美式咖啡大約含有200mg的咖啡因;同樣容量的拿鐵則約有160到180mg咖啡因,所以一天兩杯,就會超過成人建議攝取量了喔!

2020/12/28 | 環境資訊中心

哈佛研究:灰蝶分泌的「蜜露」對螞蟻造成有如毒品的吸引力

雖然雀斑灰蝶屬幼蟲進入蟻窩受盡禮遇,但不是每一種都懂得感恩,蜜露散發的毒品效果甚至讓螞蟻忽略照顧自己的幼蟲,蝶與蟻兩者複雜的互動關係,留待讀者公評。

2020/07/26 | 精選書摘

《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酗酒會令人憂鬱,但我不相信所有的酒鬼都很憂鬱

我的經驗是,陷入純粹憂鬱時,酒不會特別誘人,然而焦慮不安時,酒就變得格外誘人。問題在於,同樣的酒一方面能減輕焦慮,另一方面卻會加劇憂鬱,所以你的心情會從緊張害怕轉為悲淒、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2019/10/25 | 港台電視31

《生日快樂》︰媽媽因賭入獄,一家人努力修補關係

Jacqueline產後突然嗜賭,深愛太太的Steven多次勸導她戒賭,她答允了卻食言,後來更因欠債犯案入獄。出獄後,一家人努力修補關係,重建家庭。

2019/04/03 | TIME

20%美國青少年頻繁抽電子煙,卻沒找到妥善的戒癮療法

隨著越來越多的孩子迷上尼古丁,如同席茲一樣的父母漸漸了解到能提供給孩子們的資源越來越稀少。在尋找尼古丁成癮的治療方法時,電子菸的使用遠遠超過了科學的腳步。

2019/03/11 | 讀者投書

從政者更應站出來支持科學實證——再回應張秀賢

政府是次建議規管電子煙及另類煙草的科學証據實為薄弱,在沒有足夠科學實証支持下,進行公眾諮詢只是刻舟求劍,令輿輪更容易被情緒牽引,而令政策討論背離理性思考。

2019/02/18 | 精選書摘

用「紅蘿蔔」激發幹勁,長遠或引起「慢性疲勞」

在腦部研究日新月異的今天,如果要讓人採取行動,結論是得用紅蘿蔔,那實在太令人難過了。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擺脫讓人成癮的紅蘿蔔,學習像樣的「持續的技術」吧。

2018/10/16 | 貝加爾

從控煙、禁煙看現代社會的家長式管治

現今的政府文宣教育及煙包上的警告字句,公眾也知道吸煙的害處及後果,站在密爾及費堡的立場上,煙民該有吸煙的權利應不受干預才對。至於軟性家長主義者站在理性考慮的後果立場來說,禁煙便可視之為正當的干預。

2018/07/25 | Kayue

電子煙界的iPhone︰在美國年輕人之間迅速流行的Juul

在美國,雖然吸傳統捲煙的中學生人數續年下跌,但使用電子煙的人數逐年增長,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面世三年、市場佔有率已過半的Juul。

2018/06/12 | 王輝斌

「青少年容易有上癮行為」是不是真的與生理時鐘有關?

生理時鐘與上癮行為之間的關係,在動物實驗上有著令人強力的證據顯示,當生理時鐘失常時,動物會出現對上癮物質較高的敏感度與依賴性;但是在以人對像的調查研究上,有許多其他可能的共同存在的因素沒有被排除,這樣的研究限制導致調查結果的可信度不如動物實驗。

2018/06/04 | 精選書摘

鴉片類藥物的歷史︰從罌粟、嗎啡到海洛英

鴉片堪稱人類最古老的藥物,若追溯起鴉片的歷史,便能看出大自然的藥物多麼令人費解,而人類尋找藥物的過程又多令人佩服。

2018/06/03 | 精選書摘

《藥物獵人》:罌粟、嗎啡到海洛因,鴉片類藥物的歷史

當鴉片化合物與特定的腦內啡受體結合後,受體就會傳達訊號給神經元,使其產生其它分子化合物,進而啟動大腦迴路,產生愉悅感與止痛效果。即使鴉片對人類神經系統的作用已得到解釋,但這個疑問仍懸而未解:為什麼罌粟會產生這些能混淆大腦的化合物?

2018/01/1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你不用自責——忍不住想滑手機,並不是意志力的問題?

我們知道販賣高度成癮的毒品是重罪,可是經營和販售的是令人行為成癮的社群網站、色情網站、手機、遊戲呢?換來的並非是牢獄之災,而是名利雙收,又能玩「奶頭樂」,何樂而不為呢?

2017/12/25 | 精選書摘

「績效上癮」的企業文化:受多巴胺驅動的獎勵制度,只會創造自私心態

獎勵制度的設計不僅允許對多巴胺上癮,甚至還培養並鼓勵這種現象。就跟所有上癮的東西會出現的後果,我們的判斷變得混沌不清,我們變得不那麼關心別人,自私心態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