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 |
找尋民主社會發展的理由——紀念影響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的巨人查爾斯.蒂利
查爾斯.蒂利(Charles Tilly)在學術研究的中後期,改從「關係論」去進一步理解社會的發展。他們認為,蒂利在鼓吹建構一種關係社會學,強調社會關係是社會生活的核心,因此這本社會學的小品,看似與蒂利長期以來的關懷有些落差。但我認為,《人為什麼要找理由?》反而是最能表現蒂利對人與社會關懷的一本書。
2023/04/04 |
淺談馮內果小說《Harrison Bergeron》的政治哲學:你值得擁有你的天生秉賦嗎?
擁有高顏值、好身材、聰明的頭腦在故事中成為了一種原罪。但Harrison他沒有透過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獲得以上的條件,照理說應該可以合理的保有這些優勢。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麼你已經接受了諾齊克所主張的「justice in initial acquisition」。
2022/11/09 |
《一本書讀懂資本主義》:我們應該擔心的是國家內的不平等,抑或整個世界的不平等呢?
你我只能在狹小、破舊的租屋中流連,而位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士,卻擁有幾輩子花不完的財富,這樣的不平等從何而來?倫敦國王學院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波特斯認為,世界不可能真正人人平等,因為平等也象徵沒有工作或投資誘因了,因此重要的是能在「平等」與「效率」間取捨。目前世界顯然沒有太過「平等」的困擾,因此如何限制資本主義作用下不斷擴大的不平等,是各國以及全球層級的政治制度該面對的挑戰。
2022/09/09 |
《食托邦 Sitopia》:分享餐食是最古老的經濟型態,依賴的不是價格或市場,而是直覺的共通價值
如果我們要建立一個和二十一世紀相稱的社會(以合作而不是剝削為基礎的社會),就需要更理想的分享機制。要探索這個新機制,首先需要了解我們目前的機制——也就是研究它背後的政治思想,是如何演變成為今日民主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