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

世代(英語:generation),是指用來劃分時間與群體的名詞。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0/11/17 | 精選書摘

《主體、心靈、與自我的重構》(下):「世代不轉換」是家庭主義難以為繼的關鍵

當前家庭主義所關連到的種種問題就呈現在「世代不轉換」的現象上。所謂的世代不轉換,指的是不論子代的年紀與經驗能力如何,也不論親代如何衰老與退化,親代永遠在家庭中佔據決策意見的關鍵角色。

2020/01/15 | 李秉芳

【圖輯】除了藍營青年要「清黨反紅統」,國民黨敗選後第一次中常會外面6群人是誰?

吳斯懷說,「吳斯懷辭掉不分區立委,國民黨就會變好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連國民黨中央黨部也認同這答案,就叫他離開,他毫無怨言。

2019/12/16 | 精選轉載

【插畫】是在哈囉?讓你大翻白眼的網路流行語

流行語的更迭總令人摸不著頭緒,當時的那些新新人類,在今天也已經變成別人的長輩,而現下「小朋友」所用的流行語,在「老人」的耳裡聽了也大翻白眼。

2019/01/22 | 林兆彬

滿分電影《G殺》:香港年輕世代的絕望控訴

「對港產片來說,我相信《G殺》的題材和強烈風格都是前所未有的,更成功平衡了商業性和藝術性,開創出港產片的新格局,誓必成為近年港產片的代表作。」

2018/04/08 | 白經濟 TalkEcon

誰支持同性婚姻?從出生世代與教育程度觀察

對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態度,除了「愈來愈多人支持」,「愈晚出生的人愈支持」,我們還知道什麼?這篇將提出一些事實,邀請大家一起腦力激盪:人們對同性婚姻的態度如何形成?哪些可能的形成方式與本文提供的「事實」相符?

2018/02/18 | 精選轉載

拜年備忘 : 世代經歷不一樣

年輕人,請明白老年人記憶中的香港,不是你的香港。老年人,請明白年輕人要面對的香港,不是你的香港。

2018/01/22 | 吳易真

找到自己的戰鬥位置,就是最好的生存方式:《厭世代—逆境中的養分對談》講座實錄

狄更斯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的小說《雙城記》一開頭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以這段話來形容《厭世代》所處的時代,太適合不過。2017年關鍵評論網重磅級調查報導《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除了解析台灣整體社會的結構性問題,也希望藉實體講座,告訴你如何由逆境中獲取養分。

2017/12/20 | 湯米

【插畫】某島為什麼人才嚴重外流?

「世代信任」就像一個哲學問題,沒有人能保證創新、改變就一定會越來越好。但肯定的是,當大家都只想穩穩地做,缺少危機意識時,留在原地的人就是等著被時代淘汰。

2017/12/19 | 王陽翎

張學友,一位跟時代脫節的好男人、好歌手

作者認為,張學友發展事業之餘,亦相當重視家庭,不失為出色的好歌手、好男人;四大天王,他還是比較穩重。在中大講座,他平實的分享很多是根據人生經驗,不是執意向年輕人說教,也不見得在談香港民主理想,我們不妨輕鬆一點看待,留意他值得學習的一面。

2017/12/18 | 王陽翎

張學友,一位跟時代脫節的好男人、好歌手

作者認為,張學友發展事業之餘,亦相當重視家庭,不失為出色的好歌手、好男人;四大天王,他還是比較穩重。在中大講座,他平實的分享很多是根據人生經驗,不是執意向年輕人說教,也不見得在談香港民主理想,我們不妨輕鬆一點看待,留意他值得學習的一面。

2017/12/16 | 傅紀鋼

《猜火車2》:一群英國吸毒青年,20年後的生活將走向何方?

貫穿全片的一個概念,就是「懷舊」。片中角色不斷的緬懷過去,彷彿那是現在再也無法得到的美好事物。外國影評大致的評語,是這部續集緬懷許多老梗、新意不足,評價低於《猜火車》。偏偏這正是本片的重心。

2017/09/22 | 精選書摘

「家人」與「夢想」,就是白鬍子海賊團與草帽海賊團的最大差異

白鬍子所率領的海賊團是一個模擬的家族結構,其夥伴是由類似的成員建立起來的。或許是因為白鬍子的夢想是「擁有家人」吧。而贊同白鬍子夢想的人們雖說是海賊,卻依然憧憬著家人的關係。草帽一行人的成員卻發展出多樣性。另外,夥伴們對於白鬍子與魯夫信賴的根據也有差異。

2017/07/29 | 王陽翎

日本社運、佔領世代火紅的10年:上一輩都是騙人的!

從日本政策學部教授小熊英二的角度,有助我們從東京都60年代走到近年的社運歷程,不同社會脈絡之下人們走上街頭,反抗權力架構人性的異同與得失,只要了解當中的細節,便知道即使兩地制度與時代不同,社會運動的一些人性與細節依然具有比照意義。

2017/07/29 | 王陽翎

日本社運、佔領世代火紅的10年:上一輩都是騙人的!

從日本政策學部教授小熊英二的角度,有助我們從東京都60年代走到近年的社運歷程,不同社會脈絡之下人們走上街頭,反抗權力架構人性的異同與得失,只要了解當中的細節,便知道即使兩地制度與時代不同,社會運動的一些人性與細節依然具有比照意義。

2017/07/07 | 王陽翎

如果你無法「靠爸」,踏入職場前必讀這三本書

如果你仍是23歲的年輕人,又如果你出身的家境是基層乃至一般中產,沒有坐擁千萬、億萬身家的父母作為「後盾」, 有三本書在你踏進社會初期是必讀的,好讓你盡早察覺全球的形勢,評估自身的處境加以應變。

2017/07/06 | 王陽翎

如果你無法「靠父幹」,踏入職場前必讀這三本書

如果你仍是23歲的年輕人,又如果你出身的家境是基層乃至一般中產,沒有坐擁千萬、億萬身家的父母作為「後盾」, 有三本書在你踏進社會初期是必讀的,好讓你盡早覺醒全球的形勢,評估自身的處境加以應變。

2017/06/09 | 徐少驊

破解App世代——年輕人被科技環境塑造心態

每一代人都會受到成長的環境影響,就正如「嬰兒潮世代」樂觀和積極向上的意識是受惠於全球的經濟起飛,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作者藉一些資訊科技著作,分享科技塑造新一代心理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