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5/23 | BBC News 中文

中國-中亞峰會落幕:《西安宣言》避談俄烏,北京力圖彰顯與中亞五國的歷史和友誼

中國在中亞的貿易額雖然並不是中國外貿的重頭,但是,中亞五國不僅自然資源豐富,而且承東啟西,是歐亞貿易必經之路。在俄羅斯陷入曠日持久的烏克蘭戰爭時,中亞可以將中國作為替代選項。

2023/05/19 | BBC News 中文

中國-中亞峰會:2023北京主場外交大戲,被「挖呀挖呀挖牆腳」的俄國心裡怎麼想?

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中亞一向被視作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莫斯科忙於烏克蘭戰爭,中國深入自己的後院「挖呀挖呀挖牆腳」,原本說好的合作「無上限」,現在邀請自己的五個「小兄弟」來開峰會也沒有請普亭或者代表來列席,克里姆林宮心裡怎麼想?

2023/05/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G7峰會與中國中亞峰會幾乎同時猶如「外交擂台」,北京學者:美國由「價值觀聯盟」轉向「技術管制聯盟」

由於G7廣島峰會與「中國─中亞峰會」幾乎同時舉行,加上中國恐將成為G7廣島峰會的眾矢之的,使得這兩場峰會被外界賦予「打擂台」的印象。雖然「中國─中亞峰會」的影響力與份量無法與G7峰會相比,但中國是否會藉此機會釋放利多拉攏中亞五國,以壯大自身在地緣上的影響力,並藉這場峰會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圍堵作出最新回應,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

TNL+ 2023/04/27 | 許劍虹(Samuel Hui)

盧沙野一次得罪15個前蘇聯加盟國,「戰狼外交」走到盡頭終究還是全面崩盤

討厭蘇聯的國家不只是14個,就連俄羅斯本身也難以為盧沙野的發言感到欣慰。「戰狼外交」走到了盡頭,終究還是全面崩盤。本來法國與中共的關係,在馬克宏總統放問大陸後看似有所提升,如今在法國議員們的抗議下又有了回頭路。

2023/03/03 | BBC News 中文

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訪中會習近平,兩國對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極感興趣」

中國外交部的聲明將兩國的關係描述為「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這是北京一個罕見的外交詞語,目前它只用於另一個國家——巴基斯坦。根據BBC國際媒體觀察部的分析,這意味著現在白羅斯在中國對外國際關係盟友中,排名很靠前,僅次於俄羅斯。

2022/06/14 | 納扎爾拜·葉爾肯 Yerkin Nazarbay

中亞五國趁俄烏戰爭迎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聯手打造歐亞心臟的「新大動脈」

中亞五國在俄烏戰爭引發的地緣風暴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性重大機遇,相反化危機為轉機,聯手打造歐亞心臟之「新大動脈」。其中哈薩克則作為區域的「軸心」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區域建設之關鍵作用。

TNL+ 2022/06/07 | 張宇韶

普亭拉攏中國不再反對「中吉烏鐵路」,北京卻配合西方「航空制裁」俄羅斯

許多觀察家都認為北京期待經由美國與北約之手削弱俄羅斯的影響力,或者在戰爭中火中取栗擷取更多的好處,累積對俄國的議價籌碼,從修建鐵路與禁止沒收飛機入境大抵看出事態的發展。

2022/04/30 | 精選書摘

《絲路一帶》:在塔吉克「帕米爾公路」挑戰-50℃世界屋脊,尋找馬可波羅羊

從伊朗、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哈薩克……中亞的初探,除了驚喜,更擁有許多人類對大自然與文明歷史的適應力與意志力的拓展。透過Winny寬闊溫厚的旅人之眼,無論面對雙邊的差異或互補,在體驗之外,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世界的異同、接納、傷懷與平衡。

2022/04/06 | 芭樂人類學

誰的地緣政治?了解三種截然不同的烏克蘭全球論述

以功利角度而言,烏克蘭與哈薩克對於台灣的啟示,似乎是如何自保,如何讓自己變的重要,如何讓自己不要被犧牲。但對於人類學者而言,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國,再微不足道的社群與人民,或看似再不理性的意識形態,我們都有責任要將他們再度人性化。

2020/03/26 | 盛世邊緣

中亞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面對兩難與離間

當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選擇於哈薩克宣佈「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既反映中亞地緣關鍵角色,五國領袖對這機遇也翹首以待。但它們對中資真的沒心存顧忌?俄羅斯雖然口說支持倡議,但暗地裡是否在挑撥中亞與中國之間的矛盾,以維持其地區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