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共二十大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二十大)於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防長李尚福失蹤多日,分析:恐步秦剛後塵,中國官場數十年「存量腐敗」防不勝防

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說,李尚福是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所提拔重用的,他與先前因不明原因而被拔掉外交部長職務的秦剛都是國務委員,屬副國級領導人,「這和一般的部長出事性質有些不同,說明習的用人大有問題,起碼對高級幹部的審查工作沒做好。」

2023/01/08 | 德國之聲

習近平解決南海爭端的手段,就是靠經濟魅力把東南亞國家俘虜過來

二十大以後,習近平決定在外交方面撒一個大網,而這張大網的重點是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南海國家。南海對沿海國家來說是塊寶地。對中國來說也是軍事上一個重要關口,特別是如果台海戰爭爆發的情況下。中美都在說服這些國家成為夥伴,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北京跟華盛頓的競爭。習近平這盤棋是否能贏呢?

2023/01/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共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輪廓成形,「三巨頭」習近平、王滬寧與王毅強化統戰與鬥爭

以往預料是被喻為三朝國師的王滬寧會強化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理論建構,增進其內涵;但郭瑞華認為,對台部分應沒有太急迫,認為王滬寧會先建構統戰理論,加強統戰工作與論述,有一部分應也會包含對台統戰。王滬寧預料也會接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2022/12/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旅美學者:中國防疫失敗,習近平跌落神壇,《紐約時報》:凸顯中共不會治國

旅美中國政治學者鄧聿文認為,防疫的失敗,看來並未動搖習近平第3個任期對權力的絕對掌控。但從毛澤東的例子來看,習近平已跨過了權力和權威的巔峰期「進入下行通道」。而以今年12月當局被迫放棄清零為分水嶺,習近平就算還能統治中國10多年,但「已經走在下坡路上」。

2022/12/23 | nippon.com 繁體字

【專訪】日本防衛省官員門間理良:我認為中國現在不會侵略台灣本島,但東沙等離島就另當別論了

中國共產黨在10月召開的二十大,把「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寫入相當於最高政治規則的中共黨章,顯示出強烈的決心。進入第3任期的習近平領導層,研擬了什麼樣的侵臺劇本?此外,面對增強軍事壓力的中國,隣國日本又該如何因應呢?本文專訪專門研究臺灣的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地域研究部長――門間理良。

TNL+ 2022/12/16 | 柳金財

中共二十大後對台戰略「軟更軟、硬更硬」,台灣不該自陷「引戰」困境

美國雖宣稱「不支持台獨」,但卻又運用印太戰略,強化台灣的戰略性價值及地位、角色,這可能對台釋出錯誤信息,讓台灣人民誤以為美國「口說」不支持台獨,實則卻是暗中助攻台獨。

2022/12/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趙春山:中共對台兩手作法可能變成「軟的不會更軟,硬的可能更硬」,明居正:台灣在美中沒有不選邊的空間

明居正強調,中共明白犯台必須繞過美國與日本,因此若美國堅決支持台灣,台灣堅決靠向美國,中共打台灣不會成功。為此,中共必須分化台美關係,這幾年中共對台統戰的重點在於,要讓人懷疑美國與分化台美關係。他說,台灣有些人沒有看得很清楚,因為對內部政局不滿意而批評美國,剛好是中了中共伎倆。

2022/12/03 | BBC News 中文

北京四通橋事件催生美國年輕華人政治表達:「不要改革要滅共,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

中國獨立政治學者陳道銀對BBC表示,北京四通橋的橫幅播下了一顆抗議的種子。「這顆種子到合適的季節就會開花,甚至結果。」陳道銀指出,這顆種子受到情境的渲染就會衍生出新的抗議,包括隨後烏魯木齊火災引發全國反封控抗議。

2022/11/28 | Abby Huang

【2022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將如何影響兩岸關係?學者:中國對蔣萬安和柯文哲會有期待

中國怎麼看待台灣的選舉結果?學者認為,北京不見得太在乎台灣是誰在執政,統一的進程仍是按照他們的腳步走,不過這次選舉結果包括首都台北市在內,6都國民黨拿下4席,中國對蔣萬安會有期待,也對民眾黨的主席柯文哲有期待,不只台北市,甚至是藍營執政的幾個城市,應該都會恢復兩岸交流。

2022/11/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二十大後習家軍全面掌權,專家分析:新派系將崛起,中共權力分配邁入第五階段

吳國光表示,習頻繁的、高烈度的、非常廣泛的在黨內進行政治清洗,觀察到如毛時代每次黨代會前的政治戲碼。十九大觀察的是習能否組成一個合意的政治局班子,而二十大則是習能否組成合意的常委班子。「但我們都低估了習近平的主導能力,(習近平)把李、汪都逼退了。」

2022/11/21 | 歪脑|WHYNOT

九合一大選將至,中共二十大是否造成影響?為何「抗中保台」牌收不到效果?

中共20大會議結束,習近平在會中強調「解決台灣問題」,這對台灣即將到來的地方大選有什麼影響嗎?對比2019,這次總統蔡英文再打出「抗中保台」牌似乎沒有顯著的效果,學者分析裴洛西來台效應已過,且民眾看到俄國於戰場上的頹勢後,反過來認為中國軍事威脅不可畏。又或者,民眾認為地方大選重點在於監督市政,與國家兩岸政策關聯性不高。

2022/1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媒調查報導胡錦濤「被離場」:想確認胡春華是否入政治局,解讀栗戰書唇語「別看了,都決定了」

當時坐在胡錦濤左方的栗戰書發現胡錦濤想翻閱名單時,馬上出手阻止,接著又對胡錦濤說了幾句話。日本媒體《夕刊富士》記者峯村健司表示,根據台灣的中國政治專家解讀栗戰書的唇語,栗戰書當時可能是對胡錦濤說:「別看了,都決定了。」

TNL+ 2022/11/10 | 柳金財

從「楓橋經驗」到「平安中國」,習近平主政下的國家機器越加控制公民社會

習近平主政後,中共增加公共安全支出,其支出增長率,甚至高於國防費增長率,且公共安全支出總額超過國防費,這凸顯國家對公民社會鎮壓力度及頻率增加;黨國運用強制性合法暴力鎮壓公民社會的資源與能力增加,降低其與公民社會協商意願,此成為黨國治理社會、壓制維權抗爭運動之利器。

TNL+ 2022/11/09 | 余杰

習近平不是胡錦濤的反動,而是胡錦濤的升級版

今天,批判習近平是常識,懷念胡錦濤卻是違背常識的無知與無恥。江胡溫時代,中共監獄中沒有一天斷絕政治犯,沒有一天中斷強迫拆遷和圈地運動,沒有一天停止對宗教信仰者、異議者和少數族裔的打壓迫害。

2022/11/07 | BBC News 中文

從中國加入WTO到習近平的二十大,美中關係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在華盛頓,認為中國代表著嚴重威脅的看法,已經成為兩黨有強烈共識的少數議題之一。但找到替代選項或許尚不容易——供應鏈搬遷將要耗時多年、非常昂貴,而中國也有辦法給繼續交往者以獎勵,給不交往者以代價。但是,習近平第三任期開始之際,世界也正處在一個深刻轉變的時刻。

2022/11/04 | 德國之聲

習近平打造一言堂,供黨內高層閱讀的「內參消息」也失去參考價值

中共官僚體制內帶有神秘色彩的「內部參考」消息,曾是上層領導和體制內人士獲取「敏感」訊息的來源之一。但在習近平高威治下,這一「利器」已漸失其警示和諫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