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地區常簡稱為共產黨或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黨、世界第二大政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24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韓國為何與台灣結束邦交?1983年的「反共六義士奪機事件」恐是重要轉折

綜觀六義士事件,外交部雖成功阻止六義士遣返中共,也在戮力維持我國與韓國之間的邦交,但也因為「六義士是投奔自由」的反共立場,與韓國希望和中共建交的國策相牴觸,使得我國與韓國之間的邦交關係更受影響。

TNL+ 2023/03/24 | 張宇韶

台灣左膠反戰學者把中共侵略威脅當兒戲,一心只想回到造反解殖的60年代

這群人自詡左派反戰,一心只想回到那個造反解殖的60年代,但是完全忽視當下國際關係的時空環境,不知道當下最大的權力中心與異化力量,正是習近平的共產中國。

TNL+ 2023/03/23 | 柳金財

中國對台沒有明確的「統一時間表」? 最終截止點應是以2049年為界限

中國領導人在「統一急迫感」驅使,及具有不能一代一代無限期拖延下去的歷史使命感下,將會積極促進提早國家統一,而不會拖延超過此「第二個百年」至2049年。儘管2049年可能是統一最後截止期限點,但不可能拖延至此,甚至統一時間截止點可能是提早至2035年左右。

TNL+ 2023/03/22 | 許劍虹(Samuel Hui)

中共根本不在乎「黃埔」歷史,台灣退役軍人到底要赴中慶祝什麼?

如果中共當局真的認為黃埔與抗戰,是屬於他本身與他本身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的歷史,就不應該受到與台灣還有美國的關係影響而忽視、遺忘甚至於破壞這些歷史。中共對黃埔與抗戰歷史的心態其實很明顯,就是純粹當統戰的工具使用。

2023/03/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星島》:丁薛祥主管港澳事務,任中央港澳組組長

報導表示,丁薛祥和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此前被視為新一屆掌控港澳工作的熱門人選;香港正處於「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融入中國發展大局是主旋律,由常務副總理主管港澳事務是合適的安排。

2023/03/19 | 精選書摘

野島剛《漂流日本》:遊走日本、台灣、中國政治舞台的「密使」一家族:辜寬敏與辜朝明(下)

從年輕時到現在,辜朝明仍擁有美國國籍。不過,他本人也自覺到,當別人問他「你是日本人、台灣人,還是美國人」時,總會覺得很難形容。「這感覺就像什錦麵一樣,所有東西都混在一起,很難分辨清楚。以居住的時間來說,我待在日本的時間最長。不過心中卻認為從國中到大學生活過的美國舊金山才是我的故鄉,然而自己的根又在台灣。」

2023/03/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澳辦升格由中央領導,分析:黨政合一治港賦兩大任務

劉銳紹指出,未來中央港澳領導小組、中央港澳辦及中聯辦的關係如何,甚至領導小組是否仍然存在也未知,「北京只是按需要而決策」。反而要留意未來中央港澳辦的架構,是否與現在國務院港澳辦不同。

2023/03/17 | 德國之聲

習近平組成一支平庸的寡頭集團,對民主世界來說或許不是件壞事

具體地說,以李強為代表,其所屬小集團基本上都是工農兵學員和師專出身,這種較低的學歷在儒家傳統、迷信精英教育的中國官僚體制內自然意味著智力不足和專業能力低下,他們的上升有著偶然性和去不掉的人身依附關係,這也是所謂黨羽的特徵。

2023/03/16 | 李秉芳

共諜案起訴前立委羅志明、海軍退將夏復翔,6年引介48名退役軍官赴中接受招待

檢調發現2人長期物色,刻意招攬、引介我國國軍特定階級、軍種退將到中國去,接受落地招待(僅須自付機票錢),還與中方人員餐敘,由中方宣傳「和平統 一」、「一國兩制」甚至「武統臺灣」等統戰思想,並詢問退將祖籍及是否有意返回中國居住等話題。

2023/03/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習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呼籲不搞意識形態對抗:「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習近平說,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複製粘貼」。要堅持共用機遇、共創未來,共同做大人類社會現代化的「蛋糕」,努力讓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堅決反對通過打壓遏制別國現代化來維護自身發展「特權」。

TNL+ 2023/03/16 | 柳金財

若民進黨不願承認「九二共識」,中共是否會放棄「戰略模糊」?

有的學者認為「國民黨如果執政,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話,就找離一個中國原則更近的表述,那中共自然歡迎。如果國民黨不要九二共識了,更貼近民進黨的論述,那就不好辦了。」甚至有的觀點直指,這將迫使中共當局回歸「一中三階段論」。

2023/03/15 | Abby Huang

金門上兵失蹤現中國、宏都拉斯擬斷交,立委質疑與蔡英文將出訪中美洲有關

立委王定宇表示,中國選擇此時出手,中國長期挖我邦交國不是新聞,但時間點有些特別的設計,他指出總統蔡英文即將在4月過境美國出訪拉丁美洲,透過宏都拉斯做出此外交動作,是為淡化蔡英文出訪的焦點和重要性;又有一說副總統賴清德曾訪宏都拉斯,而賴清德今日登記民進黨總統初選,選擇今日出手是否也有異議?

2023/03/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若開戰美將摧毀台灣半導體?前美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只有中共會毀台

為了捍衛台灣民主,歐布萊恩表示,台灣必須成為豪豬,成為讓中國倒胃口的晚餐。他肯定總統蔡英文提出義務役延長制,向中共展現台灣會為自由、獨立而戰,擁有地對空飛彈、反艦飛彈、船隻與潛艇等武器系統,能讓中國入侵變得非常困難,也發出台灣有戰鬥意願的強烈訊息。

2023/03/14 | 德國之聲

為什麼稱帝的袁世凱是「大漢奸」,習近平卻是「偉大領袖」?

美國華裔學者余茂春被中國「藝術家」塑造跪姿銅像,成為當代中國「漢奸第一人」。但是,近日又有很多中國網民關注歷史上另外一個「大漢奸」袁世凱。時評作家長平通過政治笑話解讀「習近平為什麼是偉大領袖」。

2023/03/14 | 《思想坦克》

從白紙運動到間諜氣球,認為習近平統治基礎鬆動可說是混淆了期望與事實

習這種牢牢抓緊軍隊的能力,除了鄧小平以外已遠非江、胡可比。所以要說習派式微、習個人威望下滑、中國威權統治搖搖欲墜,這些觀察與推論可能都還是缺乏更有力的依據,甚至可能混淆了期望與事實。

2023/03/13 | BBC News 中文

收窄兩岸模糊空間?中國外長秦剛拿《憲法》談台灣問題為何惹議?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對《BBC中文》分析指,秦剛或像許多新官員一樣,為了保護自身政治立場而表現強硬,而他談台灣問題時可能是為了講給美國聽,「但這表明中國對台機構間的工作相互矛盾,協調上仍有差距,而且對於二十大後新上任、一些相對年輕的中國官員來說,可能還需要更長的適應期」。

2023/03/10 | 德國之聲

稱香港反送中是「暴動」,政協委員甄子丹接棒成龍宣傳「中國好故事」

香港動作片演員甄子丹日前宣傳新戲時提到,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不是抗議,而是暴動,結果引起網友巨大反彈,發起連署,要求奧斯卡取消邀請他做頒獎嘉賓的決定。旅居台灣的香港媒體人曾志豪怎麼看甄子丹的這番表態?

2023/03/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李克強最後工作報告:十年任期僅一小時畫下句點,團派退出中國政壇視野

李克強被認為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弱勢的總理,原本應該主掌中國經濟,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10年以來,以往的「集體領導」變成「集權」,外界早已不說「習李體制」,而稱「習核心」。李克強的角色因此尷尬,因為經濟決策非他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