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地區常簡稱為共產黨或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黨、世界第二大政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2/15 | 柳金財

夏立言訪中會王滬寧,國民黨已不畏懼被貼上「親中賣台」的媚共形象

民進黨身為執政黨,卻曾一再批判身為在野的政治領袖,提出簽署「兩岸和平備忘錄」或「兩岸和平協議」,可謂是「親中賣台」、「隔海唱和」。民共間無「九二共識」,即使恢復兩岸兩會對話及陸委會與國台辦首長會談皆難以順遂,更遑論終止敵對狀態、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2023/02/13 | 精選轉載

中共原本打算讓布林肯看到金門民代「和平反戰」,再加上國民黨副主席訪中當側翼

如果按照原訂行程,布林肯訪中的主要議題之一就是「台灣問題」。北京幕後策動讓台灣「戰地金門」的民意代表,表達「和平反戰」,倡議成立「永久非軍事區」的意願。再有國民黨當側翼,平衡一下美國加強「台灣牌」對中國的壓力。

2023/02/13 | 德國之聲

男性氣質、民族主義和專制主義,《流浪地球2》匯集了中共所有宣傳元素

電影《流浪地球2》成為中國春節期間的輿論現象。時評作家長平認為,影片集中體現了中共宣傳元素:男性氣質、民族主義和專制主義。

2023/02/10 | 精選轉載

中共軍機紮堆地飛向台灣防空飛彈,是不把飛行員的生命當回事的「軍蠢」

當解放軍的軍機紮堆地飛入台灣防空飛彈射程內時,看在內行的美軍眼裡,那可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軍威」,而是不把飛行員的生命當回事的「軍蠢」。

TNL+ 2023/02/10 | 柳金財

主張兩岸召開「蔡習會」,是一種極為樂觀、政治善良的一廂情願

「蔡習會」究竟是一種風向球或是煙霧彈呢?或是否試圖藉此轉移兩岸即將爆發衝突,尤其是傳揚春季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亦可能訪台。「蔡習會議題」巧遇「麥卡錫來台議題」,這顯然不是「親中」與「友美」的「歷史性妥協」及相遇;而是難以兼顧抉擇。

TNL+ 2023/02/10 | 李少民

在中共邏輯裡「左傾激進總是比右傾保守好」,間諜氣球事件再次印證這一點

臺灣很多人是希望和中共緩和關係的,但他們往往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為什麼?就是因為中共的「左比右好」,中共歷屆官員在處理臺灣問題上,只會越來越激進,因為這樣才安全。如果這個主管臺灣的官員被認為親台,立場不堅定,甚至通敵,那他的官運就基本完蛋了,而且還可能被關起來。

2023/02/09 | 讀者投書

人造的畫面,選擇性的歷史:22世紀的中國人,還會記得李文亮、鍾南山、亮馬河嗎?

如果22世紀的人們,淡忘了李文亮、鐘南山、亮馬河,在根本上忘卻了2022年5月北京實質上是封城了,天津有大學高喊「打倒習近平」的口號,全國人民得天天做核酸、掃健康碼的日常,那這三年的瘟疫跟三個月的八九年學運,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又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呢?

TNL+ 2023/02/06 | 柳金財

賴清德的兩岸論述搖擺於「統合論」及「分割論」之間,要如何「蔡規賴隨」?

賴清德所主政的一個已執政前後兩次執政黨,雖宣稱擁護中華民國;黨內派系卻又時常倡議獨立建國、變更國號、撤廢中華民國、以台灣名義參與國際組織、務實台獨、「對岸鄰國論」、「兩岸互不隸屬論」及「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如此革命屬性政黨性質,試問如何達到「和平保台」目標?

TNL+ 2023/02/05 | 長河

【逆滲透中國】中國春晚越來越難看,迎合北方觀眾口味又多了一層「媚上」的功能

根據春晚觀眾分佈來看,北方的觀眾遠多過南方的觀眾。細數歷來春晚的節目,也是更符合北方觀眾的口味。總的來說,很多網友反應,今年的春晚質量差得有點水土不服。很多人提到,以前的春晚會引領潮流,而現在的春晚,就是總結一年來的笑點,再在春晚的舞台上演一遍,有些笑料融合得非常生硬,讓人感到尷尬。

2023/02/03 | 精選書摘

《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蘇俄在中國》整本書所講的是,根本一點都不可能信任共產黨

書中除了基本歷史回憶錄饒富興味以外,蔣還放入了理論的部分——《反共鬥爭成敗得失的檢討》和《俄共世界革命戰略》。但是,無論從歷史還是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它們都是冗長乏味的。所附的《辯證法研究》也一樣給人如此的印象。

2023/02/01 | Abby Huang

中共犯台是2023、2025還是2027?美國軍界頻拋預測,學者憂心造成「狼來了」效應

美國高級軍官看待中國的方式與美國政府的態度存在重大分歧,學者認為可能的原因,除了美軍領導人密切關注中國解放軍,而對解放軍近年變得更加老練和危險,他們有更迫切的擔憂;另外也可能帶著「政治動機」,美國國會正在考慮削減國防預算,這些將軍們有動機提醒領導人注意潛在的重大安全威脅。

TNL+ 2023/01/31 | 柳金財

若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訪台,將對兩岸局勢與藍綠之間產生諸多「雙面刃效應」

藉由美國刺激中國,在蔡英文卸任前無論是麥卡錫訪台或蔡英文訪美,對於推進「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對蔡英文的歷史性定位及台美關係皆具有重大突破性意義,蔡英文將會成為「新兩國論」的精神領袖。

2023/01/29 | 方格子vocus

分析中共行為模式:阿共打來之前,會有什麼預兆?

國際政治的特色是:人際關係的通則絕對不適用於國際關係,國際情勢比較像是數學,不懂就是不懂,沒什麼略懂的空間。從中共行為模式的分析、拆解網軍操兵方法,到中國國內壓力指標以及國際政治環境都是觀察重點——而中國是否對台灣開戰的最重要條件,就是美國的態度。

2023/01/27 | 精選書摘

《怎忍青史盡成灰》:如何實現「整風」、在「靈魂深處」文化大革命?

抗戰時期,中共內部還發生了同文革有着更為直接的淵源繼承關係,也更為「接軌」的延安整風運動。只是,若同江西時期的肅反相比較,毛澤東在延安整風中處理黨內鬥爭的方式和方法已有了很大改變。

2023/01/26 | 精選書摘

《怎忍青史盡成灰》:文革有種種現象的預演,不可簡化規定為在1966年

為什麼還要回過頭去寫這場早死去的「大革命」呢?這首先是因為,文革實在是一件大得不得了的事情,而相關的研究和敘事卻太缺乏了。這還是因為,四十多年前改革開放宏大進程起步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對於文革的批判和否定。

TNL+ 2023/01/24 | 柳金財

台灣年輕人對於是否「為台而戰」,存在極大份量「搭便車」心理依賴

實在非常矛盾是,台灣民眾願意為台而戰,其認知到高比例「社會集體行動」,但卻也凸顯低比例「個人理性選擇」。換言之,台灣年輕人過度依賴社會群體力量捍衛台灣,但個體卻不願意從軍、抵抗及反對徵兵,欠缺保衛台灣安全的決心。

TNL+ 2023/01/24 | 余杰

「台灣是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中國古裝劇《天下長河》這句台詞真是叫人拍案驚奇

《天下長河》沒有太多呈現施琅在澎湖海戰中擊敗鄭氏艦隊的場景,只有鄭氏派出劉國軒的兩個兒子前來乞投的情節。與「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充滿英雄氣概施琅相比,投降一方獐頭鼠目、卑躬屈膝——這就是今天中國人心目中台灣人的鏡像。台灣人願意接受這樣的命名和定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