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地區常簡稱為共產黨或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黨、世界第二大政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24 | 讀者投書

口述如何「真實」?——讀何兆武《上學記》與《上班記》

面對諸多荒誕,何老在憶往時仍然問了許多「難道不能」、「怎可如此」、「為何這樣」,答案其實顯而易見,說穿了不過就是公理和正義的問題。但在門敲不開的年代,那些問題卻顯得蒼白無力,只覺問者天真。然而,即使歷盡苦難,何老仍在回溯歷史,直面荒誕,誠實以對。

2022/12/23 | nippon.com 繁體字

【專訪】日本防衛省官員門間理良:我認為中國現在不會侵略台灣本島,但東沙等離島就另當別論了

中國共產黨在10月召開的二十大,把「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寫入相當於最高政治規則的中共黨章,顯示出強烈的決心。進入第3任期的習近平領導層,研擬了什麼樣的侵臺劇本?此外,面對增強軍事壓力的中國,隣國日本又該如何因應呢?本文專訪專門研究臺灣的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地域研究部長――門間理良。

2022/12/22 | BBC News 中文

中澳建交50週年:澳洲首任駐華大使回憶半世紀前兩國建立邦交內幕

菲茨傑拉德同意,今天的中國政府似乎更加「獨斷專行」 (dictatorially minded)及強勢(assertive),但50年前發生的事情仍對現在有所啟發:「當時的澳洲政府認識到,無論發生什麼事,你仍然需要與那個政府維持聯繫。」

TNL+ 2022/12/22 | 余杰

愛穿野戰軍迷彩服的習近平,效仿希特勒卻畫虎不成反類犬

習近平身穿迷彩服,臃腫土氣,不倫不類,毫無美感,他身邊的一眾高級將領如出一轍。既然習近平反西方、反現代化,號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麼他為什麼不穿上中國古代的鎧甲,那樣更顯「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2022/12/20 | 精選轉載

日本自衛隊為什麼敢在宮古海峽多次「調戲」中國遼寧號航母艦隊?

表面上,日本藉中國航母穿越宮古海峽,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實際上,日本早已看穿中國航母紙老虎戰力,而敢於近距離跟蹤、騷擾。甚至直接飛到遼寧艦的正上方,近距離迫近拍攝航母全貌,以致於還讓中國航母感受到「嚴重威脅」。

2022/12/19 | 精選書摘

《新聞自由的幽靈》:台灣報業非但沒有幫助凝聚社會共識,反而為撕裂與認同危機推波助瀾

根據巴黎「無國界記者組織」的世界新聞自由排行榜,臺灣近年來穩居43名上下(2022年為38名)。該組織年度報告指出,沒有證據顯示臺灣政府干預媒介自由,但政治上藍綠陣營極化對立,媒介只顧搶新聞,疏於求證,專業素質不高,誠為臺灣新聞自由的隱憂。

2022/12/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公開信,要求徹查中國採集上百萬藏人DNA的技術共犯

連署信引用「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今年9月的調查報告,顯示自2016年起,中共當局就開始在西藏進行大規模DNA採集,「占西藏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也包括孩童。以犯罪調查為藉口,DNA蒐集沒有經過本人同意,也跟當事人是否有犯罪行為沒有關聯。」

TNL+ 2022/12/16 | 柳金財

中共二十大後對台戰略「軟更軟、硬更硬」,台灣不該自陷「引戰」困境

美國雖宣稱「不支持台獨」,但卻又運用印太戰略,強化台灣的戰略性價值及地位、角色,這可能對台釋出錯誤信息,讓台灣人民誤以為美國「口說」不支持台獨,實則卻是暗中助攻台獨。

TNL+ 2022/12/15 | 躺平青年

壓垮中國清零政策的最後一根稻草,跟當年蔣介石的「愛面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地方各級官吏為了達成清零的目標,不擇手段地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財產安全,整個社會表面上掀起的是對病毒疾風驟雨般的鬥爭,實質上卻是通過病毒這個引子翻攪出老大帝國殘留下的人性淤泥和民族渣滓。後世如果回顧這段歷史,稱呼其「三年新冠文革」恐怕都不為過。

TNL+ 2022/12/12 | 湯名暉

江澤民開創對台兩手,習近平突破強硬上限,打造超越前兩任的「新威權神話」

面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不友善,江澤民能由外而內的以歌舞和即興演出掩蓋威權的疲乏。江本身的政治符號更經過政治的再詮釋,成為庶民茶餘飯後的話題,從容進入當時新興中產階級的生活話題,從而使中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得到一部分的緩解。

2022/12/10 | 德國之聲

如何評判中國日前發生的「白紙革命」是成功或者失敗?

如何評判中國日前發生的「白紙運動」?它成功與否?政論家鄧聿文指出,要想在中國開展一場有組織、有綱領的政治反對運動,在當下可能還是一種奢望。 但「白紙運動」喚起了民心,這實際上為未來的革命培育了火種。

2022/12/07 | 德國之聲

面對衝出小區的自由怒火,中國領導層的大麻煩才剛剛開始

鎮壓或許在技術和戰術上能夠繼續取得成功,但無法掩蓋體制的失敗。他們無法逮捕所有的學生、中產階級和工人。人民已經起來,對當權者發出了噓聲,這不是任何一個鎮壓體制能夠消滅的。他們在清零和鎮壓中,失去了人民。

2022/12/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6日上午舉行江澤民告別式國家級追悼會,習近平護送遺體火化、胡錦濤到場致意

針對江澤民死訊是否屬「轉移白紙運動注意力」及「葬禮規格提高」的議論,《美國之音》(VOA)中文網報導,前香港電台節目「頭條新聞」主持人曾志豪認為,雖然客觀上中共有可能這樣操作,但公眾難免會想起江澤民時代「賺大錢比較容易」、「美中關係比較好」的相對開放,且以此和習近平時代相比,這般操作其實是冒險。

2022/12/06 | 《思想坦克》

創造繁榮,兼帶貪腐:江澤民如今去見馬克思,不知如何直面廣大的中國冤魂?

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是中共貪官污吏的黃金20年。後毛澤東時代的改革開放造就出威權主義政治和權貴資本主義經濟的結合體,實際統治著今後的中國。而權貴資本主義是江民時代所縱容放任的果實。

TNL+ 2022/12/05 | 許劍虹(Samuel Hui)

江澤民年輕時與中國國民黨的特殊淵源,讓他終身抱持著「第三次國共合作」的迷信

過去在中國大陸跟他一起參加青年救國會的是外省人,在青年軍第208師捕獲他又選擇放他一馬的也是外省人,導致江澤民在與本省籍的國民黨人交往時思考無法與時俱進。

TNL+ 2022/12/05 | 長河

【逆滲透中國】死者已矣,留下的難題就是活人的:如何防止江澤民變成反習的象徵性棍棒?

雖然江澤民沒有獲得像胡耀邦一樣的擁戴,但不可否認的是,江澤民領導下的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還存在一定的空間,政治自由化是一件可以夢想的事。前不久中國國內爆發的白紙運動被譽為是1989年以後,中國境內最大型的示威運動,這場示威運動在各地默認放寬清零政策以後,稍微平復了,但江澤民的離世是否會給人們一個新的聚集理由呢?

2022/12/04 | 德國之聲

「白紙運動」雖然未敲響中共喪鐘,但對年輕一代卻是一場必要的「演習」

「白紙運動」雖然是30年來前所未有,但還是很快被鎮壓下去了。道理很簡單,因為共產黨絕對不會讓反抗火焰蔓延的,這從11月28日中央政法委開會的主旨就體現出來:要「堅決依法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 但是,這次抗議活動確實意義不凡。那麼,它對今後的中國意味著什麼呢?

2022/12/04 | 方格子vocus

「白紙運動」不是六四翻版:分析中國人民與中共政權的壓力結構

習政權想讓民意像黃河一樣,奔流在高築的河堤之間,只要堤防夠高,幾乎可以一直承載下去......但那也只是幾乎,不斷加高河堤也需要花成本,而中國的外匯存底降得很快。習近平手上現在剩下的政治資本和經濟資本都不充裕,而且所有的對策都有明顯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