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原指華夏族的發源地中原地區,後又指中原政權的轄境。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8 | 德國之聲

美中關係緊張、介入亞洲困難,歐盟如何有效參與印太事務?

「歐洲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視為一個區域外的行為體,對印太、亞洲的區域安全動態影響有限,」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波瑞爾表示:「我的核心訊息是,聯盟是一個可靠的安全夥伴。我們不是一個典型的軍事聯盟;我們不是一個耀武揚威的傳統大國;我們也沒有第六、第七艦隊要部署在印太地區。」

2023/06/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智庫民調:若美中為台起衝突,62%歐盟人寧作壁上觀

曾任西班牙外交部長、現任巴黎國際事務學院(Paris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院長龔薩雷斯-拉雅(Arancha Gonzalez Laya)從民調反應歸納歐洲人的心態:對俄國強硬、對中國微妙、對美國現實。

2023/06/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學者:馬克宏反對北約東進不是「怕得罪中國」,台海有事必挺身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表示:「如今中國已進入北約分析框架之下。而法國的立場是,視中國為北大西洋的挑戰,特別是在網路、太空、影響力干涉等跨國領域;但以地域軍事而言,法國認為應由歐盟出面處理,而非北約」。

2023/06/07 | 德國之聲

美中軍艦險於台海相撞,白宮: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受傷」

美中軍艦週末險些在台海相撞,美國白宮週一(6月5日)表示,中國解放軍越來越具侵略性,恐將導致「有人受傷」。不過專家告訴DW,中國對此事的反應也許暗示著中美開啟討論的前奏。

2023/06/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金磚國家有意擴大,專家:恐改變巴西地位、有利於俄羅斯

金磚國家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主要是由於美國的經濟形勢和俄烏戰爭,但它也遭受到挫折,主要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問題使金磚國家的處境比以前困難得多。曼東薩指出,俄羅斯正在通過獲得中國、南非、巴西和印度對俄烏戰爭的間接支援,從金磚國家實力的增加中受益;金磚國家已然成為俄羅斯不被完全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的重要工具。

2023/06/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國官員:中國已應要求關閉祕密警察站,目前為止「查無不法」

副大臣圖根哈特在聲明不諱言,輿論壓力可能「抑制」所謂的中國警察服務站活動。在中方不排除僅是暫時低調避風頭或調整作法的情況下,英方作出「查無不法」的結論,或許有待商榷,更何況中方本來就有許多方法可提高舉證難度。中國大使館宣稱已「永久關閉」服務站。考量北京信用不佳,這樣的說法可信度為何,令人存疑。

2023/06/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反對北約設東京辦事處,馬克宏:應聚焦北大西洋,中國:不歡迎把觸角伸向亞洲

馬克宏上週在一場會議中說,北約不應擴大到北大西洋之外地區,還說「如果我們推動擴張北約影響力和地理範圍,我們將鑄下大錯」。馬克宏兩個月前造訪中國時表示,歐洲應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之中,惹火了美國和其他盟邦。

2023/06/06 | 德國之聲

中國再度「國進民退」,偏偏民營企業承擔著解決全社會就業的重大任務

中國經濟面臨「冰火兩重天」,國企利潤增長,形勢大好,但民間的就業和消費卻始終不振。這種「國進民退」的現象如果成為常態,將不利於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

2023/06/06 | BBC News 中文

香格里拉對話:批評美國「冷戰思維」,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釋放全方位強硬信號

美國在2018年就俄羅斯武器購買問題對李尚福實施制裁。為表抗議,北京最近數次拒絕兩國防長對話的請求。在新加坡的峰會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指責中國拒絕進行軍事討論。中國一名代表團成員向法新社表示,美方解除對李尚福的制裁是進行對話的前提條件。

2023/06/06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新加坡媒體評論:為什麼東南亞應該關心台灣2024年的選舉?

對於台灣大選對東南亞的影響,Dylan MH Loh和江懷哲表示,雖然目前東協10國成員都堅持並尊重「一個中國」政策,但任何台灣突發事件都可能會導致人道救援事件。根據台灣勞工部2023年4月統計,台灣約有25.6萬名印尼籍、25.7萬名越南籍和15.4萬名菲律賓籍移工,而要如何安全迅速地撤離在台灣的東南亞同胞就非常重要,也是這些東南亞國家的首要考慮對象。

2023/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國《金融時報》:美國從低成本亞洲國家的進口中,中國貨比重10多年來首次跌至50%以下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3月一份報告表示,中國勞動力成本增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人權問題,促使其他國家公司減少對北京作為世界工廠的依賴。報告指出,美國進口來源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國家、印度和墨西哥。

2023/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宣布展開「投資中國年」招商引資,《華爾街日報》:外資轉向「中國+N」戰略分散風險

中國國新辦昨天舉行記者會,周強在會中宣示,中國將繼續推進「高水準的對外開放」,並依靠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不僅要把「優質存量外資留下來」,還要把更多「高品質外資吸引過來」,提升貿易投資合作的品質和水準。

TNL+ 2023/06/05 | 長河

【逆滲透中國】「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中國解放軍,為何無法像美軍那樣得到人民敬重?

中國軍隊的宣傳是:聽黨指揮,作風優良,能打勝仗,也就是說,整個軍隊最要緊的不是打勝仗,也不是為國捐軀,而是「效忠共產黨」。中國並沒有陣亡將士紀念日,因為專制政府總是突出自己的功勞,獨裁者為了證明自己掌權的合理性,必須弱化其他的個人。

2023/06/05 | BBC News 中文

北約「東進」設立東京聯絡處,俄烏戰爭催生亞洲「小北約」?

北約與日本的互動,在俄羅斯去年入侵烏克蘭之後,越來越頻繁。去年6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在西班牙舉行的北約峰會,11月,日本正式加入北約網絡防禦中心。今年1月底,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飛抵東京,拜會岸田文雄。上周,日本《共同社》披露,岸田凖備參加7月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領導人峰會。

2023/06/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加坡防長透露中美有意恢復軍事對話機制,李尚福呼籲美方拿出誠意

中國拒絕讓中美防長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面,外界關注兩國缺乏軍事溝通,但新加坡國防部部長黃永宏透露,雖中美防長沒有正式會面,但他們曾在餐宴上對話交流。中國防部長李尚福表示,對中美軍事對話持開放態度,但這需要美方拿出誠意;美國防部長奧斯汀則回應,對話不是「獎賞」而是「必須」,有多一點的對話,就越能避免衝突。

2023/06/04 | 德國之聲

法國專家:「廢死」會讓民主台灣更不像專制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執行最多死刑的國家,而台灣雖然承諾「逐步廢死」,但專家認為台灣政府沒有推動實質進展。法國「共同反死刑組織」(ECPM)執行長到台灣參加亞洲區域研討會,他告訴DW,台灣應該加快腳步廢死,展現不同於中國的民主價值。

2023/06/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加艦艇聯合穿越台海,中國軍艦挑釁險撞美驅逐艦,國防部呼籲尊重自由航行權

美加船艦執行聯合穿越台灣海峽任務期間,一艘中國軍艦一度與美軍飛彈驅逐艦鍾雲號相距不到150碼。中國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表示,美加船艦穿越台海是「公開炒作」,解放軍組織海空兵力跟監警戒是依法處置。美指揮官則表示:「這明顯是中方挑起的蓄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