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人

中國人,以國籍概念界定,指具有中國國籍的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9 | 精選書摘

【小說】張翎《歸海》選摘:一個人若娶了個中國女人進門,你就等於娶了她的全家

《歸海》為繼《勞燕》之後的戰爭三部曲之第二部。小說以母親遺物之謎為金線,穿梭於各篇章不同主訴視角、跳躍的時空中,密密織構起袁春雨渺小卻不凡的生平、困亂中匍匐求生的智慧與堅決,隨著情節層層疊生的謎霧,讀來格外酣暢。

2023/08/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年上半年陸客外遊,選擇澳門多於香港

澳門在搶佔陸客方面一枝獨秀,佔大陸出境遊客50.9%,即每兩位打算外遊的陸客中,就有一人去澳門遊玩,比例遠超過香港的26.66%。

2023/08/09 | 李秉芳

拿中資在台發展統戰、動員走路工抗議,共和黨主席等人遭北檢以《反滲透法》起訴

事後周克琦將3天將在台的統戰及造勢活動成果的影音和照片,以及參與人數等資料以微信傳給「江海寄余生」的中方人士,之後就收到轉匯來台的人民幣5萬元資助。

2023/06/08 | 歪脑|WHYNOT

國泰航空「毛毯事件」,是累積已久的香港問題與中國「巨嬰症」的結合

我們看到的場景是,中國留學生可以在京都的清水寺穿漢服,在東京澀谷的人流中展示漢服,但是,在蘇州的日本風情街能不能穿和服?嘉興的日料店的中國籍員工,穿和服去上班都會被認為辱華。這些心態敏感的人,像一個稱職的微生物學家,每天都透過放大鏡去看眼前的一切,任何蛛絲馬跡都可以成為歧視或者辱華的證據。

TNL+ 2023/06/02 | 黎蝸藤

為國泰空姐說句公道話:中國輿論誇大又煽情,「毛毯事件」根本稱不上歧視

「If you cannot say blanket in English, you cannot have it」,正確的說法就是如果你不會說「毛毯」的英文, 你就不能拿到它。在中國流傳的翻譯中,卻說「如果你們不會說毛毯的英文, 那你們就不配擁有毛毯。」這個「配」字一下子帶出來「上下等級關係」,配得起還是配不起。中國網友在此事中有「歧視感」,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這個「配」字帶出來的。

2023/05/15 | 精選轉載

「香港人」在紐約,與中國大陸出生人口住得近嗎?

回去看香港出生人口,集中看布碌崙和皇后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一個現象:香港出生集中的位置,和中國大陸出生集中的位置,其實是有一點點錯開的。

2023/04/17 | 精選書摘

《從苦力貿易到排華》:19世紀末的澳洲政客,總能藉「非我族類」的華人打造民族主義觀

其實,自淘金熱時期,澳洲華人,身為企業家、地方稅納稅人、靠工資為生者,已表現出對近代價值觀的認同。至於入侵一說,諸殖民地的華人人口依舊不多——一八九一年,少者,在維多利亞占不到百分之一,多者,在昆士蘭占幾乎百分之五。

2023/01/26 | TNL 編輯

美國18位眾議員共提決議案,敦促拜登政府屏棄過時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獨立

提案的議員強調,事實上,中國、台灣和美國三邊關係的背景在「一中原則」製定後的近半個世紀裡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台灣擁護民主和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之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大多數台灣人現在認為自己與中國大陸及其人民截然不同。

TNL+ 2023/01/24 | 留德趣談

不是中國人,憑甚麼慶祝中國新年?

認為非中國人不應慶祝農曆新年的中老年人,英治時代從不見他們反對港督和洋人官員慶祝,反而只針對本地港人。這些人常問立場不同的青年人,為何不在港英時代爭取民主,回歸後才批評政府。

TNL+ 2023/01/20 | 傅紀鋼

民進黨在螺螄粉爭議中避談統戰,反被藍營打成「干涉民生」,論述能力讓人直搖頭

基進黨在1月16日召開記者會,提出來自中國的螺螄粉內含統戰標語,這時看似是民進黨發揮抗中保台的大好機會,但從經濟部長王美花到行政院長蘇貞昌,皆僅談論走私問題,而未上升到抗中保台論述。民進黨如此刻意的不接基進黨的球,把這個議題的主導權讓給國民黨,究竟是為什麼?

2022/11/10 | 精選書摘

《大局:傳奇台商征戰紐約40年的江湖撇步》:韓國人看我們台灣人簡直窩囊到不行

從消費心理到行為經濟,從生意經到世間學,他深深體悟到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所說,每一道隱藏的學問都來自「人性」。作者身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與猶太史家,以其洞察人心的目光、明快且鞭辟入裡的筆法,首度揭露其人生遍歷中極富智慧的觀察與創見。

2022/10/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柬埔寨西港度假天堂變「詐騙園區」,沿路兩旁爛尾樓為中國夢碎做了註解

外界普遍估計,西港中國人的數量迄今已從高峰的20萬人減少至不到5萬人,這個原本到處都在大興土木的海港城市轉而冰凍,整個西港的大馬路兩旁充斥著一棟又一棟的爛尾樓,官方統計數量超過千棟。

TNL+ 2022/09/14 | TNL國際編譯

擔憂美國槍枝暴力犯罪氾濫,近6成中國遊客坦言解封後不願意赴美旅遊

中國官媒經常將美國槍械等暴力事件,歸咎於民主體制的推行,且往往以危言聳聽、千篇一律的報導方式,誤導中國民眾,試圖塑造「美國相當危險」的負面形象,進而牽制中國人民思想,最終危害到美國旅遊產業。

2022/09/08 | 精選書摘

馮傑《故鄉搨》:你家月餅加密碼了嗎?——論述節日的形式和包裝

月餅的包裝像這個年代的人類,都在裝。文章在裝,句子在裝,表情在裝。得食者別以為是吃了精裝,賺到了便宜,狗毛出在狗身上,狗尾上,商家早把精裝成本相加到月餅裡,月餅餡都糊到外面,若韓國面膜,若北中原鄉村蓋房外面的貼瓷磚。

TNL+ 2022/08/05 | 躺平青年

【逆滲透中國】中國根深柢固的主奴文化,讓歧視黑人的論調變得「無傷大雅」

中國歷來推崇主人和奴才的文化,主人使喚、壓迫和歧視奴才是千百年的傳統,奴才順從、忍耐和讚美主人也是亙古不變的美德。

2022/07/01 | BBC News 中文

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香港人」還是「中國人」?兩位年輕人的身份認同

劉學廉認為, 香港對於中國有著一個特別的意義, 就是和國際社會接軌,了解國際社會發展趨勢。 他說, 因此他深信50年之後,「一國兩制」依然存在。

TNL+ 2022/05/22 | 風恂

魯迅與賴和「皆棄醫從文喚起國魂」?這是犯了似是而非的邏輯謬誤

回到一剛開始在魯迅與賴和的異同上,正是我們長期以來在這些認同思維上的混淆,導致我們在國家與族群議題上牽扯不清,也讓其他勢力有其操作空間,加深我們內部的矛盾與對立。